东浦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2021.4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是90分钟,全卷共4大题,34个小题。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N-14,O-16,Fe-56,K-39,S-32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法拉第 C.汤姆生 D.安培
2.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是指 ( )
A.铁单质 B.氧化铁 C.铁元素 D.铁原子
3.钚可用于制造核武器。一种钚原子核电荷数为94,中子数为145,则该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4 B.145 C.239 D.51
4.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 )
5.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图(2)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图(3)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D.图(4)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6.有关测电笔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氖管发光时测电笔接触的是零线
B.使用时手可以接触测电笔的任何部位
C.测电笔不能用来辨别电池的正负极
D.测电笔与手接触的部分都是绝缘体
7.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碳酸钙 D.水
9.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
10.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1.某班同学在学了有关家庭电路的知识后安装了四盏电灯,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12.小科以塑料管为连接轴将两个玩具电机的转轴连接起来,并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灯泡发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电机转动
B.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
C.乙电机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灯泡亮度不变
13.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X3Y2 B.X3Y4 C.X2Y3 D.XY
14.在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6:9:8 B.12:8:9 C. 2:3:6 D. 1:3:4
15.以下对于物质分类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图一中A表示混合物,B表示化合物
B.图二中A表示化合物,B表示单质
C.图三中A表示氧化物,B表示纯净物
D.图四中A表示纯净物,B表示单质,C表示氧化物
16.右图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突然全部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测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插座发生短路了 B.进户的火线断了
C.进户的零线断了 D.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
17.如图甲所示是某人设计的振动发电装置,它由一个辐向形永久磁铁和一个套在辐向形永久磁铁槽中的线圈组成,磁场的磁感线均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如图乙所示)。外力推动线圈框架的P端,使线圈沿轴线做往复运动,便有电流通过灯珠。关于此发电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B.该装置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小灯珠中流过的电流是直流电
D.小灯珠中流过的电流是交流电
18.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电磁铁水平放置且左端固定,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右移动,条形磁铁仍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 )
A.逐渐增大,方向向右
B.逐渐减小,方向向右
C.逐渐增大,方向向左
D.逐渐减小,方向向左
19.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0.室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
① SO2 ②SO2、CO ③SO2、N2 ④CO、N2 ⑤SO2、CO、N2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我国照明电路电压是 伏,安全用电原则是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2.下列化学用语均有错,请将正确的化学用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氯元素cL ;(2)2个硫酸根离子(SO42-)2 ;
(3)氧化钠NaO ;(4)3个氧原子3O2 。
23.(4分)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⑦离子这些粒子中,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填写序号,下同)。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
24.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的化学式为C60,具有空心的形似足球状的结构(如图),试回答:
(1)它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它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 原子构成(填名称),只是结构不同。
25.在宾馆的客房常常需要插卡用电,如图所示。房卡的作用是相当于一个 接在干路上。房间里的电灯、电视等用电器是 联的。某房客把断开开关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房间里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故障的原因是 。
26.李明用天然磁石仿制图甲所示的勺状的指南针—司南。
(1)他用的材料是图乙所示的天然磁石,该磁石的D端为 极;
(2)他用该磁石的D端磨成勺柄,打磨成勺状指南针(即“司南”),再用细线将其悬挂,如图丙所示,司南静止时,勺柄指向地球的 。
(3)将该司南悬挂在电磁铁正上方,闭合开关S,司南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丁所示,则电源左端是 极。
27.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 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 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30题(2)为3分,共21分)
28.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ɑ粒子(ɑ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ɑ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ɑ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ɑ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绝大多数ɑ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序号);
A.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B.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9.小明同学按照科学教材的要求安装了一台如图所示的直流电动机模型,图中A处的两个半圆铜环称为 ;安装完成后,电动机逆时针方向转动,若要这台电动机反向转动,则可采用的一种方法 。
30.(4分)小柯利用右图装置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磁体的磁性强弱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过程中将条形磁体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来判断感应电流的大小。
(1)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柯先后用图甲和图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要验证的是猜想
。
(2)若要利用图甲的装置来验证猜测一,他在进行对照实验时应该如何操作?
(3分)
3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周期 1 H 2 He
第二周期 3 Li 4 Be 5 B 6 C 7N 8 O 9 F 10 Ne
第三周期 11 Na 12 Mg 13 A1 14 Si 15 P 16 S 17 C1 18 Ar
(1)锂元素与钠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 相同,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是失去电子,铝元素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M2-与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元素的名称为 元素。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32题7分,33题8分,34题8分,共23分)
32.(7分)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化学式为C2H3CHO,请计算:
(1)丙烯醛中的C、H、O原子个数比是 。
(2)丙烯醛中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112g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3.(8分)小科同学在接通加图甲所示由路时,分现右边四角星形的线圈面积变大,根据此现象,小科想:面积减小的原因可能是通以不同方向电流的导线之间互相 (填“吸引”或“排斥”)。带着这个想法,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加图么,若当螺线管中通入如图所示电流时A端是 极,各线圈可以看成是通以相反方向的电流,那么通电之后各线圈应该是互相 (填“吸引”或“排斥”),从而导致通电螺线管整体 (填“缩短”或“变长”)。小科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34.(8分)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 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 相连(选填“A”或“B”相连)。
(2)热敏电阻R的阻值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是 。
(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
参考答案
1-5 BCACD;6-10 CCBCA;11-15 ACBAD;16-20 CCDDD
21. 220;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22. Cl;2SO42-;Na2O;3O
23. ①②⑦;②
24. 单质;碳
25. 开关;并;插头处短路
26. S(南);南极;负
27. 2;双氧水
28. 不会;A;ABD
29. 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30. 三;将条形磁铁以不同的速度向下插入线圈,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幅度
31. 最外层电子数;Al2O3;硫
32. 3:4:1; 56;72g
33. 吸引;N;排斥;变长
34.(1)B;(2)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R总=U/I=3V÷0.05A=60Ω
R=R总-R0=60Ω-30Ω=30Ω,由图乙,此时t=80℃,所以温度t≥8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