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特性 教案 -2022-2023学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的特性 教案 -2022-2023学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16: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声音的三大特征。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与讨论
【教学器材】
吉他、纸片、齿轮、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段是好听悦耳的声音,一段是嘈杂难听的噪声。引入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再让学生从振动的角度理解乐音与噪声。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律的,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
二、授课过程
(一)探究声音的响度及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1.实验探究一:
教师重敲鼓与轻敲鼓,让学生对比两种声音的不同。
实验探究二:
教师拨同一根吉他的弦的同一部位,一次轻拨一次用力拨,让学生对比两种声音的不同。
通过这两次探究得出响度的概念。
响度:声音的强弱。
2.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一:拿出大鼓,在鼓面上撒上碎纸屑,再次演示轻敲与重敲,观察纸屑的跳动有什么不同?活动二:拿一根钢皮尺(或锯条)把它夹紧在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并保持不变。用手指拨动钢皮尺(或锯条),一次用力拨,一次轻轻拨。对比观察钢皮尺弯曲的程度,用眼看钢皮尺振动情况(振动幅度的大小),用耳听钢皮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强弱,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三:同学们可以用手摸喉头,发出强声和弱声,感觉一下喉头的振动幅度哪次大,哪次小。
3.总结: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4.教师说明:一般,力度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试一试:请把歌曲《青藏高原》的后一句能唱给大家听听。再用多媒体欣赏一下李娜的原唱。
1.歌词中的“高原”的“高”为什么唱不上去?
2.李娜的声音比你的声音____高____(高/低)
再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女低音,对比两种声音,得出音调的概念。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高的就是音调高,声音低的就是音调低。(注意与响度的区别)让学生举例声音中音调的不同,理解音调的概念。
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1.仔细辨别老师用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比较两次发声的不同之处。
2.将自行车的后轮架空,摇动踏板,用一个塑料片接触辐条,当后轮转速越来越慢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越来越_____低_____(高/低)
3.多媒体播放纸片刮过疏密不同的齿轮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单位是赫兹(Hz)。
4.结论: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人歌唱声的频率从60赫兹(男低音)到250赫兹(女高音),男子的声音频率范围为90-140赫兹,而女子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70-550赫兹。现在你就知道为什么《青藏高原》不是一般人都能唱好的。
6.让学生通过波形图了解振幅与频率波形的不同。
(三)音色
探究活动:
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分辨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1.许多人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凭声音判断是谁。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调和响度去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也能听出是什么乐器。这是与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有关。
2.由于声源的材料、结构各不相同,即便它们发声的响度和音调一样,音色也不相同。人的听觉也有差异,所以听起来感觉也不一样,借助仪器可以显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
(四)噪声及噪声的防治
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噪声的来源
2.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
3.如何防治噪声?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措施是防治噪声的?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总结:
噪声的防治:
(1)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举例:摩托车消声器、禁止喧哗、禁止鸣笛等。
(2)从噪声的传播处减弱噪声。举例:隔音墙,植树造林,吸音材料等。
(3)从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举例:戴耳罩,捂耳朵等。
(五)生活物理社会
1.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美的编钟,它由大小65件,依次分成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编钟是用金属铜做的,是为了获得优美的____音色____,制作这么多的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__音调___________。
2.如果用同一木棒以相同的力打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它们发出的声音响度和音调各不相同,小钟响度_小_____,音调___高______。大钟响度__大_____,音调_低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针对下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甲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2、阅读并回答:
(1)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是熟瓜.
(2)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胸腹内器官是否正常(如图1一2所示),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
(3)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如图1一3所示).
上述实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一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 ( A )
音调 B.响度
音色 C.声速
3、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C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C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5.“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 声就可以判断出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具有不同的( D )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6.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D )
A.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7.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产生 )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 接受 )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这是在( 传播过程   )减少噪声。
四、课堂小结
1.乐音的三个特征
2.防止噪声的三个环节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题
【板书设计】
3.2声音的特性
一、乐音与噪声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
2.音调
3.音色
三、噪声的防止
1.噪声的产生
2.噪声的传播
3.噪声的接收
【课后反思】
本课是声现象中重要而且较难的一节课,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概念的区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实际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将声音的这三个特性展现给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师生讨论、学生展示、阅读理解、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从而全方位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