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3 19: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论语》十二章
重难点:
一、文言知识
通假字
知者不惑(“知”同“智”)
一词多义

《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
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

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
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
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

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
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
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
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

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
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
百战百胜(动词,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

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
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
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
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
正中下怀(副词,恰好)
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
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

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
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
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

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
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
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

请问其目(代词,它的)
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
古今异义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譬如平地,(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土地。)
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质胜文则野(名词作形容词,粗野、鄙俗)
(2)形容词的活用
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
句式积累
(1)倒装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即“有一可以终身行之之言乎”)
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状语后置句,应为“已所不欲,勿于人施”)
(2)判断句
止,吾止也(“也”表判断)
进,吾往也(“也”表判断)
克己复礼为仁(“为”表判断)
二、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一仁, 社会政治范畴一礼, 认识方法论范畴一中庸。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孔子确立了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 -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练习题:
1.《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多闻。益矣。”
A.友善柔 B.友便辟 C.友谅 D.友便佞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篑:盛土的竹筐 D.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
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子出,曾皙后    君子之德风      觚不觚,觚哉!觚哉
B.友直,友谅      举善而教不能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由也兼人,故退之   杀鸡为黍而食之
D.尧舜其犹病诸       敝之而无憾      而耻恶衣恶食者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一一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 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改行“彻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均无贫”体现了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的美好设想,是大同社会的图景。
C.“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本质是一样的, 因此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也没有本质区别。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所以只有仁者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仁者的爱憎是公正的,不仁者的爱憎是私爱和私仇。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翻译: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使得百姓归于忠厚老实。
B.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翻译: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用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6.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八佾( ) 彬彬( )( ) 弘( )毅( ) 譬( )如 一篑( )
迩( ) 怵( )惕( ) 内( )交 要( )誉 羞恶( )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故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B.敏,勤勉。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故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风,名词作动词,像风。觚,名词作动词,像觚。
B.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良优秀的人;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C.足,使动,使……充足;退,使动,使……退;食,使动,使……吃。
D.病,意动,对……感到为难;敝,使动,使……破旧;意动,耻,意动,以……为耻。
故选D。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理解基本内容、观点的能力。
A.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实行“彻”制,减轻赋税,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C.“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也没有本质区别”理解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D.“仁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所以……”错,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心怀仁德之人,才会不受私欲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了“仁”,就能公平公正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分辨善与恶。
故选B。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越多越好”翻译错误。“益”的意思是“益处、好处”;“益矣”就是“是有益的”。
故选D。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以及掌握成语的能力。
D.“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说法不当,“沂水春风”,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故选D。
7.D
【解析】本题是考查古汉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A项,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地方。
B项,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表示轻蔑的称呼。
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
故选D。
8.yì bīn bīn hóng yì pì kuì ěr chù tì nà yāo wù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本题的难点是:八佾yì;譬pì如,比如;一篑kuì,一筐;迩ěr,近;内nà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