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授课题目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得殖民扩张活动,但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本课要求学生理解全球航路联系带来的历史影响,不仅要求尽可能全面的,立体的阐述和挖掘其具体影响,更要理解人类历史在这一阶段开始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过程,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和地区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培养学生具有世界联系的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三目内容构成: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全球交通网络的建立,使世界各地形成了广泛的直接联系。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全球物种大交换,主要有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的跨区域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新航路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殖民扩张打破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使亚洲的古老帝国受到冲击。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被改变,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知道全球联系的多个层面,认识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通过时空定位,知道全球物种大交换,描述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的路线和内容,把握商品的全球性流动。 3.史料实证:结合史料,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认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开辟新航路的世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方法、手段 1.情景创设法:创设教学情景,通过情景导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通过史料,引导学生体会科举制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归纳法;本课主要讲了四目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碰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1min) 【教师展示】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到 16 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教师讲解】 15世纪的世界地图对世界认识模糊不清,而16世纪的地图和现在认知基本一致,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清晰。它打破了古老文明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在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同时,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也随之被打破,那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如何演变的?今天这节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我们将要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通过两幅图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前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引入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怎样的来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2.新课学习 (38min) 第一部分——哥伦布大交换(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 1.人口迁移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教师展示】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教师讲解】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殖民扩张,美洲土著人口印第安人减少,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影响: 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物种交换 【教师展示】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示意图 【教师讲解】 从欧亚到美洲: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从美洲到世界: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 影响: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 疾病传播 背景: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教师展示】 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疮、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 ——(美)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 【教师讲解】 传染病造成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 第二部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贸易) 概况:全球航路的开辟提升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 【教师展示】商品流通表格 【教师讲解】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 【教师展示】黑奴贸易示意图 【教师讲解】印第安人的急剧减少使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为殖民者创造财富,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中换取黑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黑人放运到美洲贩卖为奴隶,最后再把黑奴在美洲生产的烟草,蔗糖和贵金属运回欧洲。 【教师展示】 戈雷岛,大西洋的一个岛屿。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 ——来自百度百科 【学生思考】“三角贸易”分别给美洲、欧洲、非洲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非洲来说,非洲丧失了大量人口,造成经济凋碧和文明的破坏,对美洲来说,黑奴贸易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开发,对欧洲来说,血清的黑奴贸易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盛。格雷岛的面积狭小,前后有2000万奴隶被关押,转运和贩卖,他们受尽了身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那么西方国家是如何进行殖民扩张的?殖民扩张又带来了哪些历史影响呢?我们下节课重点探索这一部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通过图文资料形象生动地介绍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交流,增加了联系,但也带来了灾难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开始改变。 通过对三角贸易,黑奴贸易相关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方面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课堂小结(1min)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通过一横一纵来分析理解,横向影响就是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还有商品的世界性流通,带来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全球贸易网格的开始形成。纵向影响是新航路,开辟带来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给非洲,美洲和亚洲带来了灾难和冲击,而欧洲依托原本资本积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此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大变革的时代。同时,殖民扩张带来的殖民罪恶也更不应该被遗忘,在世界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4.课后习题(2min)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到怎样的作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优点:本设计的图文资料比较丰富翔实,通过两大主题(全球联系建立、世界格局演变)设计探讨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体验感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和实证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不足:在基础知识的夯实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