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27 11:17:20

文档简介

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黔南期末)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聚落所在的地形差异 B.聚落所在的气候差异
C.聚落中人们的文化水平的不同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2.(2018七上·泰兴期末)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最适合游牧民族居住的是(  )
A. B.
C. D.
3.(2018七上·东城期末)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在文峰山的魏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南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D.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4.(2018七上·泰兴期末)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 B.
C. D.
5.(2018七上·汕头期末)“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的类型是(  )
A.农村 B.渔村 C.牧村 D.林场
6.(2018七上·泰兴期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大利水城位于(  )
A.罗马 B.威尼斯 C.米兰 D.都灵
7.(2018七上·泰兴期末)下列不是条带状聚落分布地区的是(  )
A.平原 B.沿河 C.山麓地带 D.谷地
8.(2018七上·黔南期末)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居民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
A.风俗习惯 B.降水丰沛
C.地形影响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9.(2018七上·泰兴期末)人类历史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  )
A.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地区 B.峡谷地带和河流上游地区
C.气候炎热的森林里 D.海洋运输便利的近海地区
10.(2018七上·路南期末)“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
A.南亚温暖湿润地区 B.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C.北亚寒冷干燥地区 D.东亚夏季多雨地区
二、综合题
11.(2018七上·阜宁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   (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   流向   。
12.(2017七上·桂林月考)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悟空的旅行
孙悟空取经后修成了正果,被封为佛,住在西天。日子长了,倍感烦闷,决定出门旅行放松心情。
第一天,孙悟空来到了新疆的绿洲上。这里的村民因为得到过悟空的救助,都热情地款待他,并邀请他住下。悟空看了看住处,问道:“为何房子都不留窗户?”
第二天,悟空离开这里,一个筋斗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他看到这里的房子都是斜顶和尖顶的,很奇怪,忙问当地的居民:“你们的房顶为什么要建成这样?”
第三天,孙悟空又一个筋斗翻到了雪花飞舞的大兴安岭。在鄂伦春族的屯子里,他发现屋顶还是尖的。他不由地想:“这里跟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差几千千米,气候条件截然不同,怎么房顶还是一样呢?”
(1)你能帮助悟空解答第一天的问题吗?
(2)你能告诉悟空为什么房顶要建成尖顶吗?
(3)你能解答第三天的问题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造成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城市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与乡村的差异,牢记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答题的关键。
2.【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是蒙古包,B是爱斯基摩人的冰屋,C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D是湿热地区的高脚屋;蒙古包呈圆形,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不同区域典型的聚落是答题的基础。
3.【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当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随处可见的“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等行为均对景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应坚决予以禁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是人文地理部分的基础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桂林山水是著名的自然风光,不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之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理解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区别是答题的基础。
5.【答案】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乡村聚落的类型是牧村。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乡村聚落的类型,理解解答即可。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
6.【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大利水城位于威尼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属于记忆类知识点,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7.【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态因自然环境而异,沿河流、山麓、谷地等的聚落延伸呈条带状;平原地区多成团块状分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状与分布,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太大。
8.【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壁厚是用来纺织热量辐射的,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进入的太阳热量;窗户小是因为西亚地区光照射强,小窗户有效防止大量强光照射,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还可以防风沙的侵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9.【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发展早期,对聚落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自然环境;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地形平坦的地区,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聚落形成的条件是答题的基础。
10.【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的民居主要是分布在全年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地区,这样既防晒又减少昼夜温差大带来的问题。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居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1)城市;乡村
(2)地形(河流)
(3)条带
(4)西北;东南
【知识点】方向判断;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甲图所示为高楼大厦景观,是城市聚落,乙图所示为低矮房屋,是乡村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地地形都很平坦、都沿河流分布。
(3)读图可知,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条带状,因为都沿河流分布。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原则读图可知,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故答案为:(1)城市;乡村;(2)地形(河流);(3)条带;(4)西北;东南。
【点评】(1)本题考查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理解解答即可,学生易于解答。
(2)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3)本题考查A、B、C三地聚落形态的分布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该图既不是经纬网地图,又没有指向标,应按一般定向法定向。
12.【答案】(1)新疆夏季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不留窗户或小窗户可以防风、防寒、防暑。
(2)这里降水丰沛,房屋尖顶有利于排水。
(3)这里降雪较多,容易积压在屋顶,尖顶的房屋有利于缓解压力和排除积雪。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环境对居民建筑的影响,掌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是解题的关键。
(1)我国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不留窗户或小窗户可以防风、防寒、防暑。
(2)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房屋尖顶有利于排水。
(3)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多,容易积压在屋顶,尖顶的房屋有利于缓解压力和排除积雪。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我国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气候对当地民居的影响,难点是区分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气候环境。
1 / 1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七上·黔南期末)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聚落所在的地形差异 B.聚落所在的气候差异
C.聚落中人们的文化水平的不同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造成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城市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与乡村的差异,牢记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答题的关键。
2.(2018七上·泰兴期末)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最适合游牧民族居住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是蒙古包,B是爱斯基摩人的冰屋,C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D是湿热地区的高脚屋;蒙古包呈圆形,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不同区域典型的聚落是答题的基础。
3.(2018七上·东城期末)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在文峰山的魏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南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D.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当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随处可见的“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等行为均对景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应坚决予以禁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是人文地理部分的基础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即可。
4.(2018七上·泰兴期末)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桂林山水是著名的自然风光,不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之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理解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区别是答题的基础。
5.(2018七上·汕头期末)“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的类型是(  )
A.农村 B.渔村 C.牧村 D.林场
【答案】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乡村聚落的类型是牧村。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乡村聚落的类型,理解解答即可。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
6.(2018七上·泰兴期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大利水城位于(  )
A.罗马 B.威尼斯 C.米兰 D.都灵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大利水城位于威尼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属于记忆类知识点,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7.(2018七上·泰兴期末)下列不是条带状聚落分布地区的是(  )
A.平原 B.沿河 C.山麓地带 D.谷地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态因自然环境而异,沿河流、山麓、谷地等的聚落延伸呈条带状;平原地区多成团块状分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状与分布,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不太大。
8.(2018七上·黔南期末)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居民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
A.风俗习惯 B.降水丰沛
C.地形影响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西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壁厚是用来纺织热量辐射的,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进入的太阳热量;窗户小是因为西亚地区光照射强,小窗户有效防止大量强光照射,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还可以防风沙的侵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9.(2018七上·泰兴期末)人类历史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  )
A.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地区 B.峡谷地带和河流上游地区
C.气候炎热的森林里 D.海洋运输便利的近海地区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发展早期,对聚落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自然环境;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地形平坦的地区,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了解聚落形成的条件是答题的基础。
10.(2018七上·路南期末)“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
A.南亚温暖湿润地区 B.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C.北亚寒冷干燥地区 D.东亚夏季多雨地区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的民居主要是分布在全年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地区,这样既防晒又减少昼夜温差大带来的问题。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居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
11.(2018七上·阜宁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   (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   流向   。
【答案】(1)城市;乡村
(2)地形(河流)
(3)条带
(4)西北;东南
【知识点】方向判断;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甲图所示为高楼大厦景观,是城市聚落,乙图所示为低矮房屋,是乡村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地地形都很平坦、都沿河流分布。
(3)读图可知,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条带状,因为都沿河流分布。
(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原则读图可知,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故答案为:(1)城市;乡村;(2)地形(河流);(3)条带;(4)西北;东南。
【点评】(1)本题考查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理解解答即可,学生易于解答。
(2)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3)本题考查A、B、C三地聚落形态的分布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该图既不是经纬网地图,又没有指向标,应按一般定向法定向。
12.(2017七上·桂林月考)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悟空的旅行
孙悟空取经后修成了正果,被封为佛,住在西天。日子长了,倍感烦闷,决定出门旅行放松心情。
第一天,孙悟空来到了新疆的绿洲上。这里的村民因为得到过悟空的救助,都热情地款待他,并邀请他住下。悟空看了看住处,问道:“为何房子都不留窗户?”
第二天,悟空离开这里,一个筋斗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他看到这里的房子都是斜顶和尖顶的,很奇怪,忙问当地的居民:“你们的房顶为什么要建成这样?”
第三天,孙悟空又一个筋斗翻到了雪花飞舞的大兴安岭。在鄂伦春族的屯子里,他发现屋顶还是尖的。他不由地想:“这里跟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差几千千米,气候条件截然不同,怎么房顶还是一样呢?”
(1)你能帮助悟空解答第一天的问题吗?
(2)你能告诉悟空为什么房顶要建成尖顶吗?
(3)你能解答第三天的问题吗?
【答案】(1)新疆夏季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不留窗户或小窗户可以防风、防寒、防暑。
(2)这里降水丰沛,房屋尖顶有利于排水。
(3)这里降雪较多,容易积压在屋顶,尖顶的房屋有利于缓解压力和排除积雪。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环境对居民建筑的影响,掌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是解题的关键。
(1)我国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不留窗户或小窗户可以防风、防寒、防暑。
(2)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房屋尖顶有利于排水。
(3)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多,容易积压在屋顶,尖顶的房屋有利于缓解压力和排除积雪。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我国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气候对当地民居的影响,难点是区分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气候环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