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1.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1.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3 20: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练
1.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一、填空题
1.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的______组成的,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自动变化方向,从而调节_______。
2.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 )。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______——上片——______——观察。
4.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分别标有5×、20×、50×,则这台显微镜放大的最大倍数是___________倍。
5.蝴蝶的触角是_______状的,蚕蛾的触角是_______状的,蝗虫的触角是_______状的,天牛的触角是_______状的。
二、判断题
1.生活中,我们常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肉眼难以看清的物体细节。( )
2.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左眼进行观察。( )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放脱脂棉纤维是为了吸走水分来控制微生物运动。( )
4.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蝴蝶足上有很多毛。( )
5.微小生物只生活在水中,空气和土壤中是没有的。( )
三、选择题
1.下列是蝴蝶的足,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 B. C.
2.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样的( )。
A.共同特征 B.形状 C.大小
3.观察标本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是一致的 B.正好相反 C.没有关系
4.在使用显微镜时,在目镜中观察时比较黑,这时可调节(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5.科学家根据苍蝇的复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了很多先进的科学仪器,下列不是根据复眼原理制成的是( )。
A.蝇眼照相机 B.蝇眼雷达
C.蝇眼测速仪 D.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四、将观察到的图像与对应的观察工具连线。

放大镜 显微镜 肉眼
五、综合题
1.显微镜的使用。
学习了微小世界单元内容之后,状状对微小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和同学在课后继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昆虫的触角相当于“鼻子”,状状在放大镜下看到的蝴蝶触角是( )。
A. B. C.
2).状状找来了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镜片,其中放大倍数最高的镜片是( )。
A.面积最大的 B.凸度最小的 C.凸度最大的
3).他做了下列几种放大倍数的简易显微镜,用来观察同一物体时,视野最大的是( )。
A.15倍 B.30倍 C.50倍
4).组装简易显微镜的步骤:①找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②固定镜片;③上下调整镜片距离。正确的顺序是( )。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①③②
5).使用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镜片到物体的距离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 )。
A.调焦 B.对光 C.上片
6).状状想要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池塘里的水
7).他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只能看到一些小颗粒在移动,但看不清楚,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名称:______________
(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
(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4)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体图象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小鳞片 体温
解析: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我们用工具观察昆虫。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的小鳞片组成的,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自动变化方向,从而调节体温。
2.细毛
解析: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3. 对光 调焦
解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正确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是:安防、对光、上片、调焦和观察。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质,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4.500
解析: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分别标有5×、20×、50×,则这台显微镜放大的最大倍数是10×50=500倍。
5. 棒 羽毛 丝 鞭
解析: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蝴蝶的触角是棒状的,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蝗虫的触角是丝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的。
二、判断题
1.√
解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它帮助我们看清楚微小物体的细节。
2.√
解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的结构。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左眼进行观察,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3.×
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是阻碍了微生物运动的范围。
4.×
解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到蝴蝶足上有很多毛。
5.×
解析: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选择题
1.B
解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室仪器。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分析选项可知,A是用肉眼观察的蝴蝶的足,B是用放大镜观察的蝴蝶的足,C是用显微镜观察的蝴蝶的足。
2.A
解析: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所以A符合题意。
3.B
解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观察标本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4.C
解析: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工具。在使用显微镜时,在目镜中观察时比较黑,这是因为没有调节好反光镜,这时可调节反光镜。C正确,符合题意。
5.D
解析:科学家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ABC是根据复眼原理制成的;D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不是根据苍蝇复眼的原理研制的。
四、连线题
解析:眼睛能看到小昆虫等;放大镜放大几十倍,能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光学显微镜放大一千多倍,能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能观察到细菌、病毒。所以第一幅是肉眼看到的,第二幅是放大镜看到的, 第三幅是显微镜看到的。
五、综合题
1.BCABAC因为简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或是没有调好焦
解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1).由于昆虫种类、性别不同,它们触角的长短、粗细和形状各不相同,例如蝴蝶的触角细长而末端膨大,呈棒状。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镜片,其中放大倍数最高的镜片是凸度最大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大小呈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来观察同一物体时,视野最大的是倍数最小的15倍。
4).组装简易显微镜的步骤:③上下调整镜片距离;①找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②固定镜片。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
5).使用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镜片到物体的距离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调焦。
6).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池塘里的水,自来水、矿泉水都经过处理,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7).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只能看到一些小颗粒在移动,但看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是因为简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或是没有调好焦。
2. 500 物镜 左上方
解析:(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现今常用的显微镜是一种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主要包括目镜、转换器、物镜、镜筒、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500倍。(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把玻片压碎。(4)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只有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动到达视野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