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3 20:21:5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2023·十堰中考)“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该稻虾田包括了环境和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说法正确。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说法正确。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导致动物生物数量减少,生物种类减少,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小,C说法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沿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所以,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我稳定性、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植物为生产者大部分的动物为消费者,细菌和真菌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返回无机环境,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2.(2023·十堰中考)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可以抵御寒冷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可以帮助青蛙度过寒冷的冬天,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3.(2023·十堰中考)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叶绿体是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说法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B说法正确。
C、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说法正确。
D、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2023·十堰中考)观察图片,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与其它三幅图不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脑、C花生、D花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属于器官,B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细胞,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器官的概念,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构成植物体,多个器官构成系统,由系统构成动物体。
5.(2023·十堰中考)关于下列几种植物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B.②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③④是种子植物,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上述植物所属类群由简单到复杂依次为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①是葫芦藓,为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叶片很薄,对空气中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说法正确。
B、②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B说法正确。
C、③④是种子植物,④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③为松树,松树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C说法错误。
D、上述植物所属类群由简单到复杂依次为①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裸子植物、④被子植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为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起固着作用,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6.(2023·十堰中考)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表述错误的是(  )
A.播种在肥沃土壤的种子总会先萌发
B.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D.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本身,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无关,A说法错误。
B、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所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说法正确。
C、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C说法正确。
D、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根尖的结构功能、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同时必须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内部某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增强对水分与无机盐的吸收,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的出现增大了吸水面积,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7.(2023·十堰中考)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C.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并从中获得氧和养料
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答案】C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A说法正确。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B说法正确。
C、胎儿生活在羊水中,是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氧和养料,C说法错误。
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男性和女性的是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胚胎的发育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睾丸产生的精子从阴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而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完成后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娩出,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是通过胎盘和母体从母体获得的。
8.(2023·十堰中考)如图表示食物中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图推断该有机物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由图可以看出,该食物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最终进入小肠被彻底消化,胃内有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口腔中有唾液,在小肠内淀粉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胃中有胃液,在小肠内蛋白质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脂肪在小肠里在胆汁、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2023·十堰中考)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生物学知识作依据的。下列相关解释不科学的是(  )
A.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形成于口腔——含有大量的病菌
B.吃饭时不宜高声谈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C.用鼻呼吸好——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
【答案】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痰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会引起传染病,A说法正确。
B、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归功于会厌软骨,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误入气管,B说法正确。
C、消化道能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C说法正确。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保健,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以减少对肺的刺激;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要归功于会厌软骨;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会厌软骨恢复直立状态时,便进行呼吸。
10.(2023·十堰中考)如图是三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动方向是甲→丙→乙
B.流回心脏的血液为静脉血
C.丙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乙血管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图中,A为动脉,B为静脉,C为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血流方向为:甲→丙→乙,A说法正确。
B、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但是流回心脏的血液不一定为静脉血,B说法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丙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血管的内径很小,C说法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乙血管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血管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管径极细,血液速度极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11.(2023·十堰中考)取某健康人尿液、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制成三个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克/100毫升),则样本1、2、3依次是(  )
主要成分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尿液、血浆、原尿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尿液、原尿 D.原尿、血浆、尿液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浆中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尿素等成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到肾小囊腔中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一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会被重吸收,剩余的成分,成为尿液,表格中,样本1含蛋白质丰富,为血浆,样本3蛋白质和葡萄糖的含量为0,所以可以判断为尿液,样本2为原尿,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使血浆中的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返回血液,所以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尿和尿液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12.(2023·十堰中考)小红不小心被针扎后,会迅速缩手,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与“缩手反射”属于同一反射类型
B.如果②受损伤,针扎后人体会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里
【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望梅止渴”是在大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缩手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A说法错误。
B、图中,②是传入神经,若传入神经受损,针扎后人体不会有感觉,也不能缩手,B说法错误。
C、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C说法正确。
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在脊髓的参与下完成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的类型和反射弧,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由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相应的动作,反射弧各部分必须完整,反射才能完成。
13.(2023·十堰中考)据所学知识,以下动物及其相关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刚毛辅助运动
B.鲫鱼——用鳃呼吸,用鳍协调游泳
C.扬子鳄——用肺呼吸,牙齿有分化
D.家鸽——气囊辅助肺呼吸,恒温动物
【答案】C
【知识点】环节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肛门辅助运动,A说法正确。
B、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游泳,B说法正确。
C、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哺乳动物牙齿才有分化,C说法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鸟类体内有气囊,能辅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环节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呼吸,通过肌肉和肛门协调运动;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游泳,体表有侧线,体温不恒定;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可辅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以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胸肌发达,骨骼既轻便有牢固,消化能力强,适于飞行。
14.(2023·十堰中考)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哪种动物行为与“蜻蜓点水”属于同一类型(  )
A.孔雀开屏 B.飞鸽传书 C.鹦鹉学舌 D.惊弓之鸟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蜻蜓点水是在产卵,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属于繁殖行为,孔雀开屏也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在功能上来分属于繁殖行为,B飞鸽传书、C鹦鹉学舌、D惊弓之鸟都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用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如鲫鱼捕食、蜘蛛知网、孔雀开屏等,学习行为是在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老马识途、鹦鹉学舌、望梅止渴等。
15.(2023·十堰中考)如图分别是细菌、真菌、病毒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B.②是真核生物,可以通过孢子生殖
C.③是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
D.细菌群体耐药性的增强,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①为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说法正确。
B、②为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靠孢子繁殖后代,B说法正确。
C、③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C说法错误。
D、细菌有抗药性的不抗药性的变异,抗药性强的个体活下来,繁殖后代,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不抗药个体被淘汰,所以,细菌群体耐药性的增强,是药物选择的结果,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生殖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考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靠孢子繁殖后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
16.(2023·十堰中考)以下与克隆羊多莉生殖方式本质上不同的是(  )
A.利用草莓部分组织繁育新个体
B.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C.月季的茎扦插繁殖
D.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马铃薯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克隆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属于无性生殖,选项中,A利用草莓部分组织繁育新个体、C月季的茎扦插繁殖、D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马铃薯都属于无性繁殖,B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用的种子的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克隆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能保持动物的优良特性,可以大规模繁殖,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都属于无性生殖;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因为种子的主要结构—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殖过程经历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17.(2023·十堰中考)小明是个男生,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100%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不可能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是Y染色体,Y染色体只能来自祖父,不可能来自祖母,所以,他小明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外或者外祖父,不可能来自祖母,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及性别决定,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来自母亲(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也只能遗传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来自祖父),只能遗传给儿子。
18.(2023·十堰中考)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HI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B.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C.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D.科学家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以期使人类获得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所以,HI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说法正确。
B、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而不是传染源,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是传染源,B说法错误。
C、HIV往往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C说法正确。
D、科学家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以期使人类获得特异性免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即预防,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病毒为病原体,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高度寄生的生物,HIV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为传染源,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握手、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0分)
19.(2023·十堰中考)如图是绿色植物几个主要生理活动示意图,请识图作答:
(1)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2)水分通过   作用散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中的水循环。
(3)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   。
【答案】(1)光合;呼吸;碳—氧
(2)蒸腾
(3)导管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水循环。
(3)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其中导管位于植隐和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可见,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导管。
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碳—氧;(2)蒸腾;(3)导管。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以下几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并不是一种浪费,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帮助植物体有效地散热,在生态环境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20.(2023·十堰中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相关系统,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的A系统主要器官是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B表示人体的   系统,①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3)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   。
(4)图中的C系统主要器官是   ,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答案】(1)肺
(2)消化;吸收
(3)心脏
(4)肾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图中,A系统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B系统是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吸收是食物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通过消化道的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可见图中①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动的有节律收缩与舒张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向前流动的动力,所以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动力器官是心脏。
(4)图中C系统是泌尿系统,能形成并排出尿液,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1)肺;(2)消化、吸收;(3)心脏;(4)肾脏。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氧气,进入人体之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维持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动的有节律收缩与舒张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向前流动的动力,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人体的肾脏有两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的,每个肾单位都可以通过滤过与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1.(2023·十堰中考)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和r控制),如下表是豌豆子叶颜色的四个组合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代的性状 子代的性状及数量(粒)
黄色 绿色
一 黄色×黄色 152 50
二 黄色×黄色 209 0
三 黄色×绿色 107 72
四 黄色×绿色 212 10
(1)通过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豌豆子叶中,黄色为   性状。
(2)组合一杂交获得的子代中,RR所占的比例是:   。
(3)组合四的亲代中,将纯种黄色豌豆植株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绿色豌豆植株的柱头上,则绿色豌豆植株上所结的豌豆,其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子叶的颜色是   。
【答案】(1)显性
(2)
(3)rr;黄色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显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如果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那么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所以,通过表中组合一可以判断,黄色为显性,隐性性状为绿色。
(2)黄色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绿色,组合一的亲本基因组成为Rr和Rr,子代中,RR所占的比例为1/4。
(3)果皮是子房壁发育来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包括组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合四的亲代中,将纯种黄色豌豆植株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绿色豌豆植株的柱头上,则绿色豌豆植株上所结的豌豆,其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和亲代的子房壁的基因组成相同,所以,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为rr,亲本植株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Rr,所以子叶的基因组成为Rr。
故答案为:(1)显性;(2)1/4;(3)rr、黄色。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和性状遗传,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需要明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胚是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所以,形成的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与雌性植株的基因型相同,改变的是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受精卵发育成了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2023·十堰中考)“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2023·十堰中考)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3.(2023·十堰中考)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叶绿体是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4.(2023·十堰中考)观察图片,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与其它三幅图不同的是(  )
A. B.
C. D.
5.(2023·十堰中考)关于下列几种植物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B.②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③④是种子植物,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上述植物所属类群由简单到复杂依次为①②③④
6.(2023·十堰中考)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表述错误的是(  )
A.播种在肥沃土壤的种子总会先萌发
B.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D.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7.(2023·十堰中考)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C.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并从中获得氧和养料
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8.(2023·十堰中考)如图表示食物中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图推断该有机物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9.(2023·十堰中考)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生物学知识作依据的。下列相关解释不科学的是(  )
A.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形成于口腔——含有大量的病菌
B.吃饭时不宜高声谈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C.用鼻呼吸好——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
10.(2023·十堰中考)如图是三种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动方向是甲→丙→乙
B.流回心脏的血液为静脉血
C.丙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乙血管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11.(2023·十堰中考)取某健康人尿液、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制成三个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克/100毫升),则样本1、2、3依次是(  )
主要成分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A.尿液、血浆、原尿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尿液、原尿 D.原尿、血浆、尿液
12.(2023·十堰中考)小红不小心被针扎后,会迅速缩手,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与“缩手反射”属于同一反射类型
B.如果②受损伤,针扎后人体会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里
13.(2023·十堰中考)据所学知识,以下动物及其相关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刚毛辅助运动
B.鲫鱼——用鳃呼吸,用鳍协调游泳
C.扬子鳄——用肺呼吸,牙齿有分化
D.家鸽——气囊辅助肺呼吸,恒温动物
14.(2023·十堰中考)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哪种动物行为与“蜻蜓点水”属于同一类型(  )
A.孔雀开屏 B.飞鸽传书 C.鹦鹉学舌 D.惊弓之鸟
15.(2023·十堰中考)如图分别是细菌、真菌、病毒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B.②是真核生物,可以通过孢子生殖
C.③是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
D.细菌群体耐药性的增强,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16.(2023·十堰中考)以下与克隆羊多莉生殖方式本质上不同的是(  )
A.利用草莓部分组织繁育新个体
B.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C.月季的茎扦插繁殖
D.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马铃薯
17.(2023·十堰中考)小明是个男生,他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祖母的可能性为(  )
A.0 B.25% C.50% D.100%
18.(2023·十堰中考)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HI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B.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C.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D.科学家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以期使人类获得特异性免疫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0分)
19.(2023·十堰中考)如图是绿色植物几个主要生理活动示意图,请识图作答:
(1)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2)水分通过   作用散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中的水循环。
(3)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   。
20.(2023·十堰中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相关系统,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的A系统主要器官是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B表示人体的   系统,①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3)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   。
(4)图中的C系统主要器官是   ,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21.(2023·十堰中考)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和r控制),如下表是豌豆子叶颜色的四个组合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代的性状 子代的性状及数量(粒)
黄色 绿色
一 黄色×黄色 152 50
二 黄色×黄色 209 0
三 黄色×绿色 107 72
四 黄色×绿色 212 10
(1)通过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豌豆子叶中,黄色为   性状。
(2)组合一杂交获得的子代中,RR所占的比例是:   。
(3)组合四的亲代中,将纯种黄色豌豆植株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绿色豌豆植株的柱头上,则绿色豌豆植株上所结的豌豆,其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子叶的颜色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该稻虾田包括了环境和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说法正确。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说法正确。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导致动物生物数量减少,生物种类减少,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小,C说法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会沿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所以,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我稳定性、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植物为生产者大部分的动物为消费者,细菌和真菌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返回无机环境,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可以抵御寒冷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可以帮助青蛙度过寒冷的冬天,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说法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B说法正确。
C、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说法正确。
D、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脑、C花生、D花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属于器官,B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细胞,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器官的概念,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构成植物体,多个器官构成系统,由系统构成动物体。
5.【答案】C
【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①是葫芦藓,为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叶片很薄,对空气中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说法正确。
B、②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分化出了输导组织,B说法正确。
C、③④是种子植物,④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③为松树,松树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C说法错误。
D、上述植物所属类群由简单到复杂依次为①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裸子植物、④被子植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为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起固着作用,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6.【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本身,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无关,A说法错误。
B、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所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说法正确。
C、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C说法正确。
D、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根尖的结构功能、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同时必须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内部某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增强对水分与无机盐的吸收,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的出现增大了吸水面积,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7.【答案】C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A说法正确。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B说法正确。
C、胎儿生活在羊水中,是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氧和养料,C说法错误。
D、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男性和女性的是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胚胎的发育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睾丸产生的精子从阴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而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完成后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娩出,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是通过胎盘和母体从母体获得的。
8.【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由图可以看出,该食物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最终进入小肠被彻底消化,胃内有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口腔中有唾液,在小肠内淀粉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胃中有胃液,在小肠内蛋白质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脂肪在小肠里在胆汁、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答案】A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
【解析】【解答】A、痰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会引起传染病,A说法正确。
B、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归功于会厌软骨,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误入气管,B说法正确。
C、消化道能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C说法正确。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保健,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以减少对肺的刺激;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要归功于会厌软骨;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会厌软骨恢复直立状态时,便进行呼吸。
10.【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图中,A为动脉,B为静脉,C为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血流方向为:甲→丙→乙,A说法正确。
B、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但是流回心脏的血液不一定为静脉血,B说法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丙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血管的内径很小,C说法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乙血管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血管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管径极细,血液速度极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11.【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浆中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尿素等成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到肾小囊腔中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一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会被重吸收,剩余的成分,成为尿液,表格中,样本1含蛋白质丰富,为血浆,样本3蛋白质和葡萄糖的含量为0,所以可以判断为尿液,样本2为原尿,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使血浆中的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返回血液,所以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原尿和尿液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12.【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望梅止渴”是在大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缩手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A说法错误。
B、图中,②是传入神经,若传入神经受损,针扎后人体不会有感觉,也不能缩手,B说法错误。
C、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C说法正确。
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在脊髓的参与下完成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的类型和反射弧,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由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相应的动作,反射弧各部分必须完整,反射才能完成。
13.【答案】C
【知识点】环节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肛门辅助运动,A说法正确。
B、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游泳,B说法正确。
C、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哺乳动物牙齿才有分化,C说法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鸟类体内有气囊,能辅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环节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呼吸,通过肌肉和肛门协调运动;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鳍游泳,体表有侧线,体温不恒定;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可辅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以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胸肌发达,骨骼既轻便有牢固,消化能力强,适于飞行。
14.【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蜻蜓点水是在产卵,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属于繁殖行为,孔雀开屏也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在功能上来分属于繁殖行为,B飞鸽传书、C鹦鹉学舌、D惊弓之鸟都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用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如鲫鱼捕食、蜘蛛知网、孔雀开屏等,学习行为是在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老马识途、鹦鹉学舌、望梅止渴等。
15.【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①为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说法正确。
B、②为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靠孢子繁殖后代,B说法正确。
C、③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C说法错误。
D、细菌有抗药性的不抗药性的变异,抗药性强的个体活下来,繁殖后代,抗药性个体越来越多,不抗药个体被淘汰,所以,细菌群体耐药性的增强,是药物选择的结果,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生殖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考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靠孢子繁殖后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
1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克隆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属于无性生殖,选项中,A利用草莓部分组织繁育新个体、C月季的茎扦插繁殖、D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带芽的小块,种植马铃薯都属于无性繁殖,B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用的种子的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克隆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能保持动物的优良特性,可以大规模繁殖,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都属于无性生殖;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因为种子的主要结构—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殖过程经历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17.【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不可能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是Y染色体,Y染色体只能来自祖父,不可能来自祖母,所以,他小明体内X染色体来自于外或者外祖父,不可能来自祖母,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及性别决定,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来自母亲(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也只能遗传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来自祖父),只能遗传给儿子。
18.【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所以,HI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说法正确。
B、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而不是传染源,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是传染源,B说法错误。
C、HIV往往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C说法正确。
D、科学家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以期使人类获得特异性免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艾滋病即预防,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病毒为病原体,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高度寄生的生物,HIV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为传染源,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握手、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
19.【答案】(1)光合;呼吸;碳—氧
(2)蒸腾
(3)导管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植物体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水循环。
(3)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其中导管位于植隐和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可见,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经“根一茎一叶”向上运输,其运输管道是导管。
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碳—氧;(2)蒸腾;(3)导管。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以下几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这些生理活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并不是一种浪费,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帮助植物体有效地散热,在生态环境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20.【答案】(1)肺
(2)消化;吸收
(3)心脏
(4)肾脏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图中,A系统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B系统是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吸收是食物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通过消化道的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可见图中①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动的有节律收缩与舒张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向前流动的动力,所以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动力器官是心脏。
(4)图中C系统是泌尿系统,能形成并排出尿液,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1)肺;(2)消化、吸收;(3)心脏;(4)肾脏。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氧气,进入人体之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维持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动的有节律收缩与舒张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向前流动的动力,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人体的肾脏有两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的,每个肾单位都可以通过滤过与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1.【答案】(1)显性
(2)
(3)rr;黄色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显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如果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那么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所以,通过表中组合一可以判断,黄色为显性,隐性性状为绿色。
(2)黄色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绿色,组合一的亲本基因组成为Rr和Rr,子代中,RR所占的比例为1/4。
(3)果皮是子房壁发育来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包括组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合四的亲代中,将纯种黄色豌豆植株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绿色豌豆植株的柱头上,则绿色豌豆植株上所结的豌豆,其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和亲代的子房壁的基因组成相同,所以,豆荚果皮的基因组成为rr,亲本植株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Rr,所以子叶的基因组成为Rr。
故答案为:(1)显性;(2)1/4;(3)rr、黄色。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和性状遗传,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需要明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胚是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所以,形成的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与雌性植株的基因型相同,改变的是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受精卵发育成了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