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2-05 20: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酸:HNO3、H2SO4、NaHSO4、NaHCO3
B.碱性氧化物:K2O、Na2O、CaO、MgO
C.胶体:牛奶、豆浆、碘酒、石灰水
D.电解质:MgCl2、Na2CO3、C2H5OH、CO2
解析 A项中NaHSO4、NaHCO3属于酸式盐;C项中碘酒、石灰水属于溶液;D项中C2H5OH、CO2是非电解质。
答案 B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uO+H2Cu+H2O
B.Na2CO3+CO2+H2O===2NaHCO3
C.3Fe+2O2Fe3O4
D.NH4HSNH3↑+H2S↑
解析 C项中铁、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又是化合反应。
答案 C
3.同一状态下,20 mL A2气体与30 mL B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 mL某气体X,则X的化学式为(  )
A.A2B3 B.AB2
C.AB3 D.A3B2
解析 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A2+bB2===xX,则
aA2 + bB2===xX,
20 mL 30 mL 20 mL
故a:b:x=20:30:20=2:3:2,即2A2+3B2===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A2B3,A项正确。
答案 A
4.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
A.1 mol Na含有的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的分子数
C.常温常压下,16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
D.1 L 1 mol·L-1硫酸溶液所含的H+数
解析 1 mol Na含11NA个电子;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16 g O2物质的量为0.5 mol,含NA个O原子;1 L 1 mol·L-1硫酸溶液含2NA个H+。
答案 C
5.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溴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溴的CCl4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解析 溴的CCl4溶液在下层,从下口流出。
答案 D
6.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57            B.47
C.61 D.293
解析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则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75-118=57。
答案 A
7.已知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将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D2O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A.0.2 mol中子 B.0.4 mol电子
C.0.2 mol质子 D.0.4 mol分子
解析 钠和重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D2O===2NaOD+D2↑,所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D2(H2),1个分子中含有2个质子,2个电子和2个中子。9.2 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4 mol,由反应方程式知,0.4 mol钠可生成0.2 mol D2,所以0.2 mol D2中含有的中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均为0.4 mol。
答案 B
8.如果a g某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为b,那么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
A.L B.L
C. D.L
解析 c g气体中分子数为:×c g=,则c g气体的体积为:×22.4L·mol-1=L。
答案 A
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B.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中加入氧化钙,然后蒸馏,可得到纯净的乙醇
C.用结晶法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D.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
解析 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氧化钙和水反应使水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钙,由于氢氧化钙和乙醇沸点差别很大,然后蒸馏出乙醇,B项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故C项正确;D项中只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不正确。
答案 D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NO3、Mg(NO3)2、Al(NO3)3三种溶液,取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NO) 之比为(  )
A.1:1:1 B.1:2:3
C.3:2:1 D.3:4:3
解析 所取三种溶液中的c(NO)与体积无关,只要算出原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即可。
答案 B
11.欲将CaCl2溶液中含有的盐酸除掉,应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A.加生石灰,过滤
B.加CaCO3粉末,过滤
C.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D.加适量的AgNO3溶液
解析 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CaCl2、CO2、H2O,过滤得到CaCl2溶液,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引入杂质。
答案 B
12.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
B.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
C.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丁只能是盐酸
解析 由于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盐酸三者中任意两者都可以反应,所以甲、丙、丁无法确定;而硝酸钾溶液却不能和任何溶液反应,故乙是硝酸钾溶液。
答案 B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22.4 L CO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分子数为NA
B.18 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在1 L 2 mol·L-1的硝酸钙溶液中含有的NO离子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27 g金属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体积约为33.6 L
解析 注意条件,常温下,22.4 L CO的物质的量要少于1 mol。
答案 A
14.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结论:溶液一定呈碱性
B.无色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结论:溶液中一定含有K+
C.在无色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溶液中一定含有Ca2+
D.在无色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溶液一定含有NH
解析 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含有Ca2+、Ba2+、Mg2+等。
答案 C
15.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的部分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硫酸化学纯(CP)(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
 
A.该硫酸的浓度为9.2 mol·L-1
B.配制200 mL 4.6 mol·L-1的稀H2SO4需该H2SO450 mL
C.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质量分数变为49%
D.取该硫酸100 mL,则浓度变为原来的
解析 由c=可得c==18.4 mol·L-1,A项错;设配制200 mL 4.6 mol·L-1的稀H2SO4需该H2SO4V mL,则4.6 mol·L-1×0.2 L=18.4 mol·L-1·V,解得V=0.05 L=50 mL,B项正确;等体积水的质量小于硫酸的质量,C项错;硫酸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100 mL与500 mL的浓度相同。
答案 B
16.有BaCl2和NaCl混合溶液a L,将它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溶液的c(Na+)为(  )
A.(y-2x)/a mol·L-1
B.(y-x)/a mol·L-1
C.(2y-2x)/a mol·L-1
D.(2y-4x)/a mol·L-1
解析 一份混合液中,n(BaCl2)=x mol,其中n(Cl-)=2x mol,又知n总(Cl-)=y mol,故n(NaCl)=n(Na+)=(y-2x)mol,则原溶液的c(Na+)==(2y-4x)/a mol·L-1。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题,共52分)
17.(10分)(1)S2-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质量数是________。
(2)Fe、Fe2+、Fe3+是________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________数相同,它们所带的________数不相同。
(3)由1HO与2HO所代表的物质中,共有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原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a、b、m、n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1)R中四个角标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A表示R元素原子的质量数;Z表示R元素原子的质子数;n表示Rn±所带电荷的数目,也就是R原子变成Rn±时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m表示Rm分子中所含R原子的数目。
(2)Fe、Fe2+、Fe3+是铁元素的三种粒子,其中Fe2+和Fe3+是Fe原子分别失去2个和3个电子后形成的,三种微粒所含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3)1HO和2HO中共含有氢、氧两种元素,1H、2H、16O和17O四种原子,其中1H和2H互为同位素,16O和17O互为同位素。
(4)Xm+是由X原子失去m个电子形成的,Yn-是由Y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若Xm+和Y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有a-m=b+n。
答案 (1)16 18 18 34
(2)铁 质子 电荷
(3)2 4 1H与2H、16O与17O
(4)a-m=b+n
18.(6分)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的图中某种物质M的溶液,继续加热至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物质的交叉分类法可知H2和CO2都不是电解质,Na2O和NaCl都是钠的化合物,CO2和Na2O都是氧化物,NaCl和FeCl3都是盐。
(2)由红褐色胶体可知该胶体是氢氧化铁胶体,可通过丁达尔效应证明胶体的存在或生成。
答案 (1)A C B D
(2)①FeCl3 ②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19.(7分)用混有碳酸氢铵、硫酸钠的氯化钠固体配制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②  ③
            过量 过量
            BaCl2 Na2CO3 过量
            溶液 溶液   盐酸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可除去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②是否可改为硝酸钡溶液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H4HCO3受热分解成NH3、CO2和H2O。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SO,若改为Ba(NO3)2溶液引入NO,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
(3)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2+。
(4)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HCl和CO2。
答案 (1)NH4HCO3
(2)否 若改为Ba(NO3)2溶液会在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
(3)除去过量的Ba2+
(4)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HCl和CO2
20.(9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2CO3、Na2SO4、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张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因此他认为肯定有一种物质不存在,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着又向试管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和稀HNO3,观察到先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泡。因此他认为肯定存在两种物质,它们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将所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少量于另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稍过量的AgNO3溶液和稀HNO3,结果也得到了白色沉淀。因此他认为原白色固体中肯定存在KCl。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填“对”或“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SO4 CuSO4的水溶液呈蓝色
(2)碳酸钾、硫酸钠 BaCO3溶于稀HNO3并产生CO2气体,BaSO4不溶于稀HNO3
(3)不对 在第(2)操作中使用了BaCl2溶液,在溶液中引入了Cl-
21.(10分)实验室配制0.1 mol·L-1的BaCl2溶液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 g无水BaCl2晶体。第二阶段:溶解配制成0.1 mol·L-1的BaCl2溶液。第一阶段操作有如下几步:A.将游码拨至0.2 g处;B.将游码拨至“0”处;C.在天平的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等质量的滤纸,调节天平两边螺丝使天平平衡;D.取走药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E.往左盘内逐步添加晶体至天平平衡;F.在右盘放置5 g砝码。
(1)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B→C________。
(2)进行E操作时,只缺少量晶体,则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阶段操作,应先将5.2 g BaCl2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然后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再洗涤、________、摇匀后即可得到0.1 mol·L-1BaCl2溶液(填选项字母)。
(4)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解析 (1)称量操作的步骤:游码归零,放同等大小的纸,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然后放砝码(由大到小),再拨游码,放称量物,称量完毕,取走称量物,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拨回零处。
(2)当天平接近平衡时,正确的操作是:左手拿药匙,用右手轻拍左手手腕,小心振动药匙加足量药品,使天平平衡。
(3)经计算应配溶液的体积是250 mL。
(4)A项将砝码放错位置后,称得BaCl2的质量为4.8 g,故偏低;B项无影响;C项摇匀后再加水即增大了溶液体积,故偏低;D项不振荡,导致加水量偏少,故偏低。
答案 (1)FAEDB
(2)左手拿药匙,用右手轻拍左手手腕,小心振动药匙加足药品,使天平平衡
(3)烧杯、玻璃棒 250 mL容量瓶 定容 (4)AC
22.(10分)(1)完全中和0.300 mol·L-1 NaOH溶液500 mL,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
(2)把5%的Na2CO3溶液蒸发掉32.4 g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变成40 mL,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1.2%,则浓缩后的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n(H2SO4)=n(NaOH)×=0.300 mol·L-1×0.5 L×=0.075 mol,m(H2SO4)=0.075 mol×98 g·mol-1=7.35 g。
(2)要先计算出原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可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则存在关系是:5%x=21.2%(x-32.4),得到x=42.4 g。m(Na2CO3)=42.4 g×5%=2.12 g,则浓缩后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 L=0.5 mol·L-1。
答案 (1)7.35 g
(2)0.5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