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1)概况: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法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德国建立初等、中等、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2)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1、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城市缺乏统一规划。
2、19世纪中期,卫生条件改善。排水设施、街头照明、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设施。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
三、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获得极大的财富,工人高强度劳动却难以生存。工人反抗斗争日趋激烈。
2、环境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1.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
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
2.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提高了欧洲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大众教育在欧洲开始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争夺霸权的需要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殖民扩张的需要 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建立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的“大”城市。到1900年,人口过1万的城市达38个,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文主义的倡导 B.民主政治的推行
C.人口的迅速增长 D.工业革命的开展
5.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
C.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6. 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是1750年的3倍以上。当时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的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下。这说明推动欧洲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
A.经济的发展 B.营养的改善 C.医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7.探究:城市化
(1)城市化出现了哪些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
(2)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7.“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国家,华而不实的上层社会服装被抛弃,简朴实用的服装非常流行。原来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酱、茶叶等,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这则材料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D.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
8.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也引发了社会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的变化有( )
①出现了使用机器生产的现代工厂 ②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发展 ④妇女地位提高,实现男女平等
⑤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加大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9.下图比较了三个年份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 B.城市数量增长快
C.农业产量呈下降趋势 D.城市化进程明显
10.据估计:1730年时,全英国12000至17000名教师中约有2000名女性。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其中有七万名妇女就业于教师行业,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妇女( )
A.经济独立推动女权运动发展 B.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
C.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改变 D.完全摆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
11.在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民主制度的广泛实行
C.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12.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贫富悬殊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3.19世纪中期两位诗人描写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写巴黎:雄鸡的报晓深远悠长,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另一位描写曼哈顿:人行道布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歌声……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的出现
C.人们都认可了工业化 D.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同影响
14.如图漫画反映了:( )
A.经济发展要注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社会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C.化学工业引发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拉大贫富差距
16.某校历史宣传小组设计一张主题为“人类文明交相辉映,地球家园和谐共生”的海报,在选取相关板块材料时出现争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文明】
材料一 农业生产最早兴起于亚洲,为亚洲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奠定了物质基础。考古学家们在今天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区发现,在距今约9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种植大麦、小麦、小扁豆等农作物,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
——摘编自王灵桂、徐轶杰《亚洲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与新时代亚洲文明观的构建》
【工业文明】
材料二 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经历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大量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生产力的发展转变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著,魏风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文明互鉴】
材料三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摘编自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入选【农业文明】板块的理由。
(2)材料二入选【工业文明】板块,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支持哪方观点,请根据材料二,从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作出简要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回答: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17.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市民主要从事制造业或者商业,过者截然不同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在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逐渐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摘编自周靖等《中外历史一百讲》
材料二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
材料三 应国家的宏观策略转移,城市的发展出现新趋向。中国自1996年开始推行建设生态城市。2012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也推动了智能城市发展。
——摘编自薛风旋《中国城市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向。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城市发展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造成大量的毒雾,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告诉我们,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A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毒雾夺去了人的生命,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B项;
题干未涉及农业生产,排除C项;
题干重在强调保护环境,而不是节约能源,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难度适中,此题为题意理解题,理清题干主旨即可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众教育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D项正确;
美国不属于欧洲国家,排除A项;
英国、法国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现在19世纪后期,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对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这使得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大城市越来越多,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人文主义的倡导,不符合题意;
B.民主政治的推行,不符合题意;
C.人口的迅速增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
5.【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可知,这反映的是英国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B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反映电力照明的普及,排除A;
贫富差距基本消除不符合事实,排除C;
材料没有反映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英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的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可知通过接种疫苗和隔离传染病人,使得西欧的死亡率大大下降,由此可知医学的进步推动了欧洲人口的增长,C符合题意;
经济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A;
营养的改善,与题干无关,排除B;
教育的普及,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7.【答案】(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注意:合理布局规划;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发展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和谐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2)有益的变化: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有害的变化: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化出现了人口快速增长,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环境很差,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在城市化过程应该合理布局规划;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发展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和谐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出现了人口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但是也带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等。
【点评】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8.【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华而不实的上层社会服装被抛弃,简朴实用的服装非常流行。原来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酱、茶叶等,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生活,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C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角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让学生正确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难度一般。
9.【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②③⑤符合题意,D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①不符合题意;虽然女子参加工厂劳动,社会并没有实现男女平等,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750、1851、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变化”可知,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D选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人口总量在不断的增加,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城市数量的变化,B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农业产量的变化,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理解图表信息并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11.【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C. “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其中有七万名妇女就业于教师行业,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表明当时的英国妇女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改变。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故C符合题意;
经济独立推动女权运动发展在题干中未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BD说法错误,故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相关的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
12.【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解题时紧扣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如“19世纪以前”“然而到了20世纪初”,据此可知时间的节点与工业革命相关,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较多的技术工人,而与教育联系较为紧密,D项正确;
“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A项;
福利制度是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大危机之后,排除B项;
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不符合题意;
C. 人口膨胀贫富悬殊 ,不符合题意;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发生现象的原因回答。
14.【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材料“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一面,材料“人行道布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说明的是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同影响,D项正确;
AB项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AB;
材料中也有否定工业化的一面,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5.【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A. 经济发展要注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河流污染严重,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这提醒我们社会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化学工业引发环境污染 ,不符合题意;
D. 工业革命拉大贫富差距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其中的提示语,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6.【答案】(1)大麦、小麦、小扁豆、稻谷等的种植,均属于农业文明范畴,且距今年代久远,可以作为研究农业起源的重要依据。
(2)观点:赞成。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化出现。
(3)坚持对等、平等原则;坚持多元、多向原则;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兼收并蓄的态度。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考古学家们在今天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区发现,在距今约9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种植大麦、小麦、小扁豆等农作物,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麦、小麦、小扁豆、稻谷等的种植,均属于农业文明范畴,且距今年代久远,可以作为研究农业起源的重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经历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大量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被生产出来,生产力的发展转变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化出现。
(3)根据材料三“………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可知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应该坚持对等、平等原则;坚持多元、多向原则;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兼收并蓄的态度。
故答案为:
(1)大麦、小麦、小扁豆、稻谷等的种植,均属于农业文明范畴,且距今年代久远,可以作为研究农业起源的重要依据。
(2)观点:赞成。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化出现。
(3)坚持对等、平等原则;坚持多元、多向原则;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兼收并蓄的态度。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业文明的发展历史。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与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信息主旨,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文明发展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与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以此分析解读材料。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核心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读。
17.【答案】(1)特点:工商业中心;拥有一定自治权。
(2)问题:环境污染;解决措施: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
(3)新趋向: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智能城市。
(4)因素:工业化的推动;经济的发展;颁布法律;制定有利的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的迁徙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西欧城市的兴起;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可知是工商业中心;由“市民主要从事制造业或者商业,过者截然不同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在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逐渐获得城市的自治权”,可知拥有一定自治权;因此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是工商业中心;拥有一定自治权。
(2)根据材料二“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 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可知导致环境污染;由“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可知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文献。因此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解决措施是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文献。
(3)根据材料三“中国自1996年开始推行建设生态城市。2012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也推动了智能城市发展”,可知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向是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智能城市。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工业化的推动;经济的发展;颁布法律;制定有利的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的迁徙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