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2-05 20:4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
B.同一原子核外的M层上的电子数一定比L层上的电子数多
C.如果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原子的质子数不超过2个
D.1~18号元素,每层电子数都满足2n2个电子的元素只有2种
解析 当M为最外层时可能的电子数为1~8,而此时的L层电子数为8个,B项不正确。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的结构示意图:
B.H2O分子的球棍模型:
解析 H2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折线形;NaCl的电子式为Na+[::]-;C2H2的结构式为HCCH。
答案 A
3.A元素原子L层比B元素的原子L层少3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电子总数多5个,则A、B可形成(  )
A.AB          B.A2B
C.B3A2 D.B2A3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为氮元素,B为镁元素,二者形成Mg3N2。
答案 C
4.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Y与Z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X>Y>Z B.Y>X>Z
C.Z>X>Y D.Z>Y>X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X、Y、Z在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的位置为X、Y、Z。
答案 D
5.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答案 C
6.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解析 原子半径:As>P>Cl,A项错误;热稳定性:HCl>HBr>AsH3,B项错误;单质氧化性:Cl2>S>As,故阴离子的还原性:As3->S2->Cl-,C项正确;酸性:H2SO4>H3PO4>H3AsO4,D项错误。
答案 C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同周期中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解析 同周期中0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原子的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阴离子的化合价和其族序数不相等。
答案 C
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P位于ⅤA族,最高化合价为+5,故①不正确;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②正确;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C,其质子数为6,中子数有6、7、8,可形成12C、13C、14C三种同位素,故③不正确;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是Mg,故④正确。
答案 C
9.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D.X与Y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解析 C与O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O,F(第2周期元素)与Na(第3周期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NaF,H与Li位于同一主族,故A项正确,B、C、D项不正确。
答案 A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一部分,有关元素X、Y、Z、M的说法错误的是(  )
A.Y、Z可形成ZY6分子
B. X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原子半径:Z>M>Y
D. Z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对应元素
F、S可形成SF6分子,A项正确;X为He,其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项错误;原子半径:S>Cl>F,C项正确;S2-的核电荷数为16,具有18个电子,D项正确。
答案 B
11.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化合物是(  )
A.H2S B.P4
C.CF4 D.CH2===CH2
解析 判断共价分子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方法为:最外层电子数+成价键数=8,故A、D项错误,C项正确;P4为单质,故B项错误。
答案 C
12.下列各组物质,既不是同位素,又不是同素异形体,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白磷与红磷 B.12C与14C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乙烷和乙炔
解析 A项是同素异形体;B项是同位素;C项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13.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NH5的熔沸点高于NH3
C.1 mol NH5中含有5 mol N—H键
D.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
解析 由题意可知NH5的电子式为,NH5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高于NH3,投入水中可产生NH3和H2,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答案 C
14.下列物质中,化学式能准确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的是(  )
A.氯化钠晶体(NaCl) B.干冰(CO2)
C.水晶(SiO2) D.氩气(Ar2)
解析 A项是离子晶体,C项是原子晶体,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只表示物质的最简式;氩气是单原子分子。
答案 B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 干冰升华时,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共价键没有被破坏。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 C
16.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解析 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原子晶体硅比金属晶体钨的熔点低;分子晶体硫比金属晶体钠的熔点高。
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题,共52分)
17.(8分)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比较B、C的简单离子的半径________,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A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x+x+2=x+1+8,得x=7,A为N,则C为F,B为S;B、C的简单离子分别为S2-、F-,其半径:S2->F-。
答案 (1)N S F
(2)3 ⅥA
(3)
(4)S2->F- 2NH3+H2SO4===(NH4)2SO4或
NH3+H2SO4===NH4HSO4
18.(7分)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B、F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确定D为Si,E为P,再根据给出的A、C、F的已知条件,确定A为Na,C为Al,F为Cl,则B为Mg。
答案 (1)Mg Si P
(2)[: :]-Mg2+[::]-
(3)OH-+Al(OH)3===AlO+2H2O
19.(9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电子数是K层上的电子数的3倍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写出该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目中,T、X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可确定T为S,X为C;常温下Y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Y为N;Z元素最高正价为+7价(短周期中),故Z为Cl。
(1)X原子的K、L层分别为2和4个电子。
(2)YH为NH。
(3)常温下Cl2和S的单质状态不同,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其非金属性的强弱;HCl比H2S稳定,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Cl2和S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Cl2和S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4)H2SO4、HNO3、HClO4均为强酸,而H2CO3为弱酸。
答案 (1)

(3)Cl b
(4)H2CO3 H2CO3属于弱酸,其他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或其他合理答案)
20.(12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U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Z单质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
①原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 ④金属晶体
(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W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比较V、W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4)YW2气体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U、V、W、X、Y、Z依次是C、N、O、Mg、S、Fe;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60是分子晶体;Fe是金属晶体;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分别是CH4、NH3、H2O,因为常温下CH4为气态,H2O是液态,故沸点:CH4NH3。
答案 (1)NN Mg2+[]2-
第2周期ⅣA族
(2)①③ ④
(3)CH4 H2O>NH3
(4)SO2+2OH-===SO+H2O
21.(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④、⑤、⑧中的三种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各元素,进而对(1)(2)作答;(3)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般含活泼金属元素如钠,且含有原子团,如NaOH、NaClO、NaClO3等;(4)⑥为Al,逆推知N为Al2O3,Z为Al(OH)3,仅含非金属元素的盐M为铵盐,则X、Y为铝盐和氨气。
答案 (1)Na>Al>O
(2)N>C>Si
(3)Na+[∶∶H]-或Na+[∶∶∶]-
(4)Al3++3NH3·H2O===Al(OH)3↓+3NH 2Al2O34Al+3O2↑
22.(6分)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2O3。
(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计算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留一位小数)。
(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 L,其中臭氧为多少L?
解析 (1)设有1 mol O2
3O22O3  Δn
3 mol 2 mol   1 mol
0.3 mol    0.1 mol
===35.6 g/mol。
(2)3O22O3  ΔV
3 L   2 L  1 L
   V(O3) 8 L-6.5 L=1.5 L
V(O3)==3 L。
答案 (1)35.6 g/mol
(2)3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