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整洁、美观。(8 分 )
贝多芬来到 yōu jìng( )的 lái yīn( )河畔,看到一间茅屋里的
là zhú( )散发着wēi ruò( )的光芒。贝多芬就在这个茅屋里为盲
姑娘兄妹按起了qín jiàn( ),pǔ xiě( )出了闻名于世的《月光曲》。
他那 chún shú( )的琴技和动听的乐曲让兄妹俩深深地 táo zuì( )
了。
二、选择题。 (21 分 )
1.下面每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镯(zhuó) 茅屋 入场卷 波涛汹涌
B.奴婢(bēi) 皮鞋 花架子 戛然而止
C.驰骋(chěng) 轻纱 霎时间 唯妙唯肖
D.琴弦(xián) 马鞭 锺子期 波光粼粼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足:足够。
B.尾搐入两股间 股:屁股。
C.轻歌曼舞 曼:柔美。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演员把破旧的行头,乱穿一气。(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 道具。)
B. 在家庭教育上常常是母亲唱红脸,父亲唱白脸,相互配合演双簧。(唱红 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
C. 新来的英语老师是科班出身,口语十分纯正。(科班出身:在国外待了一段时间回来的人。)
4.填写在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迎新年联欢会上,节目精彩纷呈:古筝独奏如 ,书法表演 ,
明星模仿秀 ……联欢会结束了,大家仍觉得 ,意犹未尽。
A.余音绕梁 惟妙惟肖 笔走龙蛇 高山流水
B.高山流水 笔走龙蛇 惟妙惟肖 余音绕梁
C. 高山流水 惟妙惟肖 笔走龙蛇 余音绕梁
5.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 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 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 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D. 处士笑/而然之。
7.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楷书四大家的是( )。
A.赵孟频 B.王羲之 C. 柳公权 D. 欧阳询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 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
出来。(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
.
2.姑娘说:“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改为不带叹
号的句子)
.
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 7 分 )
1. 《书戴嵩画牛》 一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从中我明白了: .
。(3分)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而后又志在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先补全语段,再发挥想象仿写)(4分)
五、阅读理解。(30分 )
(一)月光曲(节选)(12分 )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 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2.下面诗句中,与选文画" "部分所描绘的画面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唯见江心秋月白 D.洞庭秋月生湖心
3.下面对《月光曲》旋律变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舒缓 →悠扬 →激越 B. 抑郁 →悠扬 →激越
C.舒缓 →突变 →激越 D. 舒缓 →激越 →突变
4.皮鞋匠听着《月光曲》,联想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义勇军进行曲》 ……这些歌曲一定还在你的耳边回响,选择其中一首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4分)
.
.
(二)梅兰芳练功(18分)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 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 了一个冰场,冰面非常光滑,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吴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 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梅兰芳是著名的 艺术家,曾拜 老先生为师,练习过
的功夫。(3分)
2.读第一 自然段,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 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梅
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 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4分)
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 (5分)
.
4."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 )(2分)
A.一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 B.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5."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 。(4分)
六、作文。 (30分)
在班级里,你的成绩也许并不起眼,然而,在操场上,你的球技却能让人大 开眼界;在讲台上,你的歌声也许并不悠扬,然而,在宣传窗里,你的书法却令人 赞叹不绝 ……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世界,自己的个性特长或
爱好。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2)不少于450字;
(3)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第七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幽静 莱茵 蜡烛 微弱 琴键 谱写 纯熟 陶醉
二、1 .D 2.C 3.C 4.B 5.B 6.C 7.B
三、1.示例:虽然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是骑马人那种特 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2.姑娘说:“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 很 好 。 "
四、1.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示例:艺术创作要符合生活现实;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2.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示例:明月 皎皎乎若明月
五、(一)1.恬静 波涛汹涌 2.B 3.A
4. 示例:听着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仿佛看到,在 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无数的革命志士 顶着炮火油锋陷阵与敌人厮杀的场景。
(二)1 .京剧 吴菱仙 踩高跷
2.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 平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 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 脚终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文必须马上再站上关 为了练出过便的功关,梅三方的服都站肿了
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的腰腿力量倍增,使他在六 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 一类花旦、刀 马日戏
4.B
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