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3 23: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1课 鸦片战争
2
0
2
3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知道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初步阅读和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料,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等史料,并运用这些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目标
1793年,承德避暑山庄
这场战争实际始于1839年,完成于1842年,而这第一发子弹却是在46年前的1793年射出的。
——[美] 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等 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
01
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经过、失败原因?
02
虎门销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和影响?
03
《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影响?
自主学习
1.鸦片走私
①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1)背景: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英国:工业革命
中国:闭关锁国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工业革命
火枪兵
八旗绿营
男耕女织
光荣革命
军机处
广州十三行
日不落帝国
八股取士文字狱
近代物理学
乾隆年间英国派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马戛尔尼
英使的通商要求:
①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②准英商仿俄商之例,在北京设货栈;
③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④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的权利;
⑤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⑥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乾隆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
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天体运行仪、蒸汽机、热气球、装备有一百一十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
你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马戛尔尼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住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
②在中英正当的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英国
中国
呢绒、布匹(严重滞销 )
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
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需要
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
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出超地位)
正常贸易:
英国无法获利
走私鸦片
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目的:直接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
材料:中英贸易,1781年至1790年,中国销往英国的商品中,茶叶一项就达9600万元。而1781年至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600万元。外国人要用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英 国
中 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经济)
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农业生产为主,手工生产。
英 国:工业革命
工业生产为主,机器生产。
中国
英国
装备陈旧,
军事力量落后
武器先进,坚船利炮
对外政策
虎视眈眈的东印度公司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后,要求打开中国的市场,
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罂粟
poppy
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罂粟果经割有白色的汁液流出,见光后氧化成褐色膏状,刮下即是烟膏。它是提取加工制作鸦片、吗啡、海洛因的主要原料。
Beautiful
red flower
▲趁着罂粟未开花,采集制作鸦片的汁液
▲经过水分烘干的白色汁液便成了鸦片
认识鸦片
吸毒人数:超过200万; 掠夺白银:约4亿两(1800---184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2.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
材料1: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微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梦厂杂著》
危害1: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
19世纪初,在英国的支持下,鸦片走私日益猖獗,城镇乡村烟管林立,烟民满街。
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
材料2:据记载,鸦片战争以前,吸食鸦片者已达200多万人,吸食者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吸食地区从沿海扩展到数十省。
材料3:1821年-1840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1亿元以上,相当于当时银货流通总额的五分之一。
危害2:败坏社会风尚、影响军队战斗力
危害3: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炮子谣》
林则徐 (1785 年 ——1850 年 ) ,福建侯官 ( 今福州 ) 人。 1838 年底,受命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人员翻译外文书报,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措施:
①明察暗访,缉拿烟贩;
②英美等国商贩被迫交出鸦片;
③虎门硝烟(1839.6.3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为纪念 “虎门销烟”,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纽约 林则徐广场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为了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殖民地。
材料3:“英夷狡焉,思逞志于内地久已……自恨其市舟不能至粤,羡粤夷益甚……犹以载运鸦片为利不赀,而税羡实足资其国计,常虑市易中断,则利失无以利国,且历受中国怀柔,亦无隙可乘,无口可藉也,故隐忍久之,不敢骤发。”
——梁廷枏《夷氛闻记》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1: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2: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材料3: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奏报虎门销烟完竣情形,道光帝阅后朱批:
“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道光皇帝
英国首相巴麦尊
1840年4月,英国议会经过激烈地辩论,以9票的微弱多数(271对262)通过支付军费案,支持政府对华作战。
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道光帝将林则徐以“办理不善”为名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趋天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第一阶段:(1840.6—1841.1)
清廷宣战
英军占领虎门,攻打广州
《广州停战协定》
第二阶段:(1841.1—1841.5)
占厦门、定海、宁波
攻占吴淞、镇江
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求和
第三阶段:(1841.秋-1842.8)
1841年,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关天培血战虎门
知识拓展
1842年6月,英军入长江口。16日,吴淞之战爆发,英军攻击东、西土塘及江面清军船只。陈化成不畏强敌,下令向英舰开炮轰击,击伤英舰4艘。在西炮台遭英军水陆夹击、守军相继溃退之时,仍率数十亲兵坚守阵地,最后被炮弹击中,英勇捐躯。吴淞要塞也随之失守。
陈化成血战吴淞口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知识拓展】
广州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
史料链接
清军兵力 (四省主要战区) 约25万8千人
英军兵力 最初:约0.7万人
最高:约2万余人
清朝 经费投入 约3000万两白银
英国 经费投入 约900万两白银
中英兵力对比
中英经费投入对比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数据统计于茅海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历史研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这句话?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使用的枪支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鸟枪
中国(鸟枪)
枪长:2.01米
射程:100米
射速:1-2发/分钟
英国(伯克式滑膛燧发枪或布伦式滑膛击发枪)
枪长:1.16,1.42米
射程:200、300米
射速: 1-4发/分钟
2支兵丁鸟枪不敌1支伯克式枪;而1支布伦式枪,可顶5支兵丁鸟枪。
邓廷桢:“船炮之力实不相敌。”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
工业革命下的英国,拥有先进的机械化的机器生产工艺,这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清廷调兵的速度:邻省需要约30-4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63页
1840年6月,英军从广东水域出发,攻陷定海,兵临天津海口,仅花了35天。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66页
英军的舰船不仅是凶猛的进攻手段,而且是高效的运输手段,英军由此可重复使用其数量有限的军力。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61页
工业革命下的英国,拥有更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这依旧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巨大优势。
在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金开诚主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鸦片战争》
英军决策:
英国采用议会集体决策机制:广泛收集信息——内阁提议——上下议院辩论处理方案——以女王名义下达决策命令。
“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
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优势。
合作探究: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②经济落后,武器落后,军备废弛,综合国力衰弱等,
③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④根本原因──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林则徐
魏 源
《海国图志》
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
《四洲志》
被誉为近代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思想主张: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基础
鸦片战争的失败,激起了部分爱国人士
向西方学习和探索的决心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 内容和危害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出,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
增加了人民负担。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
上海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南京条约》内页
时间 国家 条约 内容 影响
1843年
清与英国
《虎门条约》
《黄埔条约》
1844年
清与美国
《望厦条约》
清与法国
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
扩大了侵掠权益。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最惠国待遇,指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此后,西方各国蜂拥而来,几个当时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大清帝国在数十年之后才慢慢了解到自己为后世子孙到底留下了点什么:他们曾经坚持的不过是镜花水月般的“尊严”,而他们轻易放弃的恰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维系的根本。
3、其他不平等条约
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影响:
半殖民地:
国家形式上独立,实质上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殖民者的控制和压迫,丧失了部分主权。
半封建:
政治上维持着封建帝国,但又受到殖民者的干涉。经济上保持着自然经济为主,却又强行接入了商品经济。文化上还是信奉儒家经典为主,西方的学说也在润物无声。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经济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革命任务
社会思想
加速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促进经济近代化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大影响)
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西方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新增矛盾)
闭关锁国 向西方学习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洋务运动奠定基础)
反封建 反侵略反封建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8.31)
只有勇于低头、汲取教训、改革求变,才能在帝国毁灭的废墟上迎接民族新生。
拓展延伸
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
——习近平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
林则徐禁烟
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南京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附属条约
鸦片走私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英国发动
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鸦片战争过程
割地、赔款、协定
关税、五口通商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
背景:英国扭转贸易逆差
走私鸦片的概况及危害
禁烟概况(虎门销烟)
禁烟的意义
腐朽的政治制度(根本原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