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3 21: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练
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一、填空题
1.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 )随着显微镜制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生命都是由( )组成的。第一个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 )。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盖玻片( )着慢慢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在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 ),并把载玻片微微倾斜,再用( )吸走多余的水。
3.显微镜的目镜:12×,物镜:16× ,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光线强时,用( )反光;光线弱时,用( )反光,它会聚集光线照明标本。
5.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 ),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二、判断题
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洋葱的其他部分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
2.张亮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这是显微镜的问题。( )
3.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
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过调节目镜,可以增加标本图像的明亮程度。( )
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一个个小房间。( )
三、选择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①调节旋钮,看清标本;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③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坦的桌面上;④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各部分;⑤调节反光镜,从目镜内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④②③①⑤ D.③⑤②①④
2.在使用显微镜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生物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细胞一般有不同的结构
B.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我们课堂上看到的细胞都是方方正正的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A.干燥的 B.新鲜的 C.薄而透明的
4.下列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晶体是( )。
A.雪花晶体 B.味精晶体 C.维生素C晶体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四、连线题
下图是打乱的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步骤,请将图片与下方相对应的步骤顺序连线。
五、实验题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正确的顺序,并用语言描述制作步骤。
①制作顺序:
②描述步骤: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A. B. C.
3).小明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小黑点,这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细胞壁
六、综合题
1.小明同学用显微镜来观察某种植物的表皮细胞。
1).在载物台上夹好玻片标本后,要先调节(粗)准焦螺旋,( )(填字母,下同)镜筒。
A.降低 B.抬升 C.降低和抬升都可以
2).小明首先选择了5倍目镜和10倍物镜去观察标本,从目镜中观察到的像已被放大( )倍。
A.10 B.15 C.50
3).小明观察到的效果要由如下图所示的图甲变成图乙,他应该将玻片标本向甲( )移动。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右上方
4).小明先用低倍物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与低倍物镜相比,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会( )。
A.更多、更大 B.更少、更小 C.更少、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带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
(1)将玻片标本放好后,需要调节______,降低镜筒。这时眼睛应该注视______,以免压破标本。(填序号)
(2)显微镜的目镜标有“10×”,物镜上标有“5×”,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倍。
(3)在观察细胞时,发现它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应该向______移动标本。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细胞 细胞 罗伯特·胡克
解析:罗伯特 胡克是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他研制出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软木薄片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房间”组成的,他把这些小房间叫做为细胞,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细胞。随着显微镜制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除病毒外)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 倾斜 碘液 吸水纸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在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并把载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       
3.192
解析:显微镜由目镜、镜筒、调节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所以显微镜的目镜:12×,物镜:16× ,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92倍。
4. 平面镜 凹面镜
解析: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因此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
5.镜座
解析:显微镜属于高贵的物体,价值高,要特别注意显微镜的安全。
拿显微镜时,要注意显微镜的安全完整,一只手握住镜壁,另一只手托着镜座。
二、判断题
1.√
解析: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洋葱作为生物,除了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其它部分也是由细胞组成的。故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2.×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张亮发现显微镜中具有细胞重叠的现象,这说明切片制作的不够薄,并不是显微镜的原因,所以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应该要遵循薄且透明的原则。
3.√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我们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再用高倍物镜观察。与高倍物镜相比,用低倍物镜观察时,视野更大但是放大倍数小,我们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会更多,更小。
4.×
解析:一般的显微镜有对着眼睛的目镜、对着标本的物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的反光镜、调节焦距,看清标本的调焦螺旋、放置标本的载物台、镜座、镜臂等部分组成。根据对显微镜的结构的认识,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通过调节反光镜,可以增加标本图象的明亮程度。
5.√
解析:略
三、选择题
1.D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步骤是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坦的桌面上;调节反光镜,能从目镜内看到一个亮的光圈;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准焦螺旋和光线,看清标本;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③⑤②①④符合题意。
2.C
解析:A、不同生物的细胞一般有不同的结构,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我们课堂上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并不都是方方正正的,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3.C
解析: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因此,在观察生物材料前,要将其处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片标本。选项C符合题意。
4.C
解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维生素C是晶体,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
5.A
解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A选项符合题意。
四、连线题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是:(1)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气泡;(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至整个标本染上颜色,临时装片标本制作完毕。
五、实验题
1).A-B-C-D;把洋葱纵向切成两半,掰下其中的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在内表皮用小刀轻轻划“#”;用镊子撕取“#”中间的表皮,展开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
2).B
3).A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的步骤是: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③盖好盖玻片;⑤染色。
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顺序是:把洋葱纵向切成两半,掰下其中的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在内表皮用小刀轻轻划“#”;用镊子撕取“#”中间的表皮,展开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所以按照图片上的步骤,制作顺序是A-B-C-D;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从一侧轻放,避免产生气泡。
3).在显微镜下我们能清楚看到洋葱表皮细胞,并可以看到在每个细胞中间都有一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叫细胞核。
六、综合题
1.ACAC
解析:1).在载物台上夹好玻片标本后,要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选择了5倍目镜和10倍物镜去观察标本,从目镜中观察到的像已被放大5×10=50倍。
3).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只有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的中央。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呈反比,倍数高的显微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低的显微镜,看到的图像小,但是看到的范围大。与低倍物镜相比,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内看到的细胞会更少、更大。
2. ⑤ ② 50 右下方
解析: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物镜,③是载物台,④是反光镜,⑤是粗准焦螺旋。
(1)将标本放置在载物台,开始调节⑤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这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②物镜,防止压坏玻片。然后,再慢慢地抬升镜筒,这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目镜,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图象。
(2)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分别标有5×,则这台显微镜放大倍数是10×5=50倍。
(3)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只有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动到达视野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