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当缺少测试工具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估测物体长度的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图①,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小树的高度约1.65m
B.图②,教室里的课桌有4拃长,课桌长度约80cm
C.图③,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长,约3.2m
D.图④,小科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100步,则小路长约300m
例2、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杭州新地标“城市之门”高度为302.6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是( )
A.1米 B.302.6米 C.城市之门 D.测量用的尺子
例3、在运动会铅球项目中,裁判测量某同学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测得成绩为8.03米,则该同学实际成绩()
A.等于8.03 米 B.小于8.03 米 C.大于8.03米 D.无法判断
例4、小夏学习了长度的测量知识后,对自己及身边物体有了较强的测量兴趣。
(1)小夏发现每到学期末自己的科学书会莫名奇妙的变厚,于是他突发奇想,想测量一下期末结束后的科学书厚了多少。请你帮他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量程3m,最小刻度值1mm B.量程10m,最小刻度值1dm
C.量程20cm,最小刻度值1mm D.量程10cm,最小刻度值0.5mm
(2)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夏利用桌上的粗细均匀的铅笔,用刻度尺测量得到铅笔直径(内径)为D1,他将厚薄均匀的这张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并固定测得外径D2,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d的表达式是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绕了30圈,第二次绕了8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纸张的厚度,第 次测量误差小。
1.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8cm、1.79cm、1.80cm、1.9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82cm B.1.79cm C.1.80cm D.1.78cm
2.如图用钢制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测量结果会偏小的是( )
A.刻度尺遇冷收缩 B.绕线时匝数之间有空隙
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
3.测量球形物体直径时,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65.3厘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毫米、分米、厘米 B.厘米、分米、毫米
C.毫米、厘米、分米 D.分米、毫米、厘米
5.下列四种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5厘米=米=0.095米 B.9.5厘米==0.95毫米
C.9.5厘米= 9.5×10=95分米 D.9.5厘米 = 9.5×1000微米= 9500微米
6.为了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小宁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 )
A.直接测出这张纸的厚度
B.先测量出100张相同纸张的厚度,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C.多次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测出这张纸和物理课本的总厚度,再测出物理课本的厚度,然后相减得出这张纸厚度
7.为了较准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由图可知,金属线圈的总长度是______,若一共绕了36匝,计算得金属丝直径是______mm(保留一位小数)。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______(填“大”或“小”);若金属丝没缠绕紧密,匝与匝之间有空隙,则测量值将偏______(填“大”或“小”)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把尺的最小刻度是cm
B.在乙处读数为5.00cm就是铅笔的长度
C.如在丙处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D.测量时铅笔左边一定要对准0刻度
2.小科想知道一个圆柱体的直径,身边除了一把刻度尺没有别的可用工具,小明帮他想了一个办法,在纸上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再在圆柱体上用墨水点一个小点,然后将圆柱体在纸上沿所画直线滚过去,纸上留下4个墨水点,用刻度尺测得第一个点和第四个点之间的距离为37.8mm,则测得该圆柱体的直径为( )
A.12.6mm B.4.0mm C.9.45mm D.3.0mm
3.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4.如图为某同学在三个不同位置测量元硬币的直径,测得L1=25.lmm,L2=25.2mm,L3=25.4mm,则该一元硬币真实直径最接近的值为( )
A.25.1mm B.25.2mm C.25.3mm D.25.4mm
5.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如图所示有四把刻度尺,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
6.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发现特殊的测量方法:
(1)他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___________(用、、n表示)。
(2)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①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D解:A、中学生身高约1.65m,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小树的高度约1.65m,故A符合实际;
B、一拃约20cm,教室里的课桌有4拃长,课桌长度约80cm,故B符合实际;
C、一庹约等于人的身高,中学生身高约1.65m,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长,约3.3m,接近3.2m,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一步长约为0.6m,小科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100步,则小路长约60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例2、A解:单位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为了测量的需要和方便;为了便于各国间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故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1米,故A正确。
故选:A。
例3、C
【解析】在运动会铅球项目中,裁判测量某同学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由于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实际成绩应大于8.03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4、解:(1)A、科学书的厚度在1cm左右,量程是3m,量程太大,故A不合适;
B、量程是10m,但分度值是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故B不合适;
C、量程20cm,分度值1m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故C不合适;
D、量程10cm,分度值0.5mm,准确程度高,故D合适;
故选:D;
(2)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柱外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则纸带的厚度为:d(D2﹣D1);
如果第一次绕了30圈,第二次绕了80圈,第二次测量误差小。
故答案为:(1)D;(2)(D2﹣D1);二。
1.B解:题目中1.91cm是错误读数,
则小球的直径d1.79cm。
故选:B。
2.C解:A、刻度尺遇冷收缩,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A错误;
B、绕线时匝数之间有空隙,会测得线圈长度L偏大,由d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错误;
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由d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C正确;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整刻度线量起,不影响测量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3.C解: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即没有与球形物体的下端对齐,故A错误;
B、此方法不能确保所测位置是圆柱体的直径,即不能确保刻度尺的边缘通过圆心,故B错误;
C、正确,虽然没有从零刻线量起,但是操作都是正确的,只是要注意,圆柱体的直径等于两三角板直角边对应刻度尺示数之差,故C正确;
D、此方法既不能保证刻度尺边缘过圆心,又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度开始;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因为 0.3260m=326.0mm
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为 7.59m=75.9dm
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65.3cm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 m=104 dm=105 cm=106 mm=109μm=1012 nm
A.由长度的换算关系知道
换算过程正确,故A正确;
B.“”计算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错误;
C. “9.5×10”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没有意义,故C错误;
D.由长度的换算关系知道 9.5厘米=9.5×10000 微米=95000微米
故D错误。
6.B
【解析】A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不能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故AC不符合题意;
B.先测量出100张相同纸张的厚度h,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故B符合题意;
D.测出这张纸和物理课本的总厚度,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小,所以不能区分开这张纸和物理课本的厚度,所以,不能用总质量减去这张纸的厚度,故D不符合题意。
7.45.0mm 1.3 大 大
【解析】[1]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线圈长度 L=6.00cm-1.50cm=4.50cm=45.0mm
[2]线圈匝数n=36,故金属丝直径
[3]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由知道,则测量值将偏大。
[4]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1.C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A错误;
BD、物体左端与1.30cm对齐,右端与5.00cm对齐,物体的长度为:5.00cm﹣1.30cm=3.70cm,故BD错误;
C、在丙处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故选:C。
2.B解: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沿直线滚动,则纸上两点间的距离即圆柱体的周长;图中有4个点,4个点之间的距离为圆柱体周长的3倍;该圆柱体的周长:L12.6mm,则测得该圆柱体的直径为:d4.0mm。
故选:B。
3.C解: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8.64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L8.43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B
【解析】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该一元硬币真实直径最接近的值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5.解:A刻度尺每厘米内包含10个小格,故分度值为0.1cm;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紧贴,图B和D刻度尺没有与物体紧贴,故BD错误,AC中刻度尺与被测物体紧贴且物体一端均从零刻度线开始,故AC都正确。
故答案为:(1)0.1cm;(2)AC。
6.
【解析】(1)[1]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即:。
(2)[2][3][4]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正确测量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故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直径;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EB。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冲刺重高”讲义(四)
长度的测量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