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耳、嗅黏膜和味蕾及人体其他感受器)
一、选择题
1.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
①听觉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感觉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所以是③外耳道→⑥鼓膜→②听小骨→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①听觉神经→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患中耳炎可能导致( )
A.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B.鼓膜、听小骨受损伤
C.位听神经受损伤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伤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中耳发炎可能引起中耳结构受损,耳蜗属于内耳结构。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
3.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耳廓 B.咽鼓管 C.鼓膜 D.半规管
【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鼓膜被破坏后会影响其产生振动,从而导致耳聋。
故答案为:C
【分析】耳和听觉的保护: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神经受损
【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气压变化剧烈,可能会损伤鼓膜,咀嚼口香糖有利于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
5.下面关于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遇到巨响时要赶紧闭住嘴,使咽鼓管张开
B.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觉产生在视网膜前方
C.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听小骨断裂失去听觉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近视眼是由于晶体状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不符合题意。
C、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不符合题意。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6.俗话说“十指连心”,是说人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哪怕是手指尖受到了伤害,都会感觉很疼。“十指连心”的原因是( )
A.指间与脑的距离较近
B.指尖与心脏的距离较近
C.指尖的皮肤太薄
D.指尖的皮肤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答案】D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人的指尖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所以一旦手指尖受伤,皮肤中的痛觉感受器就会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脊髓,继而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与皮肤的厚薄以及与脑和心脏的距离都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7.下列关于耳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
C.前庭和半规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D.咽鼓管能够传导声波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咽鼓管能平衡气压的作用,不能传导声波.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
8.右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B.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位听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A符合题意。
B、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B不符合题意。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C不符合题意。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9.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依次装有冷水、温水、热水。把左手伸进甲容器,右手伸进丙容器。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进乙容器,双手的感觉是( )
A.两手都感到温 B.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
C.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 D.两手都感到冷
【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这主要与人的感觉有关,皮肤能感受冷热,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左手放入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故答案为:C
【分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人们对温度的感知,有时是不准确的,容易受到主观感觉的影响.
10.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甜、咸、苦、辣 D.麻、酸、甜、咸
【答案】A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对甜味最敏感的是舌尖,对苦味最敏感的是舌根,对酸味最敏感的是舌后根两侧,对咸味最敏感的是舌尖两侧.
故答案为:A
【分析】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
11.下图表示耳的结构,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②]造成损伤
B.晕车与[④]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⑥]
D.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需要通过[⑤]传递
【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 [②]是鼓膜,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伤害,不符合题意;
B、[④]是半规管,晕车与此结构过于敏感有关,不符合题意;
C、听觉感受器位于[⑥]耳蜗中,听觉形成的位置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符合题意;
D、[⑤]是位听神经,听觉感受器产生的冲动需要通过位听神经传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④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图中的1外耳道,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听神经,6耳蜗,7咽鼓管.
12.下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 。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位听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 产生的。
(3)体操运动员动作灵活优美,协调准确,这与其[ ] 发达有关。
【答案】(1)G→F→E→C→H→A
(2)C;耳蜗
(3)I;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脑的结构中,A是大脑,B是脑干,I是小脑。在耳的结构中,C是耳蜗,D是咽鼓管,E是听小骨,F是鼓膜,G是耳廓,H是位听神经。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耳蜗作为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体操运动员的小脑比较发达。
故答案为:(1)G→F→E→C→H→A;(2)C;耳蜗;(3)I;小脑
【分析】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感觉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3.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李鸣用一支绘图笔在学生王强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王强蒙上眼睛,李鸣用针轻触王强测试区上的每一点(每一点的刺激强度相同),当王强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王强有正反应(即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皮肤部位 手背 手掌 指尖 前臂
正反应百分比 50 85 100 75
(1)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敏感
(2)为什么王强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能感觉到针尖的触动
(3)描述王强从感到针触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
(4)在实验过程中,李鸣一不小心,用力把针压在手掌的某一点上,王强立即把手缩回。
①写出这类反应的名称。
②这类反应通常是非常迅速的,这有什么意义
③指出这类反应的另一项特征。
【答案】(1)指尖
(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
(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
(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手背是50%,手掌是85%,指尖是100%,前臂是75%,所以是指尖最灵敏.
(2)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甚至有的点没有神经末销.
(3)学生Y从感到针触而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发声器官.
(4)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故答案为:(1)指尖;(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分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耳、嗅黏膜和味蕾及人体其他感受器)
一、选择题
1.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
①听觉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2.患中耳炎可能导致( )
A.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B.鼓膜、听小骨受损伤
C.位听神经受损伤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伤
3.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耳廓 B.咽鼓管 C.鼓膜 D.半规管
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神经受损
5.下面关于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遇到巨响时要赶紧闭住嘴,使咽鼓管张开
B.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觉产生在视网膜前方
C.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听小骨断裂失去听觉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的
6.俗话说“十指连心”,是说人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哪怕是手指尖受到了伤害,都会感觉很疼。“十指连心”的原因是( )
A.指间与脑的距离较近
B.指尖与心脏的距离较近
C.指尖的皮肤太薄
D.指尖的皮肤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7.下列关于耳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耳蜗内具有听觉感受器
C.前庭和半规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D.咽鼓管能够传导声波
8.右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B.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9.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依次装有冷水、温水、热水。把左手伸进甲容器,右手伸进丙容器。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进乙容器,双手的感觉是( )
A.两手都感到温 B.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
C.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 D.两手都感到冷
10.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甜、咸、苦、辣 D.麻、酸、甜、咸
11.下图表示耳的结构,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②]造成损伤
B.晕车与[④]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⑥]
D.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需要通过[⑤]传递
12.下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 。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位听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 产生的。
(3)体操运动员动作灵活优美,协调准确,这与其[ ] 发达有关。
13.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李鸣用一支绘图笔在学生王强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王强蒙上眼睛,李鸣用针轻触王强测试区上的每一点(每一点的刺激强度相同),当王强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王强有正反应(即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皮肤部位 手背 手掌 指尖 前臂
正反应百分比 50 85 100 75
(1)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敏感
(2)为什么王强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能感觉到针尖的触动
(3)描述王强从感到针触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
(4)在实验过程中,李鸣一不小心,用力把针压在手掌的某一点上,王强立即把手缩回。
①写出这类反应的名称。
②这类反应通常是非常迅速的,这有什么意义
③指出这类反应的另一项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感觉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所以是③外耳道→⑥鼓膜→②听小骨→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①听觉神经→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中耳发炎可能引起中耳结构受损,耳蜗属于内耳结构。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
3.【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鼓膜被破坏后会影响其产生振动,从而导致耳聋。
故答案为:C
【分析】耳和听觉的保护: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气压变化剧烈,可能会损伤鼓膜,咀嚼口香糖有利于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
5.【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近视眼是由于晶体状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不符合题意。
C、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不符合题意。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6.【答案】D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人的指尖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所以一旦手指尖受伤,皮肤中的痛觉感受器就会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脊髓,继而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与皮肤的厚薄以及与脑和心脏的距离都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7.【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咽鼓管能平衡气压的作用,不能传导声波.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的结构与功能:
8.【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位听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A符合题意。
B、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B不符合题意。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C不符合题意。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9.【答案】C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这主要与人的感觉有关,皮肤能感受冷热,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左手放入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故答案为:C
【分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人们对温度的感知,有时是不准确的,容易受到主观感觉的影响.
10.【答案】A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对甜味最敏感的是舌尖,对苦味最敏感的是舌根,对酸味最敏感的是舌后根两侧,对咸味最敏感的是舌尖两侧.
故答案为:A
【分析】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
11.【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 [②]是鼓膜,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伤害,不符合题意;
B、[④]是半规管,晕车与此结构过于敏感有关,不符合题意;
C、听觉感受器位于[⑥]耳蜗中,听觉形成的位置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符合题意;
D、[⑤]是位听神经,听觉感受器产生的冲动需要通过位听神经传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④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图中的1外耳道,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听神经,6耳蜗,7咽鼓管.
12.【答案】(1)G→F→E→C→H→A
(2)C;耳蜗
(3)I;小脑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脑的结构中,A是大脑,B是脑干,I是小脑。在耳的结构中,C是耳蜗,D是咽鼓管,E是听小骨,F是鼓膜,G是耳廓,H是位听神经。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耳蜗作为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外界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体操运动员的小脑比较发达。
故答案为:(1)G→F→E→C→H→A;(2)C;耳蜗;(3)I;小脑
【分析】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感觉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3.【答案】(1)指尖
(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
(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
(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手背是50%,手掌是85%,指尖是100%,前臂是75%,所以是指尖最灵敏.
(2)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甚至有的点没有神经末销.
(3)学生Y从感到针触而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发声器官.
(4)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故答案为:(1)指尖;(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分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