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4 11: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采集狩猎
农作物种植
1、原始种植业: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
北方地区
1、原始种植业: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考古证明
1、原始种植业:
(2)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猜一猜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2、原始畜牧业:
猎取野生动物
驯化野生动物
饲养家畜家禽
狩猎
——家畜的饲养开始出现。
3、重要标志:
4、意义: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稳定的食物来源
农业的发展
定居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位于长江流域下游
位于黄河流域中游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
距今约
1万年
距今约
2万年
距今约
7000年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他们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
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房屋特点
建筑意义
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造原因
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式建筑遗存图
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定居生活
大量的建筑遗存的发现可以说明什么呢?
骨耜
生产工具
家 畜 饲 养
遗址中出土的猪下颌骨、水牛头骨和牛肩胛骨
粮食作物
遗址中出土的稻谷
稻谷遗存和农业工具的出土,可以说明什么呢?
原始手工业
制作陶器、乐器、骨哨、象牙雕刻品和漆器
猪纹陶钵
稻穗纹陶盆
骨哨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这两件出土文物反映出哪些历史的信息?
玉器
漆器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区
气候条件
房屋建筑
生活设施
生产工具
农业作物
畜牧业
手工业
原始艺术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水稻
陶器
猪、狗、水牛
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打制石器,骨耜最典型
玉器、骨哨、象牙艺术品等
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精神生活
归纳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发现地点:
2、距今年代: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3、房屋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4、种植作物:

距今约6000年
半坡居民的生活
观察图片,思考:半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他们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
房屋特点
建造原因
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房屋形式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食物
出土的猪骨
出土的狗下颌骨
半坡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生产工具:
骨器、角器等磨制石器
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
石斧
手工业: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乐器、会纺织、会制衣。主要的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会制作彩陶、乐器、会纺织、会制衣
纺轮
原始 居民 距今 年代 生活 地区 种植 作物 生产 工具 饲养 家畜 手工业
半坡 原始居民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村 (黄河流域) 粟 骨器、角器等 猪、狗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钵)、乐器、纺织、制衣
归纳:半坡居民的生活
相同点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异同点
①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②都是盖房定居;
③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④都具有农耕文明的特征。
①房屋结构不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半坡人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半坡人主要种植粟;
③陶器艺术不同:河姆渡人制作的是黑陶,半坡人制作的是彩陶
不同点
形成差异的原因:
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合作探究
四、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简介
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这里的原始居民还从事原始手工业,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制作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社会分化更加严重。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器
竹节纹黑陶鼎
蛋壳黑陶杯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简介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代表遗址为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
良渚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璧、玉琮[cóng]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yuè] 等。
考古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璧
良渚文化
课堂小结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2.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装满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D
A
当堂训练
3.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上定居生活,上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4.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无关的是( )
A.种植水稻 B.制作彩陶 C.象牙雕刻 D.使用天然漆
C
B
5.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反映了当时( )
A.农业兴起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6.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的出现 B.能人工取火
C.能建造房屋 D.会制作陶器
A
A
1. 河姆渡遗址不仅出土了食用后被抛弃的鱼骨,而且出土鹿、猪、
牛等大量的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这表明
( )
A. 渔猎、采集是当时主要生产方式
B. 出土遗物证明当时农耕品种多样
C. 农业生产是先民唯一的食物来源
D. 渔猎、农耕等共同构成食物来源
D
能力提升
2. 我们现在常说的“五谷丰登”中的“五谷”,一般指稻、黍、
稷、麦、豆五种粮食作物,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约6000年前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粟 B. 玉米 C. 甘薯 D. 马铃薯
A
3. 大约8 000年前,中国境内出现了用来砍伐的石斧、石铲,用
来修整土地的耒耜,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等农业工具。这说明
当时我国( )
A. 人们的生活走向定居 B.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 精耕细作的农业出现 D. 农业生产最为发达
B
4.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人文化特征的是:
B
①猪纹陶钵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① ② ③ ④
A. 干栏式房屋 B.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 出土的稻谷 D. 铜鼎
5.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下列能反映半坡
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B
6.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
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