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创造宣言》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创造宣言》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4 10:1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创造宣言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赏析】商汤王刻在盥洗盆上的箴言说:“如果每天能洗干净自己身上的污垢,那就应当天天清洗,这样一天一天地保持下去。”
这句话以沐浴自新比喻道德日进,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强调了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以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它展示的是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
情景导入
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1.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重难点)
3.“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学会做富有创造之人。
学习目标
中伤( ) 懒惰(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繁殖( ) 自暴自弃( )
预习测评
zhònɡ
duò
dùn
dùn
nuò
huàn
ɡuàn ɡài
zhí
bào
词语解释
诬陷别人使受损害。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中伤】
【画龙点睛】
【遁词】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第二部分: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之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点。
第三部分: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实例一一进行反驳,确立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观点
句子
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
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位置
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开头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写宗教家造神,美术家造石像,
一方面为了引出“创造”的话题,
另一方面作文文章的事实论据。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课文中这句话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三个“不是”强调“教育者”创造的对象。
排比、比喻:把“真善美的活人”比作“神”
“石像”“爱人”,说明教育者把他们看得十分神圣重要。
教育者的创造对象有哪些?
作者指出了人们不愿意创造的哪些借口?又分别列举了什么例子批驳?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以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为例,批驳因环境平凡而不能创造的观点。
课文中第5~10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主持开挖苏伊士运河;粮水断绝、众叛亲离的哥伦布,却是欧洲人中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开辟了欧洲通向美洲的新航道……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1)环境平凡;(2)生活单调;(3)年纪大小;(4)太无能了;(5)陷入绝境。
结论: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
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懂。
找出文中的排比修辞,体会其作用?
(1)第⑤⑥⑧⑨⑩段的段首排比。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排比,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增强了语言气势。
第1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通过屋檐水滴穿阶沿石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的观点。
比喻论证
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
东山樵夫只见茅草,不见树苗,把树苗与茅草一起焚烧,毁掉了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
第1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以“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喻指有创造之心的学生,生动地论述了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更不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了学生,突出了创造之心对教师的重要意义。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深化了课文的论证,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密。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通过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的创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中心论点。
再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
引出话题——创造
教育者的创造目的——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 ”
批驳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环境平凡
年纪太小
陷入绝境
发出宣告——勇于创造
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生活单调
太无能
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课文主旨
写法分析
本文有破有立,既摆出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主张。试加以分析。
首先,列举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因而不能创造”的两个借口,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的主张。
接着,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陷入绝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明确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随堂检测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莘莘学子王华得到了2000元的资助。
B.这种鸟在晨光熹微中,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C.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D.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A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
(2)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   )
“ 藉”应为“籍” 
“皇”应为“隍”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名言
积累拓展
4.一切的学问,都要努力向着人民的幸福瞄准。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6.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7.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陶行知的相关故事,积累素材。
2.积累有关创造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