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历史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4 17: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导入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材料二:
问:上面的表格数据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很难销售
然而面对这一现象,英国人有着这样的看法:
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我们要修约。
必须教训中国人,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提出“修约”要求
拒绝“修约”
清政府
英法等国
(忙于镇压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导火线【借口】:
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第一阶段: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天津条约》:
清政府——俄、美、英、法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英、法、美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侵略者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哪些国家,签订了哪些条约?
内容:
内容:
侵略者(罪犯)
主犯—英法 从犯—沙俄、美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860年,英、法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之前的圆明园
请学生用词语形容圆明园:
2.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抢劫
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学生活动:说说你对英法侵略者的认识。
野蛮、贪婪、罪恶、洗劫空前
3.火烧之后的圆明园(今天我们看到的圆明园)
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活动: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因此当时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
1905年,康有为在法国博物馆见到圆明园流失文物,不由在《法兰西游记》中写道:“中国积年积世之精华,一旦流出,可痛甚哉!”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国,另一个叫做英国。
——[法国]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法]维克多 雨果
夏宫:圆明园
强盗:英法联军
法国枫丹白露宫 中国馆
英国大英博物馆
《北京条约》的签订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外国势力进一步扩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4)赔偿额大幅度增加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请同学们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谈谈它对中国的影响。
相关史事
总理衙门的设置
1861年,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积
1858《瑷珲条约》
1860中俄《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
巴勒喀什湖以东以南
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地区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3%
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三、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60多万平方千米
4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土
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其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
7万多平方千米
中俄待议地区
19世纪末沙俄军事占领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待议地区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与国家
割地
开放口岸
赔款
特权
英国、法国
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先后赔款共计 1600万两白银
英国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
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加重财政危机和人民的负担
影响
增开天津、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割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说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呢?
根本原因 时间 侵略者 目的 结果 影响
一鸦
二鸦
1840-1842
1856-1860
打开
中国市场
进一步
打开
中国市场
中国战败
《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
程度
进一步加深
英军
英法美俄
打开
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销商品
继续
扩大
阵痛中的觉醒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
构建史观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状况)“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
——历史学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外国军事力量在中国的增长,后来也促使清朝逐渐采用西方武器装备它的军事力量,并且最后装备汽轮而形成了一支海军。”
——崔瑞德《剑桥中国晚清史》
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目的)
战争性质
侵略国家
侵略时长
开放口岸
影响
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俄美
1840——1842
历时两年
1856——1860年
历时四年
沿海城市
从沿海深入内陆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时间
侵略者
原因
过程
影响
地位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签订《北京条约》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侵略战争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小结
检测提升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要扩大中国市场
B.“修约”交涉失败
C.使公使进驻北京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A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
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B
3.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B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主要体现在( )
A.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领土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C
1.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
链接中考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B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B
4、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均参与了侵略中国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国
B
5.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一年、哪一条约签订以后( )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44年《望厦条约》
C.1858年《天津条约》 D.1860年《北京条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