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个阶段
1912
1919
1927
1949
3个政府
2个朝代
5个年代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华民国
清
清政府
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满清
政府统治
解决土地问题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共和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政府机构和最高首脑由选举产生,二是民众参与国家事务。
五族共和
南京临时
政府
1912.1-
1912.4
①缔造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1)成立
汉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清宣统帝
下诏退位
1912.2.12
孙中山辞职,
推荐袁世凯1912.2.13
袁世凯当选
临时大总统
1912.2.15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1912.3.10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目的:
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
②内容: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内阁制;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
第十九条: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否定主权在君)
自由平等(否定封建等级)
三权分立
(否定君主专制)
责任内阁制
(限制总统权力)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目的:
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
②内容:
③地位: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内阁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2年3月11日颁布
参议院
总 统
总理内阁
法 院
参议院多数党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选举 弹劾
对参议院立法有否决权
经参议院同意任命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1912-1928)
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代表大买办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1912年,袁世凯
继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统治时期
南京临时
政府
北洋政府
1912.1-
1912.4
1912.4-
1928.6
②破坏共和
①缔造共和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
南京临时
政府
北洋政府
1912.1-
1912.4
1912.4-
1928.6
①缔造共和
②破坏共和
(1)第一阶段:政党政治
1913年,袁世凯依照《临时约法》在全国实行选举。
1月,国会两院选举结束,以同盟会为主干的国民党取得大胜。3月20日,宋教仁成为国会多数党领袖,应袁世凯之邀从上海奔赴北京组建内阁,在上海车站遇刺身亡。“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宋教仁
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古德诺等人积极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营造舆论。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
南京临时
政府
北洋政府
1912.1-
1912.4
1912.4-
1928.6
①缔造共和
②破坏共和
(2)第二阶段:复辟帝制
大权独揽的袁世凯不满足于处处掣肘的临时大总统,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1916年,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后死去。
袁世凯登天坛祭孔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
袁世凯死后,无人能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驻守各地的北洋将领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划分势力范围。名义上仍听命于北京政府,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所以北京政府又称为北洋军阀政府。
北洋政府(1912-1928)
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代表大买办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1912年,袁世凯
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6年,袁世凯
复辟帝制失败后死去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去世
随后,蒋介石接管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军,部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混合军队
1924年-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
发起国民大革命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1912年,袁世凯
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6年,袁世凯
复辟帝制失败后死去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张作霖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
(1)“训政”时期
“革命程序”论
军政——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倒军阀、镇压反动势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训政——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使人民养成自由平等的资格和掌握主权的能力。
宪政——“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通过制定宪法,国家和人民的大小事都要依据宪法办理。
第九条: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第十四条: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
(1)“训政”时期
原则:主权在民
国民大会
国民政府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代表、领导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总揽五项治权
指导、监督
实质:
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以党治国
军权统治
+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临时
政府
北洋政府
1912.1-
1912.4
1912.4-
1928.6
①缔造共和
南京国民政府
1927.4-
1948.5
②破坏共和
(1)“训政”时期
国民大会
国民政府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代表、领导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总揽五项治权
指导、监督
实质:
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
(2)“宪政”时期
1948年5月20日,
正副总统就职典礼
国民政府在制宪和行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违背政协精神;主要党派如中共和民盟没有参加,国民大会的代表性与制宪的合法性备受争议;国民大会代表选举过程中不公开透明,充满交易;国民党用行政手段改变选举结果,违背民主宪法精神;
直到1948年,国民党才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
1912年
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913年
3月“宋案”
7—9月“
二次革命”
10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5年
袁世凯
复辟帝制,失败后,军阀割据混战
1928年
国民党统治通过《训政纲领》,进入训政时期
1948年
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推行“宪政”
军政
训政
宪政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曲折反复的民主斗争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中国民族资本在它积累的最高峰的时候,不过是七十多亿元(1936年币值),合二十亿美元,而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资本估计达四十二亿八千万美元,比民族资本大一倍以上。稍后,官僚资产阶级所积累的财产达一百到二百亿美元,比民族资本大四倍至九倍。”
——据于素云、张俊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整理
分析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6分)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原因:
这种以一党“训政”而垄断国家权力的不合理局面,抗战中期起已广受社会各界和舆论的批评,要求实施民主宪政的呼声日渐高涨。中共力量的成长壮大已经成为对国民党统治最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也需要国民党广为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中间势力的逐渐兴起及其民主诉求,以及美国出于建立中美稳固的战略同盟关系之考虑,而希望国民党实行美式民主和多党体制。这些都对国民党继续其一党"训政"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压力。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根据材料,概括抗战胜利前后推动国民党从一党“训政”向“宪政”过渡的原因(6分)
①国民党的宪政承诺;
②中共和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的争取;
③美国希望国民党实行多党制;
原因:
南京临时
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1912.1-
1912.4
1912.4-
1928.6
1927.4-
1948.5
①缔造共和
②破坏共和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
革命根据地
1931-1945
抗日战争
抗日根据地
1946-1949
解放战争
解放区
③探索共和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行政区
土地革命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各级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
解放区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1)苏维埃政权建设: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
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1)苏维埃政权建设: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
(2)性质:
工农民主专政
(3)意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坚持贯彻工农贫苦群众当家做主的方针,极大地提升穷人的政治地位。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大量吸收工农群众参加政权并管理自己的国家。
把政权直接建到乡乃至村中,加强上级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的联系。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2、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
(1)目的:
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2)政权建设:
(3)意义: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3、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
(1)政权建设: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
(2)理论基础: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
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人民
共和国
1912.1-
1912.4
1912.4-
1928.6
1927.4-
1948.5
1949.10-
①缔造共和
②破坏共和
④确立、完善共和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
革命根据地
1931-1945
抗日战争
抗日根据地
1946-1949
解放战争
解放区
③探索共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建立:
(2)性质:
(3)活动原则: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
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在制定通过之前,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将那些积极的、合理的,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领导的意见、决策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
民主
集中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暂代人大职能、最高权力机关;
第一届政协会议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6年提出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基本格局;
(3)改革开放后写入宪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