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 《望海潮》
授课时间 年月 日 课时(或上课用时 分钟)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素质目标: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4.思政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⒈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⒉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结合社会背景,分析文章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自主练习册、课本、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布置预习作业:了解作者,了解宋词。
课中: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5分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 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的预习成果,分享对作者背景的了解和宋词的收集。 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
走近作者,知识积累 10分钟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更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时期作者成就代表作北宋前期范仲淹开启豪放派词风《渔家傲》北宋前期柳永发展婉约派《雨霖铃》北宋后期苏轼开拓豪放派词风《念奴娇》北宋后期周邦彦婉约派集大成者《苏幕遮》南宋前期辛弃疾继承豪放派,发展爱国词派《永遇乐》南宋前期李清照婉约派大家《声声慢》南宋后期姜夔继承婉约派,发展格律词派《扬州慢》
教师板书 下面哪一位同学说说宋词的发展脉络?学生分享并做好笔记,巩固文学常识。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5分钟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情歌王子”──柳永的另一种情怀。 教师朗读指导: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它的节奏特别的整齐,对仗多,要人一口气念下去,朗读起来感情越来越激越,造成一种宏大的气势。 ⒈请同学朗读。 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⒊再读课文。 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这首诗歌通过两个方面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祥和的。上片着重刻画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城市经济的繁荣。下片着重写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0分钟 钱塘景美,古已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文字来展示它的美。大家都知道,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也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 ⒈景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⒉物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⒊民康——“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师:这首词的句子都很美,刚才大家都很注重拿一些句子来详细描绘,那么我们也从这三个方面选出代表的句子一起来鉴赏鉴赏。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也是同样运用了点染的手法的呢? 合作探究活动: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如烟碧水如画人家,如丝锦绣如梦杭州。 自然之胜景,天下之盛世,心中之圣地。 西湖岸上东风破 莲叶荷花七里香 青山绿水绕天堂。 点染手法的运用:从上阙看,开头就告诉我们“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是一种描写手法,名字叫“点染”。 技法分析: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课后: 作业: ⒈背诵全词; ⒉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⒊运用点染的描写手法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一番描绘。(500字)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不能离开诗歌创作的背景,但将
诗歌背景放在学习诗歌之前介绍是否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呢 什么时候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介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