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 《为了忘却的记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或上课用时 分钟)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在线索的确定、段落的衔接和首尾的呼应上都作周密安排的结构特点。 3.素质目标:了解五烈士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崇高形象,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思政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明确文题含义,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目的。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五个部分的内容,理解白莽的为人品质。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自主练习册、课本、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完成鲁迅先生资料的收集
课中: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又一篇纪念柔石、白莽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的悼文。在这篇悼文中,鲁迅深情缅怀了烈士们的光辉业绩,愤怒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表明了鲁迅先生无比愤慨、英勇抗争的精神。鲁迅怎样叙写五烈士的光辉业绩怎样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 鲁迅得知五烈士牺牲的确切消息后,当即吟成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沉痛哀悼了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革命战友,并满腔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让学生阅读课文注解①,然后教师补充介绍五烈士被秘密枪杀后,国内外民众、特别是鲁迅先生无比气愤、英勇斗争的有关史实: 鲁迅先生写的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那是给“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树立的纪念碑。那篇文章,鲁迅满腔热情地歌颂了烈士的勇毅精神,并以犀利激烈的言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走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愤怒的鞭挞,有力地激励人们起来斗争,讨还血债,摧毁“似人非人的世界”。
解题 15分钟 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因为鲁迅“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所以“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因为“在这三十年中”,“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所以“埋得不能呼吸”。正是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可压抑的悲愤和长期积聚的精神重负,使他感到十分窒息。为了“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所以他“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是从主观方面强调“忘却”。 1 提问。 作者把本文题为《为了忘却的记念》,即然是“记念”,为什么说是“为了忘却”请从课文首尾两段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而悟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标题中寄寓着极其深刻的含义,理解好文章首尾两段中的解题性文字,便能把握文题的含义。 2 学生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划出解答问题的有关句子。 引导学生回答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标题中寄寓着极其深刻的含义,理解好文章首尾两段中的解题性文字,便能把握文题的含义。
读读想想 10分钟 (一)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二)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三)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的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四)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五)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速读课文,要求从总体上把握五个部分的内容,并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每部分大意。教师巡视课堂,适当点拨,并注意发现学生概括的正误典型。 学生交流概括的段意,教师注意让正误两种概括的典型发表意见,以便引发学生以准确、简明为标准评价议论。 作者通过白莽对彼得裴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他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特点。
讨论与探究 10分钟 在叙述了柔石被捕和“官厅”因印书合同“在找寻我”后,先用“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一句议论,以“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和“不明不白”的官厅作对照,既揭露了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又表明对反动官府的蔑视。接着又插入了一段借《说岳全传》引起的议论,既批判了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明确地表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抉择,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一向倡导的“韧”的战斗精神。 引导学生阅读《基础知识·夹叙夹议》,在明确夹叙夹议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一、四部分的记叙与议论,并具体说明这些议论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边读边议,先要求为各自然段编上序码,接着归纳出各自然段的要点,再理清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教师归纳、板书: 在叙述赠给白莽的两本书而失落时,议论这两本书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痛感“明珠投暗”、“岂不冤枉”。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
课后: 1 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并理解诗的意思。 2 理解课文所运用的三个典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具有浓烈抒情成分的散文诗式的杂文,文中的记叙和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处处凝集着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使文章的纪念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心。如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在朴素的记叙文字中,却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而在忆及彼得斐集子的失落时,又通过痛感“明珠投暗”、“岂不冤枉”的简短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又如第四部分在记叙了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一同遇难,他身上中了十弹之后的两段文字更是充溢着作者满腔悲愤之情,特别是那首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更是作者如火激情的高度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