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 《人应当坚持正义》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或上课用时 分钟)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苏格拉底提问中运用的类比论证手法,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的语言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能力目标:掌握苏格拉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的提问技巧,提升论辩能力。
3.素质目标: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 4.思政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 品读鉴赏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自主练习册、课本、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完成预习任务
课中: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读知大景 5分钟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 --- 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齐读下面的名言: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齐读下面的名言 以上名言的作者——苏格拉底。 写作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持的“正义”理念。
初读观大略
10分钟 积累字词:
拳拳服膺: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恫吓:恐吓,威胁。
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原文: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
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我们是该越狱逃跑还是从容赴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原文: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
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概括: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不正义的事情,即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首先,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其次,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说明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最后,读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自读全文:
(1)标出重要字词。 (2)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全文的谈话思路是怎样的?
3.问题讨论:
(1)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 (2)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全文的谈话思路是怎样的? 概括全文的中心: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不断提问,层层递进,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体现苏格拉底愿意为正义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演读赏大技
15分钟 ●原文: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
概括: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要越狱的话,不是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吗?
●原文: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概括:越狱带来的后果不是非常严重吗?
●原文: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
概括:我们是不是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做好牺牲的准备?
3.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1.演读全文:一人扮演苏格拉底,一人扮演格黎东。
2.苏格拉底从哪些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原文: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上台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小结: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具有无比的张力。
类比论证。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
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
明晰主旨
10分钟 素材积累—柏拉图名言
1.窗外下着雪,泡一杯咖啡,握到它凉了,才知道又想起了你。我的期待你如何才能明白!
2.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3.凡具有知识者皆较诸缺少知识者为猛敢;且其人于既学习以后则较诸其在未学习以前为更猛敢。
4.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
5.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教师总结: 从本文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式有哪些特点?
(1)偏重于问,而不轻易让对方提出问题。
(2)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3)发问很谦和。
(4)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
齐读下面的名言,谈谈你对期中一句名言的理解,并结束本课的学习 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的过程,深刻阐述了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及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表现了苏格拉底的崇高追求和人格魅力。
课后: 完成配套练习
七、教学反思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法”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现在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所以一旦他们的情绪无由的陷入低谷的时候,自己却找不到原因。其实找到问题的根源很简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出一些与自己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潜意识来回答。显意识再把回答变成新的问题…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就是对潜意识的一个说服过程,还能够发现显意识没有觉察到的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我们就能轻易的找到一些问题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所有与心情有关的问题都能很轻易的解决。能够很好的解决与自己情绪有关的问题的只有自己,别人帮不上什么忙,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