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演示实验:向一个烧杯中“点燃”的蜡烛浇水,水淹没了蜡烛,但“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为什么?
师:转过平面镜让学生明白,原来刚才的蜡烛是前面的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向像浇水火焰当然不会熄灭。这就是平面镜带给我们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二、授课过程:
教师通过大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认识平面镜
教师展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镜子, 并看看我们在镜子中的样子,观察镜子的表面。
我们将表面平而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举例:平静的水面,光滑的大理石表面,光盘的表面,玻璃等都相当于平面镜。
二、平面镜成像
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1)像在镜子里还是在镜子后?
(2)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3)像和物体大小有什么关系?
(4)像和物体的左、右有什么关系?
(5)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
2.学生进行猜想:
像和物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像和物左右颠倒
教: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和大小?
教师介绍方法:等效替代法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用等大的“小人”B放到镜后并移动,把它放在镜前 “小人”A 的像的位置,此时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
(2)观察并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
(3)物体A放在整数格的位置上,用B确定像位置,分别测出两个“小人”与镜面的距离,并记入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4.学生利用所给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两个塑料小人、纸、玻璃、尺
教师巡回辅导。
5.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交流与评估
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1.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的?
2.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结论:平面镜所称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四、平面镜的应用与危害
1.应用于日常生活,用来成像。
图片展示: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
2.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图片: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视频播放: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3.平面镜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图片展示。
4.拓展应用:凸面镜与凹面镜。
视频播放凸面镜与凹面镜的应用,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和“哈哈镜”。
三、课堂练习:
1.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使用的是______透明玻璃板_______(平面镜/透明玻璃板),为了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取用大小______相同___(相同/不相同)的两个红斑“小人”做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叫做____等效替代法___________(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
2.如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C )
A. B.
C. D.
3.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湖面映现出小鸟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8 m时,该像到平面镜__8___m,像距离小鸟 16 m。
4.(多选题)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 CD )
A.变大 B.变小 C.大小不变 D.向镜面靠近 E.远离镜面
5.MN为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面有一放置的物体AB,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6.如图,在玻璃板前有一点燃的蜡烛,请画出人眼在E点看到烛焰A点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A'的光路图。
四、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路。
(2)成像。
【课后反思】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是重点,如何让学生确定像的位置,需要老师引导。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是同学们的兴趣所在,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