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 1.2感受地球运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盱眙月考)关于昼夜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2小时
C.盐城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D.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无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我国北京的学生下午上课时,美国纽约的学生正在酣睡中,这是因为( )
A.北京的学生比纽约的学生勤奋 B.两地的气候不同
C.地球公转造成的两地季节差异 D.地球自转造成的两地时间差异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我国北京的学生下午上课时,美国纽约的学生正在酣睡中,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两地时间差异,两地时间相差13个小时。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方向、运动中心、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知识。
3.老舍写过济南的冬天,请问此时的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一年中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济南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所以此时的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一年中的夏季。
故答案为:B
【点评】北半球的季节是以二分二至月为起始月,3月21为春分日,3、4、5月作为春季;6月22日为夏至日,6、7、8月份为夏季;9月23为秋分日,9、10、11份为秋季;12月22为冬至日,12、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春秋相反,冬夏相反。
4.(2016七上·洛阳月考)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过程中,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不同地方地方时的差异,四季的变化、五带划分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所处位置正好是位于( )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天津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答案】(1)B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是图中的d,夏至是6月22日,是图中的a,秋分是9月23日,是图中的b,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是图中的c,10月24日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故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是b和c之间。
(2)秋分时北半球昼夜等长,冬至时昼短夜长,从秋分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故选B。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6.(2016八下·大石桥期末)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四季变化 B.五带形成 C.极昼极夜 D.昼夜更替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D.
【点评】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7.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运动中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及变化:两分两至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①夏至(夏季),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②冬至(冬季)正好夏至相反。③长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地轴重合,全球昼夜等长。④赤道纬线上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有:冬至至长夏至至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夏季)昼长夜短,冬至(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由地球的公转形成。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高(角度为90°),没有影子;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纬度大于23.5°N和23.5°S的地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自转产生昼夜更替与时差,由于地球自转,昼夜半球不停的交替着,时刻的早迟:由于地球自转,东边总比西边先见到太阳;所以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因而形成不同经线上(地点)的时刻差异,即时差。
8.著名篮球明星姚明于上午9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转播?( )
A.20时 B.21时 C.22时 D.23时
【答案】C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解:中国采用的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东八区时间比西五区时间早13个小时,所以东八区的时间为上午9+13小时=22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
(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4.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9.(2015七上·蓟县期中)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相同的是( )
A.周期相同 B.方向相同
C.绕转中心相同 D.产生地理现象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周期为一年;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即二者的相同点是方向相同。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是学习时必须掌握的重点,要善于运用比较法加强巩固。
二、填空题
10.(2016七上·长春月考)地球绕 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 不停在公转.
【答案】地轴;太阳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答案为:地轴;太阳.
【点评】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1.(2015七上·邕宁期中)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现象,而且它的 保持不变.
【答案】倾斜;空间指向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答案为:倾斜;空间指向.
【点评】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3)圣诞节这天(12月25日),地球公转至图中 点附近(填字母),这一天家乡邵武市的昼长 (“<”或“>”)夜长,南半球正值 季.
(4)太阳光的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 线之间往返移动。
【答案】(1)
(2)夏至;冬至
(3)B;<;夏
(4)南北回归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所以地球的公转轨道也应自西向东。如图
A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2)圣诞节这天(12月25日),与冬至日接近,所以地球公转至图中B点附近(填字母),邵武市位于北半球,这一天邵武市应是冬季,白昼时间短,夜晚时间长,所以填“<”符号,南半球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是夏季。
(3)太阳光的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3.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时差现象等.
【答案】昼夜交替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答案为:昼夜交替.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三、综合题
1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填代码).
(2)图中大海与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 .造成大海与小山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图中A.B两点先迎来日出的是 ,小山在B点的 方向.
(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5)全球划分为 个时区,我们以 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飞机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 一天.
【答案】(1)②
(2)大海;地球自转
(3)B;正东
(4)一天
(5)24;180°;减去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叫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图中②是自西向东转。
(2)地球在绕地轴自转中,太阳照射到的半球是白天,照射不到的半球是黑夜,从图中得知大海所在位置是黑夜,人们在酣睡。
(3)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因此B点将首先迎来一天中的第一缕曙光。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小山在B点的正东。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5)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及日期:A.节气 日期 B.节气 日期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3)昼夜相等的节气是 、 ;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一年当中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 (长或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1)夏至;6月22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2)北回归线
(3)春分日;秋分日;短;极昼
(4)
(5)季节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可知,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3)读图可知,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都是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昼夜相等的;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即冬至时,一年当中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即可。
(5)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四、问答题
16.(2016七上·盐津月考)假设莫斯科(东三区)此时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18:30,请计算北京(东八区)此时的时间是几点?(提示:请写出计算步骤)
【答案】当 莫斯科(东三区)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18:30,
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18:30+5=23:30.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理解“东加西减”,推算区时.已知西侧时区的区时,求东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加法,即“东加”;已知东侧时区的区时,求西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减法,即“西减”.解:东八区与东三区相差5个时区,也就是相差5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当莫斯科(东三区)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18:30,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18:30+5=23:30.故答案为:2016年9月25日23:30.
【点评】正确理解“东加西减”的含义,本题理解解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 1.2感受地球运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盱眙月考)关于昼夜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2小时
C.盐城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D.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无关
2.我国北京的学生下午上课时,美国纽约的学生正在酣睡中,这是因为( )
A.北京的学生比纽约的学生勤奋 B.两地的气候不同
C.地球公转造成的两地季节差异 D.地球自转造成的两地时间差异
3.老舍写过济南的冬天,请问此时的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一年中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2016七上·洛阳月考)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所处位置正好是位于( )
A.a点~b点之间 B.b点~c点之间
C.c点~d点之间 D.d点~a点之间
(2)天津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6.(2016八下·大石桥期末)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四季变化 B.五带形成 C.极昼极夜 D.昼夜更替
7.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8.著名篮球明星姚明于上午9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转播?( )
A.20时 B.21时 C.22时 D.23时
9.(2015七上·蓟县期中)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相同的是( )
A.周期相同 B.方向相同
C.绕转中心相同 D.产生地理现象相同
二、填空题
10.(2016七上·长春月考)地球绕 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 不停在公转.
11.(2015七上·邕宁期中)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现象,而且它的 保持不变.
1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3)圣诞节这天(12月25日),地球公转至图中 点附近(填字母),这一天家乡邵武市的昼长 (“<”或“>”)夜长,南半球正值 季.
(4)太阳光的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 线之间往返移动。
13.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时差现象等.
三、综合题
1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填代码).
(2)图中大海与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 .造成大海与小山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图中A.B两点先迎来日出的是 ,小山在B点的 方向.
(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5)全球划分为 个时区,我们以 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飞机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 一天.
1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及日期:A.节气 日期 B.节气 日期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3)昼夜相等的节气是 、 ;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一年当中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 (长或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四、问答题
16.(2016七上·盐津月考)假设莫斯科(东三区)此时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18:30,请计算北京(东八区)此时的时间是几点?(提示:请写出计算步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我国北京的学生下午上课时,美国纽约的学生正在酣睡中,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两地时间差异,两地时间相差13个小时。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方向、运动中心、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济南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所以此时的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一年中的夏季。
故答案为:B
【点评】北半球的季节是以二分二至月为起始月,3月21为春分日,3、4、5月作为春季;6月22日为夏至日,6、7、8月份为夏季;9月23为秋分日,9、10、11份为秋季;12月22为冬至日,12、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春秋相反,冬夏相反。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过程中,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不同地方地方时的差异,四季的变化、五带划分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
5.【答案】(1)B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是图中的d,夏至是6月22日,是图中的a,秋分是9月23日,是图中的b,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是图中的c,10月24日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故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是b和c之间。
(2)秋分时北半球昼夜等长,冬至时昼短夜长,从秋分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故选B。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D.
【点评】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7.【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运动中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及变化:两分两至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①夏至(夏季),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②冬至(冬季)正好夏至相反。③长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地轴重合,全球昼夜等长。④赤道纬线上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有:冬至至长夏至至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夏季)昼长夜短,冬至(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由地球的公转形成。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最高(角度为90°),没有影子;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纬度大于23.5°N和23.5°S的地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自转产生昼夜更替与时差,由于地球自转,昼夜半球不停的交替着,时刻的早迟:由于地球自转,东边总比西边先见到太阳;所以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因而形成不同经线上(地点)的时刻差异,即时差。
8.【答案】C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解:中国采用的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东八区时间比西五区时间早13个小时,所以东八区的时间为上午9+13小时=22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
(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4.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周期为一年;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即二者的相同点是方向相同。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是学习时必须掌握的重点,要善于运用比较法加强巩固。
10.【答案】地轴;太阳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答案为:地轴;太阳.
【点评】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1.【答案】倾斜;空间指向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答案为:倾斜;空间指向.
【点评】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2.【答案】(1)
(2)夏至;冬至
(3)B;<;夏
(4)南北回归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所以地球的公转轨道也应自西向东。如图
A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2)圣诞节这天(12月25日),与冬至日接近,所以地球公转至图中B点附近(填字母),邵武市位于北半球,这一天邵武市应是冬季,白昼时间短,夜晚时间长,所以填“<”符号,南半球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是夏季。
(3)太阳光的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3.【答案】昼夜交替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答案为:昼夜交替.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14.【答案】(1)②
(2)大海;地球自转
(3)B;正东
(4)一天
(5)24;180°;减去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叫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图中②是自西向东转。
(2)地球在绕地轴自转中,太阳照射到的半球是白天,照射不到的半球是黑夜,从图中得知大海所在位置是黑夜,人们在酣睡。
(3)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因此B点将首先迎来一天中的第一缕曙光。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小山在B点的正东。
(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5)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5.【答案】(1)夏至;6月22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2)北回归线
(3)春分日;秋分日;短;极昼
(4)
(5)季节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可知,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3)读图可知,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都是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昼夜相等的;当地球公转到图中B位置时即冬至时,一年当中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短;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即可。
(5)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6.【答案】当 莫斯科(东三区)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18:30,
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18:30+5=23:30.
【知识点】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理解“东加西减”,推算区时.已知西侧时区的区时,求东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加法,即“东加”;已知东侧时区的区时,求西侧时区的区时,要用减法,即“西减”.解:东八区与东三区相差5个时区,也就是相差5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当莫斯科(东三区)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18:30,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18:30+5=23:30.故答案为:2016年9月25日23:30.
【点评】正确理解“东加西减”的含义,本题理解解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