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永昌县重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地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男每小题3分男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男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下图为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埃及耕地面积扩大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2.埃及水稻种植区( )
A.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B.黑土土层深厚
C.尼罗河水灌溉便利 D.气候条件优越
【答案】1.B
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1.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因此农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尼罗河沿岸和内陆绿洲,故影响其耕地面积扩大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故答案为:B。
2.A、埃及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内陆绿洲附近,绿洲区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A正确;
B、埃及水稻种植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B错误;
C、埃及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内陆绿洲附近,离尼罗河远,主要是地下水灌溉,C错误;
D、埃及水稻种植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条件差,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卢卡拉机场位于尼泊尔东北角的喜马拉雅山区,是世界最危险的机场。卢卡拉机场由100名当地人靠敲凿搬运石块、踩踏沙土修建而成,其海拔2860m,跑道长460m,宽20m,跑道坡度18.5"。时至今日,卢卡拉小镇尚未通行公路,所有生活物资全部依靠卢卡拉机场进行转运,每年有众多登山者经该机场前往珠穆朗玛峰。下图为卢卡拉机场及周围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卢卡拉机场成为最危险机场关联性最小的条件是( )
A.高海拔短跑道 B.净空区域小
C.气象条件复杂 D.冰雪覆盖厚
4.飞行惊险,建造困难,但卢卡拉机场依然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人口迁移 ②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③创造极限运动 ④方便登山者快速进出珠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3.D
4.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3.该地海拔2860米,不会有大量冰雪覆盖,关联性最小,D正确;由材料可知卢卡拉飞机场属于高原机场,海拔升高,飞机发动机性能下降,且跑道仅460米,起降复杂;位于高山深谷中,气流情况复杂,飞行视野小,净空区域小,均导致其成为最危险机场。故答案为:D。
4.该地经济落后,机场修建后可运送物资,发展旅游业,促进对外交流;许多登山者经该机场前往珠峰、加快登山进程。②④正确,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日本的"母亲湖"。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琵琶湖湖水逐渐富营养化,发生了蓝藻暴发现象。下图为1983~2016年琵琶湖蓝藻暴发年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由图可知,琵琶湖( )
A.每年都有蓝藻暴发现象
B.蓝藻暴发水域数量与天数大致呈正相关
C.水体富营养化逐渐严重
D.蓝藻暴发最多的水域数量大约有45个
6.琵琶湖水体富营养化可能会导致湖区( )
A.水生生物减少,湖水透明度提高
B.营养物质增多,渔获量增加
C.水草大量繁殖,湖水含氧量降低
D.蒸发量增大,湖泊最终干涸
【答案】5.B
6.C
【知识点】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水污染的防治: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②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③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④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⑤增加水体流动性;⑥加强监测和预报。
5.A、1984年和2013年没有暴发蓝藻,A错误;
B、由图可知,当蓝藻暴发天数增多时,出现蓝藻的水域数量也相应增加,故蓝藻暴发水域数量与天数大致呈正相关,B正确;
C、根据右侧纵标可知,蓝藻暴发最多时的水域数量约有13个,D错误;
D、蓝藻暴发天数和数量呈年际波动变化,不能说明湖区水体富营养化逐渐严重,C错误。
故答案为:B。
6.A、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湖区喜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水草大量繁殖,水草过多会覆盖湖区,且水草根系腐烂会污染水质,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A错误;
B、湖水体富营养化使湖区鱼类减少,渔获量减小,B错误;
C、水草过多会大量消耗湖水中的氧气,导致含氧量降低,C正确;
D、蒸发量与气温有关,和水体富营养化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安徽期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往往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常选择的转型发展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
A.扩大资源开采 B.改变主导产业
C.发展新兴产业 D.延长产业链
8.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重在考虑( )
A.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 B.资源加工技术的改进
C.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D.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9.复合型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 )
A.新兴产业竞争力强 B.城市经济实力增强
C.劳动力更丰富廉价 D.产业类型发展多样
【答案】7.D
8.A
9.D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小,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如实施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也可以开发新的资源,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7.A、由图可知,资源开采殆尽,扩大资源开采会加速资源枯竭,A错误;
BC、由图可知,资源开采的工业设备无法为当地第一、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改变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可能性很小,BC错误;
D、当地资源面临枯竭,且资源开采的相关工业设备无法为当地第一、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当地可延长产业链,对相关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D正确。
故答案为:D。
8.由图中“企业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可知,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重在考虑产品与市场供需的关系,该城市转型路径与资源加工技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联度不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AD、复合型模式包括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延伸模式指的是延长原有资源产业的产业链,更新模式指的是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了产业类型发展多样,A错误,D正确;
B、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和转型发展中经济实力弱,B错误;
C、在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对劳动力数量和价格的要求较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高,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某中学暑假组织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宿营地等高线地形分布示意图,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四个宿营海拔从高到低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11.图示河流流速最快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12.图中瀑布落差可能是( )
A.15米 B.20米 C.25米 D.30米
【答案】10.B
11.D
1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
10.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关系可知①地海拔在700米以上;②地海拔在600米到700米之间;③地海拔在200米到300米之间,④地海拔在300米到400米之间,所以图中四个宿营海拔从高到低的是①②④③,故答案为:B。
1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河流流速越快,依据图中等高线分布信息可知bc处等高线分布较ad更稀疏,说明流速较慢,BC错误;“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图中山峰海拔为780米,因此湖泊的海拔应高于180米,d处海拔高度应在180米到100米之间,而a地在200到300米之间,但是a所在的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明显更长,所以判定d处坡度应比a处陡,水流更快,D正确,排除A。故答案为:D。
12.“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图中山峰海拔为780米,因此图中湖面的海拔高度应大于180但小于200。瀑布位于湖泊上游,因此瀑布的海拔高度应大于180但小于200。瀑布顶部等高线的海拔为200米,即瀑布顶的海拔为200米,因此图中瀑布落差小于20米,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读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可知( )
A.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
C.印度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D.亚洲全境都分布在北半球
14.图中城市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北京 B.基多 C.华盛顿 D.里斯本
【答案】13.A
14.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
【解析】【点评】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160°E以东至20°W以西为西半球。
13.A、由图可知,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A正确;
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北半球,B错误;
C、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C错误;
D、亚洲全境地跨南、北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A。
14.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160°E以东至20°W以西为西半球。北京(39°56′N,116°20′E)和里斯本(38°43′N,9°08′W)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D错误;基多(0°14′S,78°30′W)位于南半球、西半球,B错误;华盛顿(38°53′N,77°02′W)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图1为北太平洋柔鱼主要栖息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在5~10月间的变化,可能原因是( )
A.获取温暖的环境 B.寻觅丰富的食物
C.随洋流方向游动 D.躲避天敌的需要
16.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最大区域位于该渔场( )
A.西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南部
【答案】15.B
16.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级大渔场形成条件:①上升流海区:离岸风→底层海水上泛→表层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例:秘鲁渔场。②寒暖流交汇:a、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表层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b、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会在寒暖流交汇处聚集,鱼类繁多。c、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出海域,使得鱼群集中起来。例: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15.A、从东南向西北,海水温度越来越低,且西北部有寒流经过,故柔鱼不是为了获取温暖的环境,A错误;
B、由图可知,在5~10月间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迁移,且在西北部栖息时间较长。柔鱼渔场西北部有寒暖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柔鱼为了寻觅丰富的食物,迁移至此且长期停留,B正确;
C、该海域附近北太平洋暖流与柔鱼迁移方向相反,C错误;
D、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位于大洋中心,鱼类的天敌较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16.该渔场西北部靠近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近年来通过围绕打造"快、准、优,营商环境服务金字招牌目标,全力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数百家企业落户,东部地区的纺织服装类企业纷纷"抱团转移,"整产业链落户。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下图为平南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平南县建设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产业抱团转移的优点。
(3)简述大量纺织印染产业转移到平南县对其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低,建厂投资较少;当地政策优惠;当地营造了适宜纺织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等。
(2)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使得相关企业间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工序上的协作;抱团转移可以短时间形成大的生产规模,有利于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等。
(3)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当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落后,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节约投资成本;当地政策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东部企业入驻;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距离东部消费市场相对较近。
(2)产业抱团转移,上下游企业或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抱团迁入。上下游关联企业一同迁入,有利于快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企业转移的信心和动力;降低转移企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快速形成新的生产力;在转入地形成特色产业群,提高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新转入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转入区的产业升级。
(3)大量纺织印染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加快平南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平南县地区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快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有利于该地区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点评】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影响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难以避免有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对转出地区的影响是:有利于缓解土地压力、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
18.(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南海海域珊瑚消失了80%,世界海平面也在不断升高,碳减排任务迫在眉睫。下图为1958~2020年全球和我国近海海洋表层水温距平变化示意图。
(1)指出1958~2020年我国近海表层水温变化特点以及与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变化的关系。
(2)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我国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措施。
【答案】(1)变化特点:总体上近海表层水温波动上升。关系:与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变化呈正相关。
(2)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及岛屿被淹没,环境难民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全球粮食减产、疾病横行;气温变化导致物种不能适应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加剧,气候变干,水资源减少等。
(3)大量开发及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开展国际合作,制定减排标准;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增强植物固碳能力等。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据图中示意图信息可知我国近海表层水温总体上波动上升(有增有减,总体上升)。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全球海洋表层水温也呈上升趋势,所以判断与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变化呈正相关(变化基本一致)。
(2)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应从对人类的影响、对经济生产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源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及岛屿被淹没,极大地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环境难民增加;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变高,导致全球粮食减产、疾病横行;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带变迁,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局部地区蒸发加剧,气候变干,水资源减少。
(3)减排应从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加强二氧化碳吸收两方面分析:化石能源的过度适应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为此我国大量开发及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我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制定减排标准;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后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增强植物固碳能力等。
【点评】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一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上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19.(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草地群落特征和生产力反映草地对环境的适应。韭菜坪(最高海拔2900m)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最大高差达2400m,为贵州省地势最高处,草地资源丰富,其天然草地多分布在2300~2700m的坡度小、地形平坦的山间台地。下图为韭菜坪2300~2700m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关系示意图,下表为韭菜坪2300~2700m草地相关数据统计。
海拔(m) 密度(株/m2) 生物量(kg/hm2) 载畜量(个/hm2)
2385 113.7 2597.4 2.16
2503 213.3 3851.9 2.72
2553 155 3274.9 1.64
2648 32.3 387.7 0.13
(1)指出韭菜坪山麓地带分布的主要自然带,并说明在2300~2700m物种数目与草地总量变化不一致的理由。
(2)分析韭菜坪草地主要分布在山间台地的原因。
(3)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请你为韭菜坪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自然带:常绿阔叶林带。理由:随海拔升高,热量减少,热量条件不能满足部分植被生长,导致物种数目减少;在到达一定高度,当其他植被减少时,草类生存空间变大,其密度、生物量相对变大,但随着海拔继续升高,热量不断减少,热量条件也不能满足草类生长,故草地总量总体上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2)地形平坦,表土流失少;坡度小,草类植株易扎根存活;地势相对较低,水流易汇集,水分条件好;受周围高地阻挡,阳光照射少,草类长势好等。
(3)在相对海拔较低草地适当进行草类补植,合理增加草地载畜量;在草地丰富区进行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对高海拔草地采取禁牧或少牧的方式,保护草地资源等。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韭菜坪位于贵州西北部,其山麓自然带和贵州所处地的自然带特征一样,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带;2300~2700m海拔区间,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山地温度条件逐渐变差,导致物种数量减少;2385~2503m区间,草地密度、生物量、载高量都在变高,主要是对低温环境适应性较差的物种减少,导致种间竞争减弱,草地逐渐成为优势物种;当海拔高于2503m时,水热状况条件变得更为恶劣,草地也无法适应该环境,导致草地总量也继续减少。
(2)山间台地地势平坦低洼,水土流失作用较弱,土壤肥沃;同时该地为集水区,水源相对充足;四周高地对阳光的阻挡作用,使得喜阴的草本植物快速生长,周边无高大植被发育。
(3)该地草类资源丰富,且在2300~2700m海拔区间内均有分布,因此要根据不同海拔区间草类植被总量,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在海拔较低的地区,由于水热条件较好,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提高草地总量,提高载畜量;在草地丰富区(2500m左右),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使草地资源有时间休养恢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且草地资源储量较少,可采取禁牧或少牧的方式保护草地资源。
【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永昌县重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册地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男每小题3分男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男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下图为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埃及耕地面积扩大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2.埃及水稻种植区( )
A.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B.黑土土层深厚
C.尼罗河水灌溉便利 D.气候条件优越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卢卡拉机场位于尼泊尔东北角的喜马拉雅山区,是世界最危险的机场。卢卡拉机场由100名当地人靠敲凿搬运石块、踩踏沙土修建而成,其海拔2860m,跑道长460m,宽20m,跑道坡度18.5"。时至今日,卢卡拉小镇尚未通行公路,所有生活物资全部依靠卢卡拉机场进行转运,每年有众多登山者经该机场前往珠穆朗玛峰。下图为卢卡拉机场及周围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卢卡拉机场成为最危险机场关联性最小的条件是( )
A.高海拔短跑道 B.净空区域小
C.气象条件复杂 D.冰雪覆盖厚
4.飞行惊险,建造困难,但卢卡拉机场依然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人口迁移 ②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③创造极限运动 ④方便登山者快速进出珠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日本的"母亲湖"。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琵琶湖湖水逐渐富营养化,发生了蓝藻暴发现象。下图为1983~2016年琵琶湖蓝藻暴发年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由图可知,琵琶湖( )
A.每年都有蓝藻暴发现象
B.蓝藻暴发水域数量与天数大致呈正相关
C.水体富营养化逐渐严重
D.蓝藻暴发最多的水域数量大约有45个
6.琵琶湖水体富营养化可能会导致湖区( )
A.水生生物减少,湖水透明度提高
B.营养物质增多,渔获量增加
C.水草大量繁殖,湖水含氧量降低
D.蒸发量增大,湖泊最终干涸
(2023高二下·安徽期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往往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常选择的转型发展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
A.扩大资源开采 B.改变主导产业
C.发展新兴产业 D.延长产业链
8.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重在考虑( )
A.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 B.资源加工技术的改进
C.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D.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9.复合型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 )
A.新兴产业竞争力强 B.城市经济实力增强
C.劳动力更丰富廉价 D.产业类型发展多样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某中学暑假组织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宿营地等高线地形分布示意图,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四个宿营海拔从高到低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11.图示河流流速最快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12.图中瀑布落差可能是( )
A.15米 B.20米 C.25米 D.30米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读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可知( )
A.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
C.印度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D.亚洲全境都分布在北半球
14.图中城市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A.北京 B.基多 C.华盛顿 D.里斯本
(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图1为北太平洋柔鱼主要栖息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在5~10月间的变化,可能原因是( )
A.获取温暖的环境 B.寻觅丰富的食物
C.随洋流方向游动 D.躲避天敌的需要
16.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最大区域位于该渔场( )
A.西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南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近年来通过围绕打造"快、准、优,营商环境服务金字招牌目标,全力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数百家企业落户,东部地区的纺织服装类企业纷纷"抱团转移,"整产业链落户。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下图为平南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平南县建设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产业抱团转移的优点。
(3)简述大量纺织印染产业转移到平南县对其产生的有利影响。
18.(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南海海域珊瑚消失了80%,世界海平面也在不断升高,碳减排任务迫在眉睫。下图为1958~2020年全球和我国近海海洋表层水温距平变化示意图。
(1)指出1958~2020年我国近海表层水温变化特点以及与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变化的关系。
(2)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我国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措施。
19.(2023高二下·永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草地群落特征和生产力反映草地对环境的适应。韭菜坪(最高海拔2900m)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最大高差达2400m,为贵州省地势最高处,草地资源丰富,其天然草地多分布在2300~2700m的坡度小、地形平坦的山间台地。下图为韭菜坪2300~2700m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关系示意图,下表为韭菜坪2300~2700m草地相关数据统计。
海拔(m) 密度(株/m2) 生物量(kg/hm2) 载畜量(个/hm2)
2385 113.7 2597.4 2.16
2503 213.3 3851.9 2.72
2553 155 3274.9 1.64
2648 32.3 387.7 0.13
(1)指出韭菜坪山麓地带分布的主要自然带,并说明在2300~2700m物种数目与草地总量变化不一致的理由。
(2)分析韭菜坪草地主要分布在山间台地的原因。
(3)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请你为韭菜坪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1.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因此农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尼罗河沿岸和内陆绿洲,故影响其耕地面积扩大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故答案为:B。
2.A、埃及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内陆绿洲附近,绿洲区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A正确;
B、埃及水稻种植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B错误;
C、埃及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内陆绿洲附近,离尼罗河远,主要是地下水灌溉,C错误;
D、埃及水稻种植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条件差,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D
4.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3.该地海拔2860米,不会有大量冰雪覆盖,关联性最小,D正确;由材料可知卢卡拉飞机场属于高原机场,海拔升高,飞机发动机性能下降,且跑道仅460米,起降复杂;位于高山深谷中,气流情况复杂,飞行视野小,净空区域小,均导致其成为最危险机场。故答案为:D。
4.该地经济落后,机场修建后可运送物资,发展旅游业,促进对外交流;许多登山者经该机场前往珠峰、加快登山进程。②④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5.B
6.C
【知识点】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水污染的防治: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②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③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④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⑤增加水体流动性;⑥加强监测和预报。
5.A、1984年和2013年没有暴发蓝藻,A错误;
B、由图可知,当蓝藻暴发天数增多时,出现蓝藻的水域数量也相应增加,故蓝藻暴发水域数量与天数大致呈正相关,B正确;
C、根据右侧纵标可知,蓝藻暴发最多时的水域数量约有13个,D错误;
D、蓝藻暴发天数和数量呈年际波动变化,不能说明湖区水体富营养化逐渐严重,C错误。
故答案为:B。
6.A、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湖区喜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水草大量繁殖,水草过多会覆盖湖区,且水草根系腐烂会污染水质,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A错误;
B、湖水体富营养化使湖区鱼类减少,渔获量减小,B错误;
C、水草过多会大量消耗湖水中的氧气,导致含氧量降低,C正确;
D、蒸发量与气温有关,和水体富营养化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7.D
8.A
9.D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小,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如实施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也可以开发新的资源,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7.A、由图可知,资源开采殆尽,扩大资源开采会加速资源枯竭,A错误;
BC、由图可知,资源开采的工业设备无法为当地第一、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改变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可能性很小,BC错误;
D、当地资源面临枯竭,且资源开采的相关工业设备无法为当地第一、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当地可延长产业链,对相关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D正确。
故答案为:D。
8.由图中“企业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可知,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重在考虑产品与市场供需的关系,该城市转型路径与资源加工技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联度不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AD、复合型模式包括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延伸模式指的是延长原有资源产业的产业链,更新模式指的是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了产业类型发展多样,A错误,D正确;
B、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和转型发展中经济实力弱,B错误;
C、在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对劳动力数量和价格的要求较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高,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0.B
11.D
1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
10.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关系可知①地海拔在700米以上;②地海拔在600米到700米之间;③地海拔在200米到300米之间,④地海拔在300米到400米之间,所以图中四个宿营海拔从高到低的是①②④③,故答案为:B。
1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河流流速越快,依据图中等高线分布信息可知bc处等高线分布较ad更稀疏,说明流速较慢,BC错误;“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图中山峰海拔为780米,因此湖泊的海拔应高于180米,d处海拔高度应在180米到100米之间,而a地在200到300米之间,但是a所在的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明显更长,所以判定d处坡度应比a处陡,水流更快,D正确,排除A。故答案为:D。
12.“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图中山峰海拔为780米,因此图中湖面的海拔高度应大于180但小于200。瀑布位于湖泊上游,因此瀑布的海拔高度应大于180但小于200。瀑布顶部等高线的海拔为200米,即瀑布顶的海拔为200米,因此图中瀑布落差小于20米,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
【解析】【点评】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160°E以东至20°W以西为西半球。
13.A、由图可知,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A正确;
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北半球,B错误;
C、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C错误;
D、亚洲全境地跨南、北半球,D错误;
故答案为:A。
14.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160°E以东至20°W以西为西半球。北京(39°56′N,116°20′E)和里斯本(38°43′N,9°08′W)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D错误;基多(0°14′S,78°30′W)位于南半球、西半球,B错误;华盛顿(38°53′N,77°02′W)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5.B
16.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级大渔场形成条件:①上升流海区:离岸风→底层海水上泛→表层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例:秘鲁渔场。②寒暖流交汇:a、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表层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b、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会在寒暖流交汇处聚集,鱼类繁多。c、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出海域,使得鱼群集中起来。例: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15.A、从东南向西北,海水温度越来越低,且西北部有寒流经过,故柔鱼不是为了获取温暖的环境,A错误;
B、由图可知,在5~10月间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重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迁移,且在西北部栖息时间较长。柔鱼渔场西北部有寒暖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柔鱼为了寻觅丰富的食物,迁移至此且长期停留,B正确;
C、该海域附近北太平洋暖流与柔鱼迁移方向相反,C错误;
D、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位于大洋中心,鱼类的天敌较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16.该渔场西北部靠近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答案为:A。
17.【答案】(1)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低,建厂投资较少;当地政策优惠;当地营造了适宜纺织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等。
(2)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使得相关企业间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工序上的协作;抱团转移可以短时间形成大的生产规模,有利于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等。
(3)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当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落后,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节约投资成本;当地政策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东部企业入驻;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距离东部消费市场相对较近。
(2)产业抱团转移,上下游企业或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抱团迁入。上下游关联企业一同迁入,有利于快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企业转移的信心和动力;降低转移企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快速形成新的生产力;在转入地形成特色产业群,提高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新转入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转入区的产业升级。
(3)大量纺织印染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加快平南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平南县地区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快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有利于该地区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点评】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影响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难以避免有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对转出地区的影响是:有利于缓解土地压力、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
18.【答案】(1)变化特点:总体上近海表层水温波动上升。关系:与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变化呈正相关。
(2)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及岛屿被淹没,环境难民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全球粮食减产、疾病横行;气温变化导致物种不能适应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加剧,气候变干,水资源减少等。
(3)大量开发及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开展国际合作,制定减排标准;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增强植物固碳能力等。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据图中示意图信息可知我国近海表层水温总体上波动上升(有增有减,总体上升)。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全球海洋表层水温也呈上升趋势,所以判断与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变化呈正相关(变化基本一致)。
(2)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应从对人类的影响、对经济生产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源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及岛屿被淹没,极大地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环境难民增加;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变高,导致全球粮食减产、疾病横行;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带变迁,生态系统紊乱,生物多样性减少;局部地区蒸发加剧,气候变干,水资源减少。
(3)减排应从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加强二氧化碳吸收两方面分析:化石能源的过度适应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为此我国大量开发及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我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制定减排标准;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后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增强植物固碳能力等。
【点评】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一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上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19.【答案】(1)自然带:常绿阔叶林带。理由:随海拔升高,热量减少,热量条件不能满足部分植被生长,导致物种数目减少;在到达一定高度,当其他植被减少时,草类生存空间变大,其密度、生物量相对变大,但随着海拔继续升高,热量不断减少,热量条件也不能满足草类生长,故草地总量总体上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2)地形平坦,表土流失少;坡度小,草类植株易扎根存活;地势相对较低,水流易汇集,水分条件好;受周围高地阻挡,阳光照射少,草类长势好等。
(3)在相对海拔较低草地适当进行草类补植,合理增加草地载畜量;在草地丰富区进行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对高海拔草地采取禁牧或少牧的方式,保护草地资源等。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韭菜坪位于贵州西北部,其山麓自然带和贵州所处地的自然带特征一样,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带;2300~2700m海拔区间,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山地温度条件逐渐变差,导致物种数量减少;2385~2503m区间,草地密度、生物量、载高量都在变高,主要是对低温环境适应性较差的物种减少,导致种间竞争减弱,草地逐渐成为优势物种;当海拔高于2503m时,水热状况条件变得更为恶劣,草地也无法适应该环境,导致草地总量也继续减少。
(2)山间台地地势平坦低洼,水土流失作用较弱,土壤肥沃;同时该地为集水区,水源相对充足;四周高地对阳光的阻挡作用,使得喜阴的草本植物快速生长,周边无高大植被发育。
(3)该地草类资源丰富,且在2300~2700m海拔区间内均有分布,因此要根据不同海拔区间草类植被总量,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在海拔较低的地区,由于水热条件较好,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提高草地总量,提高载畜量;在草地丰富区(2500m左右),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使草地资源有时间休养恢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且草地资源储量较少,可采取禁牧或少牧的方式保护草地资源。
【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