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04 10:26:0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泰兴期末)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水往低处流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2.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此次地震最有可能是亚欧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3.(2015七上·陆丰期中)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以后可能消失的海洋是(  )
A.红海 B.大西洋 C.地中海 D.印度洋
5.(2016七上·潜江月考)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板块内部稳定,不存在小的板块
B.全球可以分为五大板块
C.太平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D.板块交地带是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区
7.(2016七上·石家庄月考)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的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8.对板块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脉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仍在继续
D.板块构造学说最初是美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9.(2016七上·临河期中)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独立成为板全球分为十一大板块
B.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和地震
D.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10.(2018七上·卫辉期末)我国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该现象说明(  )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
二、综合题
11.(2017八上·龙口期中)下图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④代表的大洋沿岸地区有全球最大的   火山地震带,请你利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该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   。
(2)从纬度位置看,图中哪个字母代表的大洲最可能被称为热带大陆   。
(3)请在亚洲南部用阴影表示一个半岛的范围。
(4)请在图中标注印度洋。
(5)大洲C的西部有著名的高大山脉,该山脉形成是由   板块与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
12.(2017七上·上杭期中)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A、   ,B、   ,D、   ,E、   。
(2)六大板块中,几乎是海洋的是   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   ,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的碰撞挤压而抬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选项中,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云南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C。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答案】C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选:C。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答案】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以后可能消失的海洋是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运动;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时刻都在变化着的。“沧海桑田”举例:①喜马拉雅山仍不停升高,陆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地壳运动);②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原因是海平面升降);③A欧洲荷兰的围海造田(原因是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海陆变迁最具代表的理论:(1)德国—魏格纳提出的;(2)依据 ①大陆轮廓线吻合;②物种相近;③古老地层吻合(3)理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为海洋,然后慢慢分离。地壳的板块结构:(1)六大板块:名称、位置、范围、背图(2)大部分板块与大陆、大洲、大洋的范围一致。注意:亚欧大陆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不在亚洲板块上而在印度洋板块上;亚欧大陆的东北角不在亚欧大陆而在美洲板块上,只有太平洋板块为唯一的大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世界上两大地震带:①太平洋沿岸地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应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珠穆朗玛峰的不断升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运动;日本、台湾多地震: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太平洋不断缩小:太平洋板块的周边板块向其作碰撞挤压运动。
5.【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6.【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有六大板块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是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故选:D.
【点评】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与板块之间有生长、消亡边界,所以板块之间不一定是高大的山脉,有可能是海沟、裂谷等,所以A错误;B选项南极洲板块可以向北延伸有一部分位于太平洋;C选项正确;D选项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
【点评】本题概念性较强,板块学说不等同于大陆漂移学说。学生只有对板块构造学说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回答本题。
9.【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亚洲和欧洲的主体部分属于亚欧板块,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我国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该现象说明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1)环太平洋;环太平洋地区位于板块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D
(3)
(4)
(5)太平洋;美洲板块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其中最大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为太平洋位于几个板块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多,故最大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几个板块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多。(2)由图可知,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和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故有“热带大陆”之称。
(3)亚洲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图中阴影显示的是阿拉伯半岛。
(4)印度洋位于亚洲南部,非洲东部,大洋洲西部,故③是印度洋。
(5)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的挤压,形成落基山,故落基山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环太平洋地区位于板块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D;
(3)

(4)

(5)太平洋、美洲板块。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2)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岛概念的理解,半岛指伸入到海洋中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环水只有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陆地。
(4)考查的是大洋的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牢记四大洋的位置。
(5)考查的是板块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12.【答案】(1)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2)太平洋
(3)活跃
(4)亚欧;印度洋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表形态的变化;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板块的运动。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A美洲板块,B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E亚欧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而抬升形成的。
故答案为:(1)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2)太平洋(3)活跃(4)亚欧、印度洋
【点评】(1)(2)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记忆类,熟记各大洲和板块的分布及特点即可,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多看地图进行记忆。
(3)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类,可以通过模拟板块运动来提高知识点的理解效率。
(4)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需要在理解板块的运动类型前提下进行记忆,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归纳总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泰兴期末)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水往低处流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选项中,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此次地震最有可能是亚欧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云南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C。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2015七上·陆丰期中)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板块内部 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答案】C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选:C。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以后可能消失的海洋是(  )
A.红海 B.大西洋 C.地中海 D.印度洋
【答案】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以后可能消失的海洋是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运动;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时刻都在变化着的。“沧海桑田”举例:①喜马拉雅山仍不停升高,陆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地壳运动);②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原因是海平面升降);③A欧洲荷兰的围海造田(原因是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海陆变迁最具代表的理论:(1)德国—魏格纳提出的;(2)依据 ①大陆轮廓线吻合;②物种相近;③古老地层吻合(3)理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为海洋,然后慢慢分离。地壳的板块结构:(1)六大板块:名称、位置、范围、背图(2)大部分板块与大陆、大洲、大洋的范围一致。注意:亚欧大陆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不在亚洲板块上而在印度洋板块上;亚欧大陆的东北角不在亚欧大陆而在美洲板块上,只有太平洋板块为唯一的大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世界上两大地震带:①太平洋沿岸地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应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珠穆朗玛峰的不断升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运动;日本、台湾多地震: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太平洋不断缩小:太平洋板块的周边板块向其作碰撞挤压运动。
5.(2016七上·潜江月考)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板块内部稳定,不存在小的板块
B.全球可以分为五大板块
C.太平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D.板块交地带是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有六大板块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是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故选:D.
【点评】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解答.
7.(2016七上·石家庄月考)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的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8.对板块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脉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仍在继续
D.板块构造学说最初是美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与板块之间有生长、消亡边界,所以板块之间不一定是高大的山脉,有可能是海沟、裂谷等,所以A错误;B选项南极洲板块可以向北延伸有一部分位于太平洋;C选项正确;D选项魏格纳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
【点评】本题概念性较强,板块学说不等同于大陆漂移学说。学生只有对板块构造学说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回答本题。
9.(2016七上·临河期中)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独立成为板全球分为十一大板块
B.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和地震
D.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亚洲和欧洲的主体部分属于亚欧板块,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10.(2018七上·卫辉期末)我国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该现象说明(  )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我国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该现象说明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
11.(2017八上·龙口期中)下图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④代表的大洋沿岸地区有全球最大的   火山地震带,请你利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该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   。
(2)从纬度位置看,图中哪个字母代表的大洲最可能被称为热带大陆   。
(3)请在亚洲南部用阴影表示一个半岛的范围。
(4)请在图中标注印度洋。
(5)大洲C的西部有著名的高大山脉,该山脉形成是由   板块与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
【答案】(1)环太平洋;环太平洋地区位于板块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D
(3)
(4)
(5)太平洋;美洲板块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其中最大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为太平洋位于几个板块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多,故最大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几个板块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多。(2)由图可知,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和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故有“热带大陆”之称。
(3)亚洲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图中阴影显示的是阿拉伯半岛。
(4)印度洋位于亚洲南部,非洲东部,大洋洲西部,故③是印度洋。
(5)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的挤压,形成落基山,故落基山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环太平洋地区位于板块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D;
(3)

(4)

(5)太平洋、美洲板块。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2)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岛概念的理解,半岛指伸入到海洋中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环水只有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陆地。
(4)考查的是大洋的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牢记四大洋的位置。
(5)考查的是板块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12.(2017七上·上杭期中)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A、   ,B、   ,D、   ,E、   。
(2)六大板块中,几乎是海洋的是   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   ,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的碰撞挤压而抬升。
【答案】(1)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2)太平洋
(3)活跃
(4)亚欧;印度洋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表形态的变化;世界著名的山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板块的运动。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A美洲板块,B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E亚欧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而抬升形成的。
故答案为:(1)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2)太平洋(3)活跃(4)亚欧、印度洋
【点评】(1)(2)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记忆类,熟记各大洲和板块的分布及特点即可,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多看地图进行记忆。
(3)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类,可以通过模拟板块运动来提高知识点的理解效率。
(4)本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理解记忆类,需要在理解板块的运动类型前提下进行记忆,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归纳总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