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27 16:46:13

文档简介

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古代,人们最初主张“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又根据大地和天空的特点,形成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16世纪,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此题要注意结合课本及科学研究得出结论: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拍摄了地球的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
【点评】考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6 371千米 D.4万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缝制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6 371千米是地球的平均半径;4万千米是赤道周长。此题较为灵活和趣味,实际上其要考查的就是地球的表面积的大小,而要求表面积就得知道半径的大小,根据所学知识和公式求出大小即可。
【点评】考查人类对地球大小的认识,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时间差异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冷暖差异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则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在学习中要注意把地球公转所引起的现象和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现象加以区别,这样才不会选错。
【点评】考查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的知识,地球的公转会产生四季冷暖差异和昼夜长短。
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B.所有经线的长度不相等
C.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经度从180°经线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减小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纬线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经度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加,最大到180°,所以从180°经线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减小。此题所涉及的主要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首先要明确经纬线的含义及其特性;其次还要知道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及其意义,如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最后还要知道经纬线的变化规律。
【点评】考查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相关知识,要注意它们各自的特性及识记几条重要的经纬线。
5.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 B.0°经线和0°纬线
C.20°E,160°W D.20°W,160°E
【答案】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因为这条经线圈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上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此题较为简单,只要理解和识记课本内容即可。
【点评】考查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要明确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以后遇到此类题要举一反三。
6.关于经度的变化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以西为东经
B.180°经线以东为东经
C.以180°经线为界,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D.以0°经线为界,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小。此题要注意明确经度的变化规律,还要知道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以及划分东西经的重要分界线等知识。
【点评】考查的主要是经线和经度的相关知识,要明确0°经线和180°经线对于划分东西经以及纬度变化的不同。
7.下列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近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经度是360° D.0°经线以东的180°为东经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A选项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经度向东、西划分,最大经度为180°,经度数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B选项以赤道为界,纬度向南、北划分,最大为90°,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远;在解答此题时一些选项可以直接排除,比如C项,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最大的度数都为180°;D项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所以 0°经线以东的180°都为东经,故选D。
【点评】考查的是一些关于经度和纬度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类问题时要看清题意,细心对待,可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8.下列范围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是(  )。
A.0°向东至100°E B.0°向东至180°
C.180°向西至160°E D.0°向西至20°W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故选D项。在做此题时可以巧妙运用口诀来记忆如何区分东半球和西半球,可用的口诀为“小小为东,大大为西”来记忆,即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大于160°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另外还要注意0°经线是在东半球,而180°经线是在西半球。
【点评】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知识,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在此范围内又属于西经的就只有0°向西至20°W。
9.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该点位于(  )。
A.0°,0° B.0°,180° C.0°,160°E D.0°,20°W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若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该点一定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而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若某点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该点一定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上,赤道纬度为0°。所以该点是(0°,20°W)。由题意可知此点有特殊的含义,由前两个已知条件可知该点一定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所以其经度应为西经20°;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知该点一定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上,所以其纬度应为0°。故选D项。
【点评】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划分相关知识,此题较为灵活,要注意细心分析。
10.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同学根据天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中作了标注。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示运动方向位于正东和正北之间,是东北方向。此题考查的主要是方向的判断,特别是通过经纬网来判断方向以及定位,首先要明确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次通过纬度的变化判断其为北半球,通过经度的变化判断其为东半球,所以图示运动方向位于正东和正北之间,是东北方向。故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应选B选项。
【点评】考查的主要是经纬网判断方向和定位的知识,要通过图例得出有用信息再加以分析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11.下图中,乙地位于丙地的________方向(  )。
A.西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北方
【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此题考查的主要是方向的判断,特别是通过经纬网来判断方向以及定位,首先要明确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次通过纬度的变化判断乙和丙位于北半球,通过经度的变化判断乙和丙都在东半球,然后再以丙为原点,明显可知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经纬网判断方向和定位的知识,要通过图例得出有用信息再加以分析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12.“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冷暖差异 B.昼夜长短变化
C.五带的划分 D.昼夜更替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而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是地球公转形成的。Z在做此类题时要先明确区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并理解识记在脑海里,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知识,在做题时记得与地球公转所产生的现象加以区别就可以。
13.(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点均位于西半球
B.①②③三点均位于南半球
C.①点位于③点的正西方
D.②点位于中纬度,①③两点位于高纬度
【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经线由140°向东增到到155°,因此所有都是东经。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因此所有的点都位于东半球。故A选项错误。
纬线从40°向北增大到48°,可以判断是北半球。因此①②③三点均位于北半球,故B选项错误。
由经纬线的指示方向可以得知,①点位于③点的正西方,故C选项正确。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所以①②③点都位于中纬度,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经纬网方向的判读需要抓住经纬线各自的指示方向和变化规律,经纬线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需要多加练习。
14.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A.60°W B.60°E C.160°W D.120°W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0°经线和180°经线相反),故选A。此题中与B项60°E构成经线圈的应为120°W ,即D选项,与C选项160°W构成经线圈的应为20°E。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经线和纬线的形状以及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的知识,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
1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以北为温带,则该点的地理位置是(  )
A.23.5°N,160°E B.66.5°N,160°E
C.23.5°S,180° D.23.5°N,20°W
【答案】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则该地的经度是20°W,该地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是热带,以北是温带,则该地纬度为23.5°N,所以该地的经纬度是(23.5°N,20°W),故选D。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23.5°N。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五带的划分、二分二至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要注意仔细分析
16.以下正确表示北半球冬季的三个月是(  )
A.11月、12月、1月 B.12月、1月、2月
C.1月、2月、3月 D.10月、11月、12月
【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在北半球,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而南半球的季节恰好与北半球相反。此题比较简单,北半球和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的冬季为南半球的夏季,即12、1、2。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所以此题联系生活常识也可得出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二分二至日又涉及常识,北半球的冬季主要是在12、1、2月。
17.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  )
A.热带和北温带 B.热带和南温带
C.北温带和南温带 D.北寒带和南寒带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总的来说,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五带的划分和昼夜更替情况,热带有阳光直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温带,而温带分为北温带和南温带。
二、填空题
18.地球的形状    。表面积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
【答案】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古代,人们最初主张“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又根据大地和天空的特点,形成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16世纪,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拍摄了地球的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缝制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是地球的平均半径;4万千米是赤道周长。此题主要为识记题,要紧紧结合所学知识。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大小主要涉及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平均半径和地球的赤道周长。
19.纬线指示   方向,所有纬线长度   (相等、不等),最长的纬线是   ,纬线是   ( 圆、半圆),划分南北纬的界线是   , 南纬用   字母表示,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答案】东西;不等;赤道;圆;赤道;S;赤道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A.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除极点外);纬线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长度相等的纬线除赤道外,各有两条,分别位于赤道的南北两侧,除极点外的每一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B、人们规定:赤道纬度为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为9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C、关于南、北半球的划分问题,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经线和纬线的字母表示、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重要经纬线等,要理清楚这些知识,特别要和经线加以对比,切忌粗心。
20.经线指示   方向,所有经线长度    (相等、不等),经线是   (圆、半圆),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是   ,东经度用   字母表示。
【答案】南北;相等;半圆;本初子午线;E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A.经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大圆圈,叫经线圈;所有的经线都相交,而且交会于南、北两极点。 B、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C、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经线和纬线的字母表示、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重要经纬线等,要理清楚这些知识,特别要和纬线加以对比,切忌粗心。
21.人们规定,   为低纬度地区,   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答案】0°~30°;30°~60°;60°~90°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 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季节变化明显。高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60度到南北极之间的区域。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带。高纬度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其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与其它纬度带明显不同。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南北纬23.5度线是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理解识记即可。
三、综合题
22.读图,根据要求将图中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有正午太阳照在头顶现象的是   带,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的是   带和   带。
(2)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带和   带,气候终年炎热的是   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   带和   带。
(3)北回归线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
【答案】(1)C;A;E
(2)北温;南温;热;北寒;南寒
(3)北温;C;南温;南寒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其中,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据图可知:有正午太阳照在头顶现象的是热带,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C.D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B四季分明的是;A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变化幅度不大,因此,这一地带终年能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气候炎热.(2)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其中,温带既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显著;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上,一年内只有一次直射,寒带由于太阳光终年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其他地带少,气候终年寒冷,所以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寒带和北寒带.(3)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内;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据图可知:北回归线是C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五带的划分,地球表面主要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   ;B   。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6°N,20°E)
D(18°N,20°E)
【答案】(1)(18°N,22°E);(20°N,24°E)
(2)如图: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观察经度度数的递变规律是自左向右逐渐增大,为东经(E);纬度度数的递变规律是自下而上(自南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N)。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如何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第二步:判断方向方法: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C点的什么方向。第三步: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难点: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等知识,即如何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运用以上解析所用的三步方法。
24.(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小红行走在大地经纬网上,其脚所踏地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小红行走在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3)图2中所示的纬度是   (南纬、北纬),经度是   (东经、西经).
(4)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   .
(5)A点在E点的   方向,B点在A点的   方向.
【答案】(1)50°N;20°E
(2)东;北
(3)北纬;西经
(4)C
(5)正北;东南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小红脚踏地点的坐标为(50°N,20°E);(2)小红处于东半球、北半球上;(3)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反之为南纬;(4)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C点;(5)A、E两点在同一经线上,A点在E点的正北方,B点在A点的东南方.
故答案为:(1)50°N;20°E;(2)东;北;(3)北纬;西经;(4)C;(5)正北;东南.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25.(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经纬度是   。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属于   纬度地区。
(4)A在C的   方向,D在C的   方向。
【答案】(1)60°N,40°W
(2)东;南
(3)中
(4)正北;正东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地所在的经线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是60°N,40°W。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是位于20°W~160°E之间的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点是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是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
(4)由图中经纬网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A是在C的正北方向,D点是在C点的正东方向。
故答案为:(1)60°N,40°W(2)东;南(3)中(4)正北;正东
【点评】(1)本小题主要考查经纬线的定位,属于理解性知识点,难度一般。
(2)本小题主要考查半球的划分,需要熟记各自的分界线,其中东西半球的判读相对较难。
(3)本小题主要考查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较小。
(4)本小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需要在理解经纬线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难度一般。
1 / 1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2.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6 371千米 D.4万千米
3.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时间差异
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B.所有经线的长度不相等
C.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经度从180°经线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减小
5.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 B.0°经线和0°纬线
C.20°E,160°W D.20°W,160°E
6.关于经度的变化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以西为东经
B.180°经线以东为东经
C.以180°经线为界,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D.以0°经线为界,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
7.下列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近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经度是360° D.0°经线以东的180°为东经
8.下列范围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是(  )。
A.0°向东至100°E B.0°向东至180°
C.180°向西至160°E D.0°向西至20°W
9.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该点位于(  )。
A.0°,0° B.0°,180° C.0°,160°E D.0°,20°W
10.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同学根据天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中作了标注。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11.下图中,乙地位于丙地的________方向(  )。
A.西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北方
12.“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冷暖差异 B.昼夜长短变化
C.五带的划分 D.昼夜更替
13.(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点均位于西半球
B.①②③三点均位于南半球
C.①点位于③点的正西方
D.②点位于中纬度,①③两点位于高纬度
14.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A.60°W B.60°E C.160°W D.120°W
1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以北为温带,则该点的地理位置是(  )
A.23.5°N,160°E B.66.5°N,160°E
C.23.5°S,180° D.23.5°N,20°W
16.以下正确表示北半球冬季的三个月是(  )
A.11月、12月、1月 B.12月、1月、2月
C.1月、2月、3月 D.10月、11月、12月
17.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  )
A.热带和北温带 B.热带和南温带
C.北温带和南温带 D.北寒带和南寒带
二、填空题
18.地球的形状    。表面积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
19.纬线指示   方向,所有纬线长度   (相等、不等),最长的纬线是   ,纬线是   ( 圆、半圆),划分南北纬的界线是   , 南纬用   字母表示,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20.经线指示   方向,所有经线长度    (相等、不等),经线是   (圆、半圆),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是   ,东经度用   字母表示。
21.人们规定,   为低纬度地区,   为中纬度地区,   为高纬度地区。
三、综合题
22.读图,根据要求将图中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有正午太阳照在头顶现象的是   带,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的是   带和   带。
(2)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带和   带,气候终年炎热的是   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   带和   带。
(3)北回归线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
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   ;B   。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6°N,20°E)
D(18°N,20°E)
24.(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小红行走在大地经纬网上,其脚所踏地点的纬度是   ,经度是   .
(2)小红行走在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3)图2中所示的纬度是   (南纬、北纬),经度是   (东经、西经).
(4)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   .
(5)A点在E点的   方向,B点在A点的   方向.
25.(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经纬度是   。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属于   纬度地区。
(4)A在C的   方向,D在C的   方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古代,人们最初主张“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又根据大地和天空的特点,形成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16世纪,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此题要注意结合课本及科学研究得出结论: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拍摄了地球的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D。
【点评】考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缝制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6 371千米是地球的平均半径;4万千米是赤道周长。此题较为灵活和趣味,实际上其要考查的就是地球的表面积的大小,而要求表面积就得知道半径的大小,根据所学知识和公式求出大小即可。
【点评】考查人类对地球大小的认识,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冷暖差异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地理现象;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则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在学习中要注意把地球公转所引起的现象和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现象加以区别,这样才不会选错。
【点评】考查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的知识,地球的公转会产生四季冷暖差异和昼夜长短。
4.【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纬线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经度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加,最大到180°,所以从180°经线分别向东、向西逐渐减小。此题所涉及的主要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首先要明确经纬线的含义及其特性;其次还要知道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及其意义,如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最后还要知道经纬线的变化规律。
【点评】考查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相关知识,要注意它们各自的特性及识记几条重要的经纬线。
5.【答案】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因为这条经线圈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上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此题较为简单,只要理解和识记课本内容即可。
【点评】考查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要明确东西半球划分的依据,以后遇到此类题要举一反三。
6.【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小。此题要注意明确经度的变化规律,还要知道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以及划分东西经的重要分界线等知识。
【点评】考查的主要是经线和经度的相关知识,要明确0°经线和180°经线对于划分东西经以及纬度变化的不同。
7.【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A选项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经度向东、西划分,最大经度为180°,经度数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B选项以赤道为界,纬度向南、北划分,最大为90°,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远;在解答此题时一些选项可以直接排除,比如C项,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最大的度数都为180°;D项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经度分别向西、向东越来越大,所以 0°经线以东的180°都为东经,故选D。
【点评】考查的是一些关于经度和纬度的判读的知识,在做此类问题时要看清题意,细心对待,可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8.【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故选D项。在做此题时可以巧妙运用口诀来记忆如何区分东半球和西半球,可用的口诀为“小小为东,大大为西”来记忆,即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大于160°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另外还要注意0°经线是在东半球,而180°经线是在西半球。
【点评】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知识,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在此范围内又属于西经的就只有0°向西至20°W。
9.【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若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该点一定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而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若某点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该点一定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上,赤道纬度为0°。所以该点是(0°,20°W)。由题意可知此点有特殊的含义,由前两个已知条件可知该点一定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所以其经度应为西经20°;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知该点一定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上,所以其纬度应为0°。故选D项。
【点评】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划分相关知识,此题较为灵活,要注意细心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示运动方向位于正东和正北之间,是东北方向。此题考查的主要是方向的判断,特别是通过经纬网来判断方向以及定位,首先要明确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次通过纬度的变化判断其为北半球,通过经度的变化判断其为东半球,所以图示运动方向位于正东和正北之间,是东北方向。故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应选B选项。
【点评】考查的主要是经纬网判断方向和定位的知识,要通过图例得出有用信息再加以分析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11.【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此题考查的主要是方向的判断,特别是通过经纬网来判断方向以及定位,首先要明确在经纬网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次通过纬度的变化判断乙和丙位于北半球,通过经度的变化判断乙和丙都在东半球,然后再以丙为原点,明显可知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经纬网判断方向和定位的知识,要通过图例得出有用信息再加以分析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12.【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而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是地球公转形成的。Z在做此类题时要先明确区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并理解识记在脑海里,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知识,在做题时记得与地球公转所产生的现象加以区别就可以。
13.【答案】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经线由140°向东增到到155°,因此所有都是东经。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因此所有的点都位于东半球。故A选项错误。
纬线从40°向北增大到48°,可以判断是北半球。因此①②③三点均位于北半球,故B选项错误。
由经纬线的指示方向可以得知,①点位于③点的正西方,故C选项正确。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所以①②③点都位于中纬度,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经纬网方向的判读需要抓住经纬线各自的指示方向和变化规律,经纬线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需要多加练习。
14.【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0°经线和180°经线相反),故选A。此题中与B项60°E构成经线圈的应为120°W ,即D选项,与C选项160°W构成经线圈的应为20°E。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经线和纬线的形状以及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的知识,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
15.【答案】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则该地的经度是20°W,该地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是热带,以北是温带,则该地纬度为23.5°N,所以该地的经纬度是(23.5°N,20°W),故选D。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23.5°N。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五带的划分、二分二至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要注意仔细分析
16.【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在北半球,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而南半球的季节恰好与北半球相反。此题比较简单,北半球和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的冬季为南半球的夏季,即12、1、2。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所以此题联系生活常识也可得出答案。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二分二至日又涉及常识,北半球的冬季主要是在12、1、2月。
17.【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总的来说,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五带的划分和昼夜更替情况,热带有阳光直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是温带,而温带分为北温带和南温带。
18.【答案】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古代,人们最初主张“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又根据大地和天空的特点,形成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16世纪,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拍摄了地球的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缝制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是地球的平均半径;4万千米是赤道周长。此题主要为识记题,要紧紧结合所学知识。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大小主要涉及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平均半径和地球的赤道周长。
19.【答案】东西;不等;赤道;圆;赤道;S;赤道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A.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除极点外);纬线有长有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长度相等的纬线除赤道外,各有两条,分别位于赤道的南北两侧,除极点外的每一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B、人们规定:赤道纬度为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为9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C、关于南、北半球的划分问题,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经线和纬线的字母表示、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重要经纬线等,要理清楚这些知识,特别要和经线加以对比,切忌粗心。
20.【答案】南北;相等;半圆;本初子午线;E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A.经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大圆圈,叫经线圈;所有的经线都相交,而且交会于南、北两极点。 B、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C、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经线和纬线的字母表示、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重要经纬线等,要理清楚这些知识,特别要和纬线加以对比,切忌粗心。
21.【答案】0°~30°;30°~60°;60°~90°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 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季节变化明显。高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60度到南北极之间的区域。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带。高纬度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其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与其它纬度带明显不同。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南北纬23.5度线是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理解识记即可。
22.【答案】(1)C;A;E
(2)北温;南温;热;北寒;南寒
(3)北温;C;南温;南寒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其中,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据图可知:有正午太阳照在头顶现象的是热带,有一段时间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下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C.D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B四季分明的是;A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变化幅度不大,因此,这一地带终年能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气候炎热.(2)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其中,温带既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显著;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上,一年内只有一次直射,寒带由于太阳光终年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其他地带少,气候终年寒冷,所以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寒带和北寒带.(3)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内;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据图可知:北回归线是C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五带的划分,地球表面主要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23.【答案】(1)(18°N,22°E);(20°N,24°E)
(2)如图: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观察经度度数的递变规律是自左向右逐渐增大,为东经(E);纬度度数的递变规律是自下而上(自南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N)。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如何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第二步:判断方向方法: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C点的什么方向。第三步: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难点: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点评】此题考查的主要是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等知识,即如何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运用以上解析所用的三步方法。
24.【答案】(1)50°N;20°E
(2)东;北
(3)北纬;西经
(4)C
(5)正北;东南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小红脚踏地点的坐标为(50°N,20°E);(2)小红处于东半球、北半球上;(3)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反之为南纬;(4)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C点;(5)A、E两点在同一经线上,A点在E点的正北方,B点在A点的东南方.
故答案为:(1)50°N;20°E;(2)东;北;(3)北纬;西经;(4)C;(5)正北;东南.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25.【答案】(1)60°N,40°W
(2)东;南
(3)中
(4)正北;正东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地所在的经线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是60°N,40°W。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是位于20°W~160°E之间的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点是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是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
(4)由图中经纬网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A是在C的正北方向,D点是在C点的正东方向。
故答案为:(1)60°N,40°W(2)东;南(3)中(4)正北;正东
【点评】(1)本小题主要考查经纬线的定位,属于理解性知识点,难度一般。
(2)本小题主要考查半球的划分,需要熟记各自的分界线,其中东西半球的判读相对较难。
(3)本小题主要考查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较小。
(4)本小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需要在理解经纬线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难度一般。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