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11.3 探索宇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11.3 探索宇宙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20: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计宇宙结构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
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精神。
【教学器材】
有关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自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中国首次在太空留下足印。
现如今,我国空间站正在建设中。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1.探索的历程
(1)古人用神话传说来寄托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本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太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人们想用智慧把目光射向宇宙,从而,望远镜诞生了。
2.介绍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伽利略用第一架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用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更远的天体。
现代望远镜的种类: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3.介绍运载火箭: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火箭的发展史、结构特点及发射过程。
4.介绍航天器: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及各种探测器。
教师补充介绍: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他们自动返回地球。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就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5.介绍太空英雄,用多媒体逐次播放:
万户——加加林——阿姆斯特朗——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6.浩瀚的星空、幻想与追求
(1)识图——创设情境
(2)问题——科学猜想
(3)上网查询——文献探究
(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那些想法要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第3节 探索宇宙
一、探索的历程
二、浩瀚的星空、幻想与追求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