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弹簧和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上都是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教学器材】
弹簧、握力计、小石块、细线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跳水比赛中,跳水运动员用力向下压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最后落入水中。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用力向下压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跳那么高吗?
二、新课教学
1.弹力
(1)弹性和塑性
钢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橡皮泥、纸张等物体手里变性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我们这压钢尺、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中叫做弹力。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
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弹力的例子,如拉弓射箭、蹦极等都利用了弹力。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
让一个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力拉长弹簧,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并思考: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哪一次用的力更大?你是如何判断的?
(3)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受到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阅读课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然后让学生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在1 N、2 N、5 N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中弹簧长度的变化,感受1 N、2 N、5 N的力的大小。
总结:(1)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应进行校零。
(2)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课堂小结】
见板书
【板书设计】
第3节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2.使用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