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21: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以及应用实验解决问题。
2、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
眼睛模型、多媒体课件,盛水的圆烧瓶、焦距不等的凸逶镜子和凹透镜、F型光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新课导入 眼睛是人们认识大自然的窗户。播放好声音盲人演唱歌曲《你是我的眼》渲染情境,让学生知道眼睛的重要。 教师问:你对眼睛了解多少?同时引导学生就眼睛看物体提出自己不明白又急于了解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汇分和分析,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人的眼睛如何看到物体? 人的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二、授课过程 一.人眼的结构 1.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1)人眼如何看到物体? 出示眼球模型和多煤体课件,引导学生联想凸透镜成像,体会眼睛看物体排原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一: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如图4—38所示。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对比:凸透镜A相当于眼睛的晶体状,瓶中的水相当于玻璃体,而正对凸透镜A瓶后壁则相当于视网膜。 二、 正常眼睛的视物原理 1.人眼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请学生看黑板上的字,请部分近视眼的同学摘下眼镜看,部要尽可能看清字是瞪大眼睛看不定还是眯着眼睛看?由近视眼眯缝眼睛看物体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是如何看远近不同的物体? 结合多煤体课件演示教材图4—5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使学生明白: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看远出物体时,晶状体变薄。距焦变大,近视眼眯缝着眼看物体是在调节晶状体的原度。 三.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在明白了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配以多煤体课件,动画学示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加深学生的理解。 近视眼的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远视眼的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2.视力的矫正 如图1当凸透镜A的距焦为10 cm时,用平行光照射,光线正好会距在瓶在后壁,这是正常眼睛的模型。 近视眼和远视的模型中,凸透镜A的距焦为10 cm是大是小让学生讨论。 如何矫正视力呢?由学生提出解决总是问题的方法。 实验二:由于学生利用桌上的近视眼、远视眼模型格类型不同焦距不同的近视镜探究如何矫正视力。 教师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拔、指导。 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矫正近视眼要配凸透镜(老花镜),而且距焦要合适。 矫正远视眼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介绍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距焦而是用“度”来表示,其数值等于距焦(以米作单位)倒数的100倍。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 5.如何保护我们的视力 (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如何预防近视? 思考、举手发言。 思考、归纳、再思考。 观察、思考、联想、体会。 分组操作、观察、讨论、对比。 观察、实验、思考、 讨论 观察多媒体课件,随老师一起分析、归纳 自学、思考、理解、体会。 思考、讨论、争辩 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视力的矫正。 交流讨论,举手发言。 回顾、讨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答,总结,反思 让学生结合凸透镜成像特点总结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思考总结。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沃, 活沃气氛。 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明确该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为后边的探究学习作铺垫。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让学生对眼睛看物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使用物理模型,将抽象的过程转变成一个直观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随老师一起分析、归纳。 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的乐趣。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统一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教师事先选定,避免实验中的盲目性。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视力矫正的科学方法。 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让学生通过学习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课堂练习
1.不正确用眼等原因会导致患上近视眼,有近视眼的人大多采用戴近视眼镜进行矫正,现取一块近视眼镜片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镜片的中央比边缘薄
B.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是一块凹透镜
2.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B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五、作业布置
向眼科专家请教,并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谈谈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保护视力,爱护眼睛的措施。
【板书设计】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眼睛
眼睛的视物原理
视力的矫正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凸透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照相机
投影仪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延伸,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的眼睛的视物原理,我们老师专门制作了一个眼睛视物原理的模型,模型可以活动,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