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及动画:
海市蜃楼、尺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人眼看太阳看到的太阳是真实的太阳吗?是什么原因?
二、授课过程
(一) 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1:让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与水中的传播方向有什么特点?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结论: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如另一种物质中时, 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介绍光的折射现象中几个概念,如图:
2.光的折射规律:
动画播放光的折射现象,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3)实验: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4)实验探究:如果光线从空气垂直界面射入水中,光进入水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5)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实验探究:让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观察光从玻璃砖射出空气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结论:所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归纳总结: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形成的现象:
(1)水中的物体上升:做图说明,动画显示。
(包括水变“浅”、筷子“折”等……)
(2)海市唇楼:flash动画播放形成原因
(3)从水中看岸上的景物变高:作图说明。
(4)渔民叉鱼:flash动画播放
三、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习题进行全方位练习。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只有当光 _垂直______射入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才不变,这时入射角等于 0 ,折射角等于 0 。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减小,折射角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深度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 虚 像。
4.下列现象不属折射的是( D )
A.看湖水深度比实际浅
B.看斜插水中的筷子向上折
C.站在水中看到腿变短了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景物
5.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 方向由空气射向水面,经折射后可能照亮水中的 H 点。
6.在图2中,请大致画出光线经水面和三棱镜折射后,进入空气的光路图。
答案
五、作业布置:
完成对应练习页。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的折射现象:眼睛“受骗”
【课后反思】
1.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
2.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作图示范。
3.在作图时,光线的方向易出错,教师要反复强调光线的箭头方向要指向人眼。
空气
水
空气
空气
水
空气
水
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