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5分,共 30分)
17.图 1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青铜农具普及 B.等级制度严格 C.商业贸易发达 D.丝织业已产生
18.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
A.开凿灵渠 B.统一货币 C.规范交通 D.统一文字
19.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
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如图 2)风格的概括最
准确的是
A.飘逸自然
B.整齐划一
C.雄浑粗犷
D.大小一致
20.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
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21.他的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开启了豪放派词风,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他是
A.白居易 B.苏轼 C.李清照 D.曹雪芹
22.“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
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
A.有利于南洋开发 B.巩固了边疆海防
C.造成了人口问题 D.拓展了明朝疆域
23.从 19世纪 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
A.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B.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C.实现了“求富”目的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4.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标志着列强由对华商品输出
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这种局面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戊戌变法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道德与法治 历史 试卷第 5页(共 8页)
{#{QQABTYaAogiIAAJAABgCEQUQCkGQkBGACKgGgAAMoAABCQNABAA=}#}
25.图 3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
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26. 表 1
时 间 事 件
1919年 《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1921年 北京、上海、武昌、长沙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 8月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
1921年 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表 1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D.社会主义成为现实
27.《过雪山草地》歌词中写道:“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
天。”歌词蕴含的精神是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大别山精神
28.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
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 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 198.4万人
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29.图 4、图 5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 B.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C.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D.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30. 表 2
年 份 1949年 1978年 1998年 2018年
中国粮食总产量(单位:亿吨) 1.13 3.05 5.12 6.58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公斤) 209 317 411 471
表 2所示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废除 B.改革开放的推进
C.欧美国家的援助 D.福利政策的推行
道德与法治 历史 试卷第 6页(共 8页)
{#{QQABTYaAogiIAAJAABgCEQUQCkGQkBGACKgGgAAMoAABCQNABAA=}#}
31.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
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这一“告诫”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
A.指导了巴黎公社的成功 B.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C.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D.鼓舞了亚非人民解放斗争
3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
人。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A.立足本土文化 B.以西方为榜样
C.军国主义浓厚 D.改革比较彻底
33.“科学研究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这一现象发生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34.1917年 11月 8日,当俄国人民醒来,在街头看到这样一则布告: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业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
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
这表明
A.彼得一世改革成功 B.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5.图 6为某历史教材中“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
的目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应为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
A.德国突袭波兰 发及其初期阶段
B.诺曼底登陆成功 第二节
C.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D.德国无条件投降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图 6
36.近年来,美国采取了诸多贸易保护政策,如从多边贸易转向双边贸易,退出多个国际组
织,对中国发动贸易战,限制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等。这些举措
A.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B.导致了美国经济迅速衰落
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D.推动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37题 5分,38题 5分,39题 10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自《论语十则》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1分)我们该如何学习这一品质?(1分)
材料二 自 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以及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包饺子、中医入门、剪纸、春节、太极拳等,推动了中国与各国
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据高远《新时代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理念》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学院在各国设立的积极意义。(3分)
道德与法治 历史 试卷第 7页(共 8页)
{#{QQABTYaAogiIAAJAABgCEQUQCkGQkBGACKgGgAAMoAABCQNABAA=}#}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3 台湾大事记(部分)
时 期 史 实
1281年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
1662年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1885年 清朝设置台湾行省
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
1943年 12月
国之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
1945年 7月
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第 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 2758号决议,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1971年 10月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 18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均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
国成立以来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据张海鹏、陶文钊主编《台湾史稿》、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表 3,指出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名称。(1分)
(2)运用表 3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分)
39.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呈现不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
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1分)
(3)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5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道德与法治 历史 试卷第 8页(共 8页)
{#{QQABTYaAogiIAAJAABgCEQUQCkGQkBGACKgGgAAMoAABCQNABAA=}#}
历 史(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分,共 30分)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D D A C B A D B B A B B D B B B C C C A
二、非选择题(20分)
37.(5分)
(1)虚心好学;(1分)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1分,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促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或提升汉语影响力);传播
中华优秀文化(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或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或促
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和各国的友好关系(或促进世界和谐;或增进中外人民友谊)
等。(3分,每点 1分,任答 3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相应给分。)
38.(5分)
(1)澎湖巡检司。(1分)
(2)说明: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
占台湾进行了英勇斗争;近代一系列国际文件明确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联合国决议明
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4分,
每点 1分,任答 4点即可。)
39.(10分)
(1)特点:殖民扩张(或强占殖民地,或对外侵略扩张等)。(2分)
影响:给亚、非、北美等国家或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或
增强了本国实力)。(2分)
(2)标志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3)【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观 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明确、有新意、 围绕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合理运用材料中的史实,
4-5分
有思想 条理清楚。
2-3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史论结合较充分,条理较清楚。
0-1分 没有提炼出观点 论述与材料基本无关。
【示例一】
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1分)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兴办
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的全面展开;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总之,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4分)
道德与法治 历史 参考答案第 2页(共 3页)
{#{QQABTYaAogiIAAJAABgCEQUQCkGQkBGACKgGgAAMoAABCQNABAA=}#}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分)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中共
中央作出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总之,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引
领作用。(4分)
【示例三】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1分)
论述: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推动改革在城市的
全面展开;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纵观改革开放
以来的历程,中国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4分)
(说明:①观点还可从“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
国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坚持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坚持了合作共赢的道路”
等角度提炼。②根据材料二中单个史实提炼观点并阐述亦可相应得分。)
道德与法治 历史 参考答案第 3页(共 3页)
{#{QQABTYaAogiIAAJAABgCEQUQCkGQkBGACKgGgAAMoAABC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