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2.2 海陆的变迁
一、单选题
(2023七上·惠东期末)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周边的市县有明显的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项自我保护措施是不正确的( )
A.在野外应远离斜坡,撤离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房里,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并护住头部
C.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好头部
D.如果住在高楼里,应立即坐电梯撤离
2. 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最激烈的地区是( )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海洋里 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答案】1.D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当地震发生时,斜坡地带容易发生滑坡,危险性大,在野外应远离斜坡,撒离到空旷的地方,故A不符合题意;如果在楼房里, 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并护住头部, 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故B不符合题意;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好头部,因为头部最容易受伤,故C不符合题意;如果住在高楼里,要就近躲在桌子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物体等护住头部,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撒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不能坐电梯撤离,因为地震来临,会发生断电事故,坐电梯,导致被困电梯,故D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
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般来说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D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
(2023七上·惠城期末) 2022年12月8日,台湾花莲近海发生5.6级地震,下图是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选项中,与此次地震形成有关的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洋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4. 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5.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及时返回室内 D.注意保护头部
【答案】3.B
4.B
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台湾花莲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从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地震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B。
4.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印度洋板。.故答案为:B。
5.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及时返回室内,很危险,故C错误。故答案为:C。
(2023七上·斗门期末) 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引发海啸、火山灰等灾害。读“世界六大板块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汤加王国海底火山喷发是因为(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张裂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张裂
7. 汤加火山喷发会( )
①导致周边的海洋渔业养殖遭受损失②产生火山灰影响空气质量③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升高④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6.C
7.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
6.读图可知,汤加王国海底火山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是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导致的火山喷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据所学知识可知,汤加火山喷发会导致周边的海洋渔业养殖遭受损失,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火山灰影响空气质量,①②④正确;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全球气温升高影响不大,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七上·盐田期末)读“东非大裂谷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完成下列小题。
8.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该地多地震活动 B.该地多火山活动
C.板块在这里张裂 D.板块在这里相撞
9.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
A.成为山脉 B.形成盆地 C.形成海洋 D.没有变化
【答案】8.C
9.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8.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的张裂处,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其面积越来越大,几千万年后,会形成海洋。故答案为:C。
9.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的张裂处,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其面积越来越大,几千万年后,会形成海洋。故答案为:C。
(2023七上·玉州期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古海洋生物化石“喜马拉雅鱼龙”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由此可推知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一片海洋,这种现象是由( )造成的。
A.海陆变迁 B.大陆漂移 C.火山喷发 D.季节变迁
11.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
A.太平洋 B.北美 C.非洲 D.印度洋
【答案】10.A
11.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2)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0.古海洋生物化石“喜马拉雅鱼龙”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由此可推知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一片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A符合题意,不能说明大陆漂移、 火山喷发和季节变迁,排除BCD。故答案为:A。
11.我国主要位于欧亚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2023七上·龙胜各族期末)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022年11月22日10时38分在所罗门群岛(9.85°S,159.60°E)发生6.1级地震。下图为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所罗门群岛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位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
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
13. 图中所罗门群岛地震中心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4. 地震时,你若身处高楼,应采收的避险措施是( )
A.沿楼梯蜂拥而下 B.乘电梯下楼
C.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在阳台上等待救援
【答案】12.A
13.D
1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1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所罗门群岛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所罗门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A。
13.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把南北纬0°- 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 60°之间称为中纬度,南北纬60°- 90°之间称为高纬度。由题目可知,此次所罗门群岛震中位于(9.85°S,159.60°E),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在0°——30°之间的低纬度之间,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4.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很大,所以平时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地震时,若身处高楼,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沿楼梯蜂拥而下、乘电梯下楼和在阳台上等待救援都是错误的做法,C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2023七上·长春期末)有关海陆变迁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B.大地非常坚固和稳定,海陆轮廓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样的
C.“沧海桑田”是文学上的一种夸张手法,这种现象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D.大陆漂移假说毕竟是一种假想,它的提出是毫无依据的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故A是正确。地球表面许多地方曾经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所以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故B、C错误。大陆漂移说虽是假说,但后来发现的许多证据验证了它的科学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2023七上·潮安期末) 2022年6月11日凌晨2时36分,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巴德岗市发生里氏4.7级地震,相对比2015年发生的里氏8.1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产生的破坏明显更小,只是在首都地区有明显震感,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尼泊尔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
A.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形起伏大
B.位于高山地带,雪崩撞击作用强
C.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D.位于中印两国之间,边境冲突激烈
17. 图中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红海等地理事物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正在不断变化,对于他们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脉正逐渐变低 B.喜马拉雅山脉逐渐变低
C.地中海正逐渐扩大 D.红海正逐渐扩大
18. 图中一共出现了六大板块中的几个板块(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 以下躲避地震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管在何处,都要尽量用硬物体保护头部
B.在家中,要尽快乘坐电梯逃离大楼
C.在野外,要躲在山脚或陡崖下
D.在教室里,要迅速寻找安全的“生命三角区”躲避
【答案】16.C
17.D
18.B
19.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6.读图可知,尼泊尔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形起伏大、雪崩撞击作用、边境冲突并不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C。
17.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均位于板块挤压边界,受板块挤压褶皱隆起,正逐渐变高;地中海位于板块挤压边界,受板块挤压作用正逐渐缩小;红海位于板块扩张边界,板块相互张裂,正逐渐扩大。故答案为:D。
18.读图可知,图中出现了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一共3个板块。故答案为:B。
19.当地震来临时,若来不及逃跑,要尽量用软物体保护头部,故A错误;在家中,若来得及逃跑,赶快从步梯逃跑,不要乘坐电梯逃离大楼,避免被困在电梯里,故 B错误;在野外,不要躲在山脚、陡崖下,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故C错误;在教室里,若来不及逃跑,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寻找安全“生命三角区”躲避,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七上·海珠期末) 中国云南省澄江县动物化石群,是当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多门类动物化石群,从海绵动物到脊椎动物以及绝灭门类都有其代表。它们生活在遥远的5亿3千万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海洋中。下图是云南省澄江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澄江有着大量寒武纪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海洋生物有很强的迁徙能力 B.澄江以前是一片海洋
C.海洋永远是海洋 D.陆地永远是陆地
21. 澄江的坐标是( )
A.24°N,102°E B.24°N,102°W
C.24°S,102°E D.24°S,102°W
【答案】20.B
21.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0.海洋生物不适合在陆地上生存,澄江有着大量寒武纪海洋生物化石,不是因为海洋生物有很强的迁徙能力,A错误;澄江有着大量寒武纪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澄江以前是一片海洋,B正确;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海陆是变化的,海洋可以变成陆地,C错误;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海陆是变化的,陆地可以变为海洋,D错误。故答案为:B。
21.由图可知,图中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澄江位于23.5°N至27°N之间,纬度为24°N;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为102°E,澄江的经纬度坐标为(24°N, 102°E),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七上·海珠期末) 下图是大西洋两岸古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23. 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各块陆地始终合在一起
D.陆地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
24.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的山脉、岛屿和海洋由两个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 D.乌拉尔山脉
【答案】22.B
23.D
2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1)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2.读图可知,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及北美洲东部,即大西洋沿岸。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2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陆地在很久以前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及非洲和北美洲文化习俗等无关,而且各块陆地在不断漂移。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由于大陆的漂移,大西洋正在不断扩张,乌拉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二、综合题
25.(2023七上·仁化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板块A上的大洲主要有 洲和 洲。
(3)板块F以海洋为主,主要是 洋。
(4)板块D是 板块,板块E是 板块。
(5)图中a、b两国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两国均位于 火山、地震带。
(6)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红海和地中海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 ,其原因是: ;面积不断缩小的是 ,其原因是 。
【答案】(1)魏格纳
(2)南美;北美
(3)太平
(4)非洲;亚欧
(5)环太平洋
(6)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读图分析可知,A是美洲板块,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组成,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3)读图分析可知,F是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主要是太平洋。
(4)读图分析可知,D是非洲板块,E是亚欧板块。
(5)读图,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可知, 图中ab两国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地震频发。
(6)读图分析可知,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红海和地中海中,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带,因此 面积不断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因此面积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1)魏格纳 ;(2)南美洲;北美洲;(3)太平;(4)非洲;亚欧;(5)环太平洋;(6)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点评】(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被赤道穿过的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6.(2022七上·德州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D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赤道穿过 个大洲。
(2)写出图1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① ,② 。沟通①②两大洋的甲处为 运河。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图2中板块②的名称 ,红海因处在板块 地带(碰撞挤压/拉伸张裂),故其面积处于缓慢 (增大/减小)。
(4)试分析安第斯山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答案】(1)南美洲;南极洲;四
(2)太平洋;大西洋;巴拿马
(3)环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板块;拉伸张裂;增大
(4)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依据位置, A是亚洲,B是北美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其中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七大洲中,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一共有四个。
(2)依据位置,①太平洋,②是大西洋,③是印度洋,其中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是巴拿马运河,同时该运河也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3)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由图可知,图2中板块②是印度洋板块,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拉伸张裂,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增大,形成新的大洋。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安第斯山区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多火山、地震。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7.(2022七上·安徽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壳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该地位于 。
(3)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 (填陆地或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 。
【答案】(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
(2)丙;板块交界处
(3)海洋;亚欧;印度洋
(4)缩小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最活跃;其他三地位于板块内部,地球比较稳定。
(3) 根据题意可知,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读图分析可知,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读图,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可知,地中海处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因此面积会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2)丙;板块交界处;(3)海洋;亚欧;印度洋;(4)缩小。
【点评】(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三、图文分析题
28.(2023七上·惠东期末)读板块分布图,并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
(2)地球上的山脉一般是板块 (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形成的。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请据图分析日本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 。
(4)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我国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九寨沟地震与其处于 火山、地震带附近有关。
(5)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海洋”或“陆地”),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海洋”或“陆地”)。
(6)材料一、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三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碰撞挤压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4)地中海-喜马拉雅
(5)海洋;陆地
(6)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依据位置,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为: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地球上的山脉一般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张裂拉伸一般形成裂谷或海洋。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4)我国四川省北部阿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地震与其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附近有关。
(5)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都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6)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29.(2022七上·太原期中)【日本地震】
资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3月16日22时36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北纬37.65度,东经141.95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日本宫城县和福岛县发出海啸警报。此次地震已致100多人受伤,200多万户家庭断电,机场跑道也暂时关闭等。日本是一个地震、火山多发国家,且因地震发生过重大事故,因此国际社会对其发生的自然灾害高度关注。
资料二 六大板块与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思考完成: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
(2)说出此次地震发生地所在的半球位置。
(3)简析日本火山、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世界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
(4)说出地震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为防震减灾献计献策。
【答案】(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
(2)北半球、东半球
(3)原因: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多发等。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区。
(4)影响:房屋倒塌;墙壁开裂;地面裂缝;地面下陷;崩塌;滑坡;海啸;断电;停水;机场关闭;交通瘫痪;人员伤亡;核泄漏等。
计策: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研发先进的抗震技术;采用轻型建筑材料;加强房屋质量 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加大宣传,了解地震知识;常备急救物品;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切断电源;关闭煤 气;撤离时不可乘坐电梯;紧急时可躲避在跨度较小的空间;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等。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图中A是太平洋板块,B是亚洲板块,C是南极洲板块。
(2)由材料可得,此次地震发生在经纬度位置是北纬37.65度,东经141.95度。赤道以北为北纬和北半球,所以此地位于北半球。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所以此地位于东半球。因此,此次地震发生地所在的半球位置是北半球和东半球。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同时日本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世界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区,这两大火山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
(4)地震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例如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地面下陷、诱发崩塌、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导致交通瘫痪,人员伤亡等等。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防震减灾,例如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研发先进的抗震技术,采用轻型建筑材料,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等等。
【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2.2 海陆的变迁
一、单选题
(2023七上·惠东期末)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周边的市县有明显的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项自我保护措施是不正确的( )
A.在野外应远离斜坡,撤离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房里,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并护住头部
C.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好头部
D.如果住在高楼里,应立即坐电梯撤离
2. 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最激烈的地区是( )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海洋里 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2023七上·惠城期末) 2022年12月8日,台湾花莲近海发生5.6级地震,下图是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选项中,与此次地震形成有关的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洋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4. 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5.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及时返回室内 D.注意保护头部
(2023七上·斗门期末) 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引发海啸、火山灰等灾害。读“世界六大板块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汤加王国海底火山喷发是因为(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张裂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张裂
7. 汤加火山喷发会( )
①导致周边的海洋渔业养殖遭受损失②产生火山灰影响空气质量③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升高④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七上·盐田期末)读“东非大裂谷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完成下列小题。
8.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该地多地震活动 B.该地多火山活动
C.板块在这里张裂 D.板块在这里相撞
9.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
A.成为山脉 B.形成盆地 C.形成海洋 D.没有变化
(2023七上·玉州期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古海洋生物化石“喜马拉雅鱼龙”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由此可推知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一片海洋,这种现象是由( )造成的。
A.海陆变迁 B.大陆漂移 C.火山喷发 D.季节变迁
11.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
A.太平洋 B.北美 C.非洲 D.印度洋
(2023七上·龙胜各族期末)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022年11月22日10时38分在所罗门群岛(9.85°S,159.60°E)发生6.1级地震。下图为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所罗门群岛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位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
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
13. 图中所罗门群岛地震中心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4. 地震时,你若身处高楼,应采收的避险措施是( )
A.沿楼梯蜂拥而下 B.乘电梯下楼
C.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在阳台上等待救援
15.(2023七上·长春期末)有关海陆变迁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B.大地非常坚固和稳定,海陆轮廓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样的
C.“沧海桑田”是文学上的一种夸张手法,这种现象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D.大陆漂移假说毕竟是一种假想,它的提出是毫无依据的
(2023七上·潮安期末) 2022年6月11日凌晨2时36分,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巴德岗市发生里氏4.7级地震,相对比2015年发生的里氏8.1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产生的破坏明显更小,只是在首都地区有明显震感,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尼泊尔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
A.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形起伏大
B.位于高山地带,雪崩撞击作用强
C.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D.位于中印两国之间,边境冲突激烈
17. 图中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红海等地理事物受板块运动的影响,正在不断变化,对于他们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脉正逐渐变低 B.喜马拉雅山脉逐渐变低
C.地中海正逐渐扩大 D.红海正逐渐扩大
18. 图中一共出现了六大板块中的几个板块(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 以下躲避地震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管在何处,都要尽量用硬物体保护头部
B.在家中,要尽快乘坐电梯逃离大楼
C.在野外,要躲在山脚或陡崖下
D.在教室里,要迅速寻找安全的“生命三角区”躲避
(2023七上·海珠期末) 中国云南省澄江县动物化石群,是当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多门类动物化石群,从海绵动物到脊椎动物以及绝灭门类都有其代表。它们生活在遥远的5亿3千万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海洋中。下图是云南省澄江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澄江有着大量寒武纪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海洋生物有很强的迁徙能力 B.澄江以前是一片海洋
C.海洋永远是海洋 D.陆地永远是陆地
21. 澄江的坐标是( )
A.24°N,102°E B.24°N,102°W
C.24°S,102°E D.24°S,102°W
(2023七上·海珠期末) 下图是大西洋两岸古地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23. 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各块陆地始终合在一起
D.陆地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
24.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的山脉、岛屿和海洋由两个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 D.乌拉尔山脉
二、综合题
25.(2023七上·仁化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板块A上的大洲主要有 洲和 洲。
(3)板块F以海洋为主,主要是 洋。
(4)板块D是 板块,板块E是 板块。
(5)图中a、b两国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两国均位于 火山、地震带。
(6)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红海和地中海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 ,其原因是: ;面积不断缩小的是 ,其原因是 。
26.(2022七上·德州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D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赤道穿过 个大洲。
(2)写出图1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① ,② 。沟通①②两大洋的甲处为 运河。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图2中板块②的名称 ,红海因处在板块 地带(碰撞挤压/拉伸张裂),故其面积处于缓慢 (增大/减小)。
(4)试分析安第斯山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27.(2022七上·安徽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壳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该地位于 。
(3)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 (填陆地或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 。
三、图文分析题
28.(2023七上·惠东期末)读板块分布图,并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
(2)地球上的山脉一般是板块 (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形成的。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请据图分析日本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 。
(4)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我国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九寨沟地震与其处于 火山、地震带附近有关。
(5)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海洋”或“陆地”),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海洋”或“陆地”)。
(6)材料一、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三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29.(2022七上·太原期中)【日本地震】
资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3月16日22时36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北纬37.65度,东经141.95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日本宫城县和福岛县发出海啸警报。此次地震已致100多人受伤,200多万户家庭断电,机场跑道也暂时关闭等。日本是一个地震、火山多发国家,且因地震发生过重大事故,因此国际社会对其发生的自然灾害高度关注。
资料二 六大板块与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思考完成: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
(2)说出此次地震发生地所在的半球位置。
(3)简析日本火山、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世界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
(4)说出地震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为防震减灾献计献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当地震发生时,斜坡地带容易发生滑坡,危险性大,在野外应远离斜坡,撒离到空旷的地方,故A不符合题意;如果在楼房里, 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并护住头部, 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故B不符合题意;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好头部,因为头部最容易受伤,故C不符合题意;如果住在高楼里,要就近躲在桌子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物体等护住头部,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撒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不能坐电梯撤离,因为地震来临,会发生断电事故,坐电梯,导致被困电梯,故D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
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般来说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D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
【答案】3.B
4.B
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台湾花莲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从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地震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B。
4.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同属于印度洋板。.故答案为:B。
5.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及时返回室内,很危险,故C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C
7.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
6.读图可知,汤加王国海底火山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是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导致的火山喷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据所学知识可知,汤加火山喷发会导致周边的海洋渔业养殖遭受损失,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火山灰影响空气质量,①②④正确;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全球气温升高影响不大,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8.C
9.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8.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的张裂处,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其面积越来越大,几千万年后,会形成海洋。故答案为:C。
9.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的张裂处,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其面积越来越大,几千万年后,会形成海洋。故答案为:C。
【答案】10.A
11.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2)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0.古海洋生物化石“喜马拉雅鱼龙”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由此可推知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一片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A符合题意,不能说明大陆漂移、 火山喷发和季节变迁,排除BCD。故答案为:A。
11.我国主要位于欧亚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答案】12.A
13.D
1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1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所罗门群岛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所罗门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答案为:A。
13.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把南北纬0°- 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 60°之间称为中纬度,南北纬60°- 90°之间称为高纬度。由题目可知,此次所罗门群岛震中位于(9.85°S,159.60°E),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在0°——30°之间的低纬度之间,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4.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很大,所以平时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地震时,若身处高楼,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沿楼梯蜂拥而下、乘电梯下楼和在阳台上等待救援都是错误的做法,C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故A是正确。地球表面许多地方曾经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所以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故B、C错误。大陆漂移说虽是假说,但后来发现的许多证据验证了它的科学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答案】16.C
17.D
18.B
19.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6.读图可知,尼泊尔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形起伏大、雪崩撞击作用、边境冲突并不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C。
17.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均位于板块挤压边界,受板块挤压褶皱隆起,正逐渐变高;地中海位于板块挤压边界,受板块挤压作用正逐渐缩小;红海位于板块扩张边界,板块相互张裂,正逐渐扩大。故答案为:D。
18.读图可知,图中出现了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一共3个板块。故答案为:B。
19.当地震来临时,若来不及逃跑,要尽量用软物体保护头部,故A错误;在家中,若来得及逃跑,赶快从步梯逃跑,不要乘坐电梯逃离大楼,避免被困在电梯里,故 B错误;在野外,不要躲在山脚、陡崖下,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故C错误;在教室里,若来不及逃跑,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寻找安全“生命三角区”躲避,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20.B
21.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0.海洋生物不适合在陆地上生存,澄江有着大量寒武纪海洋生物化石,不是因为海洋生物有很强的迁徙能力,A错误;澄江有着大量寒武纪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澄江以前是一片海洋,B正确;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海陆是变化的,海洋可以变成陆地,C错误;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海陆是变化的,陆地可以变为海洋,D错误。故答案为:B。
21.由图可知,图中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澄江位于23.5°N至27°N之间,纬度为24°N;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为102°E,澄江的经纬度坐标为(24°N, 102°E),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2.B
23.D
24.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1)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2.读图可知,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及北美洲东部,即大西洋沿岸。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2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地球上陆地在很久以前曾连在一起,后产生分离漂移,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及非洲和北美洲文化习俗等无关,而且各块陆地在不断漂移。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由于大陆的漂移,大西洋正在不断扩张,乌拉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25.【答案】(1)魏格纳
(2)南美;北美
(3)太平
(4)非洲;亚欧
(5)环太平洋
(6)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2)读图分析可知,A是美洲板块,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组成,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3)读图分析可知,F是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主要是太平洋。
(4)读图分析可知,D是非洲板块,E是亚欧板块。
(5)读图,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可知, 图中ab两国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地震频发。
(6)读图分析可知,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红海和地中海中,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带,因此 面积不断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因此面积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1)魏格纳 ;(2)南美洲;北美洲;(3)太平;(4)非洲;亚欧;(5)环太平洋;(6)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点评】(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被赤道穿过的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6.【答案】(1)南美洲;南极洲;四
(2)太平洋;大西洋;巴拿马
(3)环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板块;拉伸张裂;增大
(4)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依据位置, A是亚洲,B是北美洲,C是非洲,D是南美洲,其中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七大洲中,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一共有四个。
(2)依据位置,①太平洋,②是大西洋,③是印度洋,其中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是巴拿马运河,同时该运河也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3)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由图可知,图2中板块②是印度洋板块,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拉伸张裂,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增大,形成新的大洋。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安第斯山区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多火山、地震。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7.【答案】(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
(2)丙;板块交界处
(3)海洋;亚欧;印度洋
(4)缩小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最活跃;其他三地位于板块内部,地球比较稳定。
(3) 根据题意可知,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读图分析可知,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读图,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可知,地中海处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因此面积会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2)丙;板块交界处;(3)海洋;亚欧;印度洋;(4)缩小。
【点评】(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8.【答案】(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碰撞挤压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4)地中海-喜马拉雅
(5)海洋;陆地
(6)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依据位置,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为: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地球上的山脉一般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张裂拉伸一般形成裂谷或海洋。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4)我国四川省北部阿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地震与其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附近有关。
(5)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都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6)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29.【答案】(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
(2)北半球、东半球
(3)原因: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多发等。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区。
(4)影响:房屋倒塌;墙壁开裂;地面裂缝;地面下陷;崩塌;滑坡;海啸;断电;停水;机场关闭;交通瘫痪;人员伤亡;核泄漏等。
计策: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研发先进的抗震技术;采用轻型建筑材料;加强房屋质量 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加大宣传,了解地震知识;常备急救物品;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切断电源;关闭煤 气;撤离时不可乘坐电梯;紧急时可躲避在跨度较小的空间;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等。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图中A是太平洋板块,B是亚洲板块,C是南极洲板块。
(2)由材料可得,此次地震发生在经纬度位置是北纬37.65度,东经141.95度。赤道以北为北纬和北半球,所以此地位于北半球。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所以此地位于东半球。因此,此次地震发生地所在的半球位置是北半球和东半球。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同时日本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世界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区,这两大火山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
(4)地震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例如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地面下陷、诱发崩塌、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导致交通瘫痪,人员伤亡等等。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防震减灾,例如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研发先进的抗震技术,采用轻型建筑材料,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等等。
【点评】(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