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基础练习 2.2 海陆的变迁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铁锋期末)2022年3月23日凌晨起,台湾省发生多次4级以上地震,台湾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位于大陆边缘地带 B.位于陆地和海洋交界处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由于板块的张裂运动
2.(2022七上·泾阳期中)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若发生地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从高楼窗户跳下逃生 B.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C.躺在床上等待救援 D.抱头躲在卫生间墙角
3.(2022七上·罗湖期中)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 )
A.哥伦布 B.魏格纳 C.麦哲伦 D.阿蒙森
4.(2021七上·港南期末)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美板块 D.非洲板块
5.(2021七上·泗县期中)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地球表层是由岩石组成的整体一块
B.板块是静止不动的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6.(2021七上·凉山期中)“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含义是( )
A.填海造陆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7.(2021七上·吉林期中)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大致划分为七大板块 B.板块内部非常活跃
C.板块运动方式只有挤压 D.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8.(2021七上·怀仁期末)当地震发生时,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在楼上,应跳出窗外逃生或使用电梯离开
B.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
D.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
9.(2021七上·宁强期末)下列事实中,可以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B.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D.青藏高原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10.(2021七上·鄂州期末)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读下图“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
11.(2021七上·鄂州期末)科学家发现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极地发现煤田
D.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12.(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处为喜马拉雅山脉,数据显示该山仍在升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念这是因为(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张裂
D.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2)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2021七上·金寨期末)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14.(2021七上·金寨期末)两个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带,常形成( )
①裂谷
②山脉
③火山
④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2021七上·金寨期末)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分别代表的大洋、大洲是( )
A.大西洋、南美洲 B.太平洋、南美洲
C.大西洋、非洲 D.太平洋、非洲
(2)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用以作为哪一学说的证据( )
A.海底扩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宇宙爆炸学说
16.(2021七上·金寨期末)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主要位于( )
A.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 D.大陆内部
17.(2021七上·瑶海期末)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以及和古河道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因此地震多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 若发生地震,正确的措施是抱头躲在卫生间墙角。从高楼窗户跳下逃生、乘坐电梯快速逃生、躺在床上等待救援都是非常危险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3.【答案】B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4.【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知,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是由岩石组成的六大板块,A错误。板块是不断运动的,B错误。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C正确。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6.【答案】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故答案为:C。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7.【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A.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 板块内部非常稳定,B不符合题意;
C. 板块运动方式有挤压和张裂,C不符合题意;
D.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8.【答案】A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在家里或在楼上,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自救措施: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9.【答案】C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陆地主要分别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只表明了海陆的分布特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错误;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B错误;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C正确;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古气候证据-南美洲和非洲一些地区有相同的气候产生的特征;古生物证据-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等;古矿物证据-有能够随着地理界限拼合的连续的煤带等;古地质证据-大洋两侧岩石的岩性构造都有惊人的相似。
10.【答案】(1)C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根据图示,此次地震中心处于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与非洲板块无关。所以本题选择A。
【点评】(1)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交界处的岩层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11.【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上四个例证中,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和极地发现煤田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与海陆变迁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2.【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相关知识点内容,根据图示丙处位置可知,该处以北为亚欧板块,以南的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丙处位于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交界处的板块运动方向箭头是相向的,所以两大板块发生了碰撞或挤压,才会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题意及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可知,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应该是位于地壳较为稳定的板块内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是比较活跃的,易发生火山地震。又根据图中所示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只有甲是位于板块内部的,其他都位于板块交界处,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1)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3.【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运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气候变化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4.【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交界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故答案为:C。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5.【答案】(1)C
(2)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大洲和大洋的课u囊括特征可以判断出,A是大西洋,B是非洲,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大西洋是由于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漂移形成的。故答案为:C。(2)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根据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提出来大陆漂移说,为板块的运动学说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B。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6.【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板块的划分与大陆、大洋的划分并不一致,所以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和大陆内部地壳可能比较稳定,也可能比较活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7.【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运动导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钱塘江的潮涨潮落是由于天体引潮力,导致的海水涨落,A错;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历史时期该地一个为陆地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该地被海水淹没,B正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再加上人口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小,所以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基础练习 2.2 海陆的变迁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铁锋期末)2022年3月23日凌晨起,台湾省发生多次4级以上地震,台湾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位于大陆边缘地带 B.位于陆地和海洋交界处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由于板块的张裂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因此地震多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2022七上·泾阳期中)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若发生地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从高楼窗户跳下逃生 B.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C.躺在床上等待救援 D.抱头躲在卫生间墙角
【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 若发生地震,正确的措施是抱头躲在卫生间墙角。从高楼窗户跳下逃生、乘坐电梯快速逃生、躺在床上等待救援都是非常危险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3.(2022七上·罗湖期中)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 )
A.哥伦布 B.魏格纳 C.麦哲伦 D.阿蒙森
【答案】B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4.(2021七上·港南期末)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美板块 D.非洲板块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知,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5.(2021七上·泗县期中)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地球表层是由岩石组成的整体一块
B.板块是静止不动的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是由岩石组成的六大板块,A错误。板块是不断运动的,B错误。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C正确。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6.(2021七上·凉山期中)“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含义是( )
A.填海造陆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答案】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故答案为:C。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7.(2021七上·吉林期中)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大致划分为七大板块 B.板块内部非常活跃
C.板块运动方式只有挤压 D.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A.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 板块内部非常稳定,B不符合题意;
C. 板块运动方式有挤压和张裂,C不符合题意;
D.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8.(2021七上·怀仁期末)当地震发生时,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在楼上,应跳出窗外逃生或使用电梯离开
B.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
D.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
【答案】A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在家里或在楼上,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自救措施: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9.(2021七上·宁强期末)下列事实中,可以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B.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D.青藏高原发现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C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陆地主要分别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只表明了海陆的分布特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错误;世界陆地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B错误;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C正确;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古气候证据-南美洲和非洲一些地区有相同的气候产生的特征;古生物证据-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等;古矿物证据-有能够随着地理界限拼合的连续的煤带等;古地质证据-大洋两侧岩石的岩性构造都有惊人的相似。
10.(2021七上·鄂州期末)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读下图“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答案】(1)C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根据图示,此次地震中心处于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与非洲板块无关。所以本题选择A。
【点评】(1)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使得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移动,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交界处的岩层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11.(2021七上·鄂州期末)科学家发现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C.极地发现煤田
D.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上四个例证中,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和极地发现煤田都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海南岛海边上礁石涨潮淹没,退潮露出是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与海陆变迁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2.(2021七上·东莞期末)读"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处为喜马拉雅山脉,数据显示该山仍在升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念这是因为(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张裂
D.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2)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D
(2)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相关知识点内容,根据图示丙处位置可知,该处以北为亚欧板块,以南的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丙处位于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交界处的板块运动方向箭头是相向的,所以两大板块发生了碰撞或挤压,才会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D正确。故答案为:D。(2)根据题意及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可知,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较少的地区应该是位于地壳较为稳定的板块内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是比较活跃的,易发生火山地震。又根据图中所示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只有甲是位于板块内部的,其他都位于板块交界处,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1)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3.(2021七上·金寨期末)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在地球表面某位置发生的由海变为陆或由陆变为海的变化叫做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运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气候变化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4.(2021七上·金寨期末)两个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带,常形成( )
①裂谷
②山脉
③火山
④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交界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故答案为:C。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15.(2021七上·金寨期末)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分别代表的大洋、大洲是( )
A.大西洋、南美洲 B.太平洋、南美洲
C.大西洋、非洲 D.太平洋、非洲
(2)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用以作为哪一学说的证据( )
A.海底扩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宇宙爆炸学说
【答案】(1)C
(2)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大洲和大洋的课u囊括特征可以判断出,A是大西洋,B是非洲,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大西洋是由于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漂移形成的。故答案为:C。(2)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根据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提出来大陆漂移说,为板块的运动学说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B。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6.(2021七上·金寨期末)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主要位于( )
A.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 D.大陆内部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板块的划分与大陆、大洋的划分并不一致,所以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和大陆内部地壳可能比较稳定,也可能比较活跃。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17.(2021七上·瑶海期末)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以及和古河道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壳不断运动导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钱塘江的潮涨潮落是由于天体引潮力,导致的海水涨落,A错;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历史时期该地一个为陆地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该地被海水淹没,B正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再加上人口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小,所以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