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16:4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导学】
【情景材料】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的列表,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现行确立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太阳周年视运动”,也就是太阳黄经度数。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它气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请您说一说。
【问题】
东方智慧——二十四节气
第一章 地 球 的 运 动
第二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人地协调观:①根据昼夜长短调节作息时间;
②结合正午太阳高度,指导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布局及楼间距。
2、综合思维:昼夜长规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3、区域认知:不同区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五带的划分。
4、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居民住宅朝向特点,楼间距特点并分析原因。
【核心素养】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并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处理楼间距问题、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3、掌握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学习目标】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成因:昼夜长短和 的时空变化。
2.四季更替(以北半球为例)
(1)天文四季
(2)气候四季
3.五带划分
(1)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五带:热带、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自主学习】阅读P12—14教材内容及图片,完成下列自主学习内容。
正午太阳高度
南温带
【主题探究】——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会城市(昆明、哈尔滨、海口、广州)的几位同学的网上对话。
(1)你能判断出哪几位同学的学校位置?
(2)小文与小王、小陈、小林三位同学对四季的认识不同,他们的科学依据分别是什么?
小王 我这里四季如春
小李 我这里一年有两天阳光能直射井底
小陈 我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小林 我这里长夏无冬,四季温暖
小文 四季长度应该是相等的
小王:昆明; 小李:海口;
小陈:哈尔滨; 小林:广州。
小文:
①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划分,形成天文四季;
②依据气候统计的需要,形成气候四季。
小王、小陈、小林:
依据实际气温划分四季。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更替的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动态)
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倾角为66°34′),北端的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存在。
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南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是不均匀的,由此造成南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和差异,是冬夏季温度变化的基础。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更替的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动态)
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引起各地太阳辐射量的时间不同,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但是,严格地说,只有中纬度地带才是四季分明的。
季节变化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是气候现象。这里所要说的是作为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分配,决定于太阳直射的纬度。具体地说,天文季节的因素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图4 - 25)。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偏高,太阳热量分配侧重在北半球。这时,北半球是夏季半年,南半球是冬半年。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低,太阳热量分配侧重在南半球。于是,北半球是冬半年,南半球是夏半年。
如果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不变,南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始终不变,也就无所谓半球性的季节变化了。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四季的划分:
(1)我国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季节的天文特征,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①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季节;
②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季节;
③春秋两季,昼夜均匀,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是冬夏之间的过渡季节。
具体地说,它以二十四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四季的划分:
(2)西方的四季划分(气候四季,如下),较多地侧重于气候方面。
主要是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温年内变化相符合,它把二分二至看作四季的起点。。
3、4、5月
春季
6、7、8月
夏季
9、10、11月
秋季
12、1、2月
冬季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四季的划分:
(3)我国与西方四季划分的差异
这样的四季比我国的天文四季各推迟一个半月。例如,从立春至春分的一个半月,在我国属春季的前半部分,而在西方却是冬季的后半部分。要使春夏秋冬四季反映地而上的气候条件,必须采用气候本身的标准来划分四季。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C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C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3.五带划分:
反映热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五带是纬度地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都因纬度而不同。因此,按照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划分五带就是按纬度划分五带。这种划分,不考虑海陆影响,也不考虑大陆东岸和西岸,高山和平原的差异,甚至也不考虑实际气温的高低、雨量多寡以及盛行风向的差异。
总之,五带的划分,以纬度为唯一标准,即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标准。
这样,每一个地带有一定的纬度范围,因而有一定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的范围;
相邻两个地带,以特定的纬线为界线。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3.五带划分:
反映热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五带是纬度地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都因纬度而不同。因此,按照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划分五带就是按纬度划分五带。这种划分,不考虑海陆影响,也不考虑大陆东岸和西岸,高山和平原的差异,甚至也不考虑实际气温的高低、雨量多寡以及盛行风向的差异。
总之,五带的划分,以纬度为唯一标准,即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标准。
这样,每一个地带有一定的纬度范围,因而有一定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的范围;
相邻两个地带,以特定的纬线为界线。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划分为:热带、北温带与南温带、北寒带与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也无直射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3.五带划分:
反映热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根据五带之间的天文界线,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自己的具体的天文特征:
(1)热带:
是宽度为23°26' X2= 46°52'的低纬地带。它的面积在全球总面积中占39.8%。
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方面,它有两次极大和极小值;两次极大值都是90°;两次极小值都不小于43°8'。这些数值在全球五带之中都是最大的。
因此,那里得到最强的太阳辐射,因而被称为热带。由于正午太阳高度每年有两次极大和极小值,那里的季节变化无法用现成的春夏秋冬来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幅度很小,白昼不会长于13时25分,也不会短于10时35分。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3.五带划分:
反映热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根据五带之间的天文界线,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自己的具体的天文特征:
(2)南、北温带:
五带中两个宽度最大和面积最广的纬度带。它们各跨纬度43°08′ ;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51. 9%。在这两个纬度带内,最高和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数,都是一年一度的。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輻度,都是23°26'X2=46°52'。但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大值,都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样的变化幅度,在不同的纬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和气候意义。
在这两个纬度带内,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地扩大。在南北回归线上,最长和最短的昼长,相差只是2时50分;到南北极圈,就出现极昼和极夜了。
精讲精评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3.五带划分:
反映热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3)南、北寒带:
是两个圆形的高纬地带。它们的半径都是23°26‘。在五带之中,它们的面积是最小的,仅占地球总面积的8.3%。它们的天文特征,①是极昼极夜现象;②是太阳高度很低。
夏季的极昼和冬季的极夜,是整个纬度带的共同特征。
但是,极昼和极夜的日数随纬度增高面增加:
在南、北极圈,极昼极夜全年各有一天;在南、北纬75° ,每年各100天;
到南、北两极,每年各为六个月。极昼期间,尽管终日太阳不落,其高度始终很低。
在夏至日,北极的太阳终日在地平以上23“26‘兜圈子。
它们之所以成为寒带,原因就在于太阳高度太低,因为全年的平均昼长,全球是一致的。
【深入探究】——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范围的影响
(1)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关系
黄赤交角度数 回归线纬度数
黄赤交角度数(23°26′)与极圈纬度数(66°34′)互余。
(2)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将如何变化
①若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将缩小。
回归线:25°N-25°S 极圈:65°-90°
②若黄赤交角变小:
热带、寒带范围将缩小,温带范围将扩大。
回归线:20°N-20°S 极圈:70°-90°
▲‖当自转轴倾角接近90°,地球如同在行星轨道上滚动前进,一年内的气候变化将空前剧烈,整个地球再无春秋、只剩冬夏。
▲‖当自若地轴倾角变为0°,地球如同在轨道面上“正襟危坐”,太阳直射点将始终保持在赤道。这意味着,赤道地区将终年炎热,两极地区则永远寒冷,此时地球上无四季变化,
【高考真题】
【2017全国卷Ⅲ】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0~11题。
10.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10.B 解析
甲的关键信息是“温暖的海风”和“即将到来的夏天”,说明该地雨热同期,且将迎来夏季;
乙的关键信息是“冬季临近”和“金黄的落叶”,说明该地将迎来冬季且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位于中纬度地区;
丙的关键信息在于“入秋失败”和“四季分明”,说明该地区纬度较低且和乙位于同一半球;
丁的关键信息是“黑夜漫长的季节”“问北望去和极光”,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且此时接近冬季,和乙、丙位于同一半球,因此乙、丙、丁同位于北半球,甲位于南半球。
四人由北到南的排序为丁、乙、丙、甲。故选B。
【高考真题】
【2017全国卷Ⅲ】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0~11题。
10.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11.D 解析
由于甲位于南半球且将进人夏季(南半球夏季为12月、1月、2月),当月应为10月或11月;
由位于北半球的乙已经入秋,丙入秋失败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秋季(9月、10月、11月);
丁所在地已经开始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综合以上分析及备选项可知,当天可能是11月2日,故选D。
【自学窗】 东方智慧——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几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以农耕为基础,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在知识相对贫乏和技术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如何确定何时播种不同种类农作物呢
人们通过观察星空,发现太阳在星空背景中的位置有规律地变化,季节的变化与太阳在星空背景中的位置密切相关。经过长久的观察和实践,人们将农事活动与太阳在星空背景中的位置相联系。为了便于流传和使用,人们将太阳在星空背景中的一定的位置,定为一个节气,用以指导农事活动。
早在商朝,就确定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战国以前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至汉代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制度。
【自学窗】 东方智慧——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我们知道,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地球的公转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在地球上看来,就是太阳在星空背景中通过黄道一周,季节的变化与地球在黄道的不同位置密切相关。黄道的一周是360°,把春分点定为0°,按地球公转的方向,每隔15°定为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图1.19)。二十四节气所确定的一年,与回归年的长短基本一致;每个节气在后来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因而,二十四节气可以作为农事安排的科学依据。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的如此科学的二十四节气制度,在人类文明史中闪耀着东方智慧。不仅黄河流域,我国各地的农事活动多依据二十四节气,直至今天。
这种节气制度还推广到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鉴于对科学、历法、农事指导乃至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导入导学】
【情景材料】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的列表,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现行确立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太阳周年视运动”,也就是太阳黄经度数。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它气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请您说一说。
东方智慧——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现行确立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太阳周年视运动”,也就是太阳黄经度数。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但,因此两者交节时间基本一致。用于指导农事生产活动。
【素养提升】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反映季节时令类 B.反映月相变化类
C.反映气候特征类 D.反映动植物表象类
2.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 B.霜冻期
C.热量 D.光照
1.B 解析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24节气,反映了季节的时令变化;
不同的季节气候特征不同,反映了气候特征变化;
不同节气气候特征不同,动植物的特征表现也不同,也反映了动植物表象;
月球绕地球公转,反射太阳光而形成不同的月相,与24节气无关。选B正确。
【素养提升】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反映季节时令类 B.反映月相变化类
C.反映气候特征类 D.反映动植物表象类
2.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 B.霜冻期
C.热量 D.光照
2.C 解析
与河南、山东相比北京纬度低、热量条件相对好,种植小麦的时间要晚于北京。选C正确。
【素养提升】
3.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两节气日一定相差180天 B.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3.D 解析
图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关于赤道对称(除二分日),因此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D正确;
两节气日相差约180天,“一定”表述错误,A错;
两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不同(除二分日),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不相等,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也不相同,BC错。故选D。
【素养提升】
4.周朝时期,周公在河南登封(34°N)“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日影,定四时”,通过观测一年中每天正午投在地上的影子长度变化来测量二十四节气,其观测结果正确的是( )
A.一年中冬至日杆影最短 B.春分日杆影长与杆高相等
C.每两个节气间影长变化幅度相等 D.杆影变长期间,当地昼渐短
4.D 解析
北半球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杆影最长,A错误。
春分日,在纬度为45°的地区,正午杆影长与杆高相等,B错误。
虽然节气的时间间隔是一样的,约15天一个节气,但影长的变化幅度是不相等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的时段影长变化幅度小,正午太阳高度小的时段影长变化幅度大(见下图),C错误。
登封属于北温带地区,杆影变长期间,太阳高度变小,太阳直射点南移,当地昼变短,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