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学习目标
1.记忆东北地区的范围、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了解影响东北地区气候的各种因素。
3.知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
4.了解东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特点。
基础知识
知识模块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 省、 省和辽宁省。
2.地形特征
(1)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 为主。东部为 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 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 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 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平原。
(2)人们常用“ 、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降水集中在 季,冬季降雪较多。
知识模块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
(1)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 耕作;气候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 影响,容易发生 。
2.农业地位:盛产 、玉米、 、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 、提供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开垦“北大荒”带来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问题:由于大面积开荒,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治理措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 。
知识模块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工业发展的条件: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 、铁、
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重工业体系: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 、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 、建材、 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于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 的现象。
(2)治理措施:国家明确提出要 。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三、随堂检测
1.我国东北三省的行政中心从北到南依次是( )
A.沈阳、长春、哈尔滨 B.长春、沈阳、哈尔滨
C.哈尔滨、长春、沈阳 D.哈尔滨、沈阳、长春
2.在东北地区建立一些农林基地。其主要农产品有( )
A.小麦、甜菜 B.小麦、甘蔗 C.水稻、甘蔗 D.水稻、香蕉
3.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特征是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B.气候冷湿,长冬无夏
C.城市集中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全国重要重工业基地
4.以下属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
A.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 B.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C.作物熟制主要为一年一熟 D.经济作物有大豆、棉花、甜菜等
答案以及解析
1.C
解析:我国东北三省自北向南的省区分别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黑龙江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哈尔滨,吉林省的行政中心是长春,辽宁省的行政中心是沈阳,C正确。故选C
2.A
解析: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发达,由于纬度高,气温相对低,热量不足,适合种植春小麦,甜菜,A正确;甘蔗和香蕉是南方地区的主要产品,B、C、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其地表结构呈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A正确;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B错误;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及主要铁路沿线附近,C正确;该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A错误;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B错误;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农作物一年一熟,C正确;棉花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D错误。故选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