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21: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读图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并能简单评价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4.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7.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8.在思想上认同港澳与祖国内地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文资料掌握港澳的基本概况。
2.理解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教学难点:
1.简单评价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合作模式及新变化。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港澳的风景图片,并出现《七子之歌》和《东方之珠》的音频。)
提问:这两首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两个城市?
讲述: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历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把香港、澳门分别割让给英国、葡萄牙殖民者。现在,港、澳就像两个游子先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
(板书)7.3 “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新课讲授
一、特别行政区
过渡:1842年至1997年,香港为英国占据。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在历史上,曾是舟船过往寄泊处,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此定居,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澳门,1974年,葡萄牙国内革命,1987年4月,中葡之间签定《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祖国迎来澳门的回归,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教师:展示港澳地区地图,找出香港的位置及组成?找出澳门的位置及组成。?
学生:香港:珠江口东岸,北临广东深圳,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澳门:珠江口西岸,北临广东珠海,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教师: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并提出问题:香港和澳门区旗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寓意是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教师总结:
(1)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底色为红色,中有白色洋紫荆花图案,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象征香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洋紫荆花是香港市花,代表香港。花中的五颗五角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
(2)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底色为象征和平与安宁的绿色,上面绘有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则象征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寓意澳门周围是中国领海,寄托着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三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象征澳门特区是由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
(3)互动解疑:“一国”中国是统一的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制”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疑问:什么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好处有哪些
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又促进港澳的稳定繁荣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祖国大陆与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互利互补、互相促进。
教师:展示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与人口数据资料:
算一算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密度,并观对比三地人口稠密程度,发现了香港和澳门有什么特点?
学生:港澳地区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阅读图7.31 香港卫星影响图,说说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
学生: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交错分布。
教师:(2)“上天” —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谈谈你对这种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的看法。
学生:建设高层建筑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填海造地能够扩展生存的空间,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人多地少和问题,但是规划不合理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教师:深入探讨:香港虽然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但是已开发的土地面积不足1/4,在已开发的土地中还保留有大片绿地,针对这种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休憩空间,只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才会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香港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即只有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才是根本之发展。
(板书)一、特别行政区
回归时间
“一国两制”
地理位置和组成
人口和面积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教师:虽然港澳两地人多地狭,但是港澳两地的经济却十分发达。阅读教材P61-63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它们的经济各有什么特点?
(2)这依靠的是什么呢?
师生共同总结
香港的经济特点:
香港和澳门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东方明珠”。
(1)维多利亚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港阔水深,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展示维多利亚港材料)
(2)香港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航运中心。
澳门的经济特点:
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互动探讨:港澳发展经济的条件有哪些?
(1)展示港澳位置图,描述其位置。
学生:香港、澳门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南临南海,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开拓内地市场,利于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是港澳发展的条件之一)
(2)出示材料,: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包括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和促进服务要素便捷流动。
强化粤港澳国际贸易功能集成。包括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
构建粤港澳金融合作新机制。包括推动与港澳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和推动粤港澳投融资汇兑便利化。
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根据CEPA 优惠措施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广州南沙新区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
(学生阅读材料总结::祖国内地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师生共同总结:
深入探究:请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港澳与内地合作,两方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祖国内地:土地、劳动力、资源,并给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香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
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板书)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优势和不足
经济特点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巩固提高
分小组讨论,认识祖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
展示材料:
材料一:“前店后厂”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材料二:随着经济的发展,祖国内地的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香港则重点发展服务业。因此,广东省和香港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
探讨双方的互补优势是什么?
(2)说说在“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对双方各有什么好处
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香港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销售等。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缺乏和香港资源、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使双方实现优势互补,经济共同发展。
(3)说说目前广东省和香港的合作模式与“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的主要差异
总结:广东省和香港的合作是强强合作,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的互换。
追问: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发生的变化。请讨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这种变化反映出祖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已不是单纯的资源和劳动力的提供地,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完成知识结构图。
板书设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