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21:2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4.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5.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6.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
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中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
“我在这头”指的是我在?台湾。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乡愁,走进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
(板书)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新课讲授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台湾问题”,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表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我们从哪些方面说明台湾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地理证据: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血缘证据: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补充: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高山族约占台湾人口的2%。)
文化证据:台湾和福建省都信奉妈祖
历史证据:
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1624年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侵占,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
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这些事实都有力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尽早实现太晚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台湾省的位置。并说明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教师:出示台湾的位置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和澎湖列岛、钓鱼岛。
学生讨论,给出答案。
教师总结:台湾省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
结合台湾省的地形图,以前后桌4人为以小组,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完成下列小题:
(1)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的实地距离。
(2)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随机选择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1)基隆到福州实地距离:5.3cm×50km/cm=265km
高雄到厦门实地距离:5.8cm×50km/cm=290km
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中南部,台湾岛北部为亚热带,南部为热带。
教师:接下来学习台湾的人口分布特征。观察台湾人口分布图,找出台湾岛的人口分布特征。
讲授:台湾省人口约 2300多万,而前面学习过其面积为36000平方千米,请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抢答:约639人/平方千米。
教师总结:台湾省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西部海岸的狭长的平原地带,中东部山地人口稀少。
(板书)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地理概况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教师:接下来学习台湾的地形特征。观察台湾省的地形图,概括出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学生讨论并抢答。
教师总结:台湾的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占2/3),山地分布在台湾岛的东部,统称为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平原狭小(占1/3),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和沿海地区。台湾最大的平原是西部平原,台湾最长的山脉是中央山脉,最高的山峰是玉山。
教师:接下来学习台湾的气候特征。观察中国气候图,找出台湾岛的气候特征。
学生: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展示“台湾岛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同学们根据图总结台湾省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台湾岛年平均气温最小8℃,最大20℃。
台湾岛年降水量最少小于1500mm,最多大于6000mm。
因此台湾岛的气候特征为湿热。
教师:接下来学习台湾的河流特征。观察台湾地形图,找出台湾岛的河流特征。
讲授:根据台湾岛的气候特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
根据台湾岛的地势地形特点,其河流是从中部向四周流,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主要河流:日月潭(台湾最大湖泊)、浊水溪(最长的河流)。
展示图片“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了解台湾有哪些主要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台湾主要有稻米、甘蔗、茶叶、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展示台湾农产品分布图、地形图与气温降水图,分析农产品的分布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中东部山地面积广阔,降水丰富,因此森林覆盖率较高。
教师:PPT中列出台湾的十大经典水果。看看同学们都认识哪些?
同学:草莓、芒果、香蕉、西瓜、葡萄、荔枝、凤梨、梨。
教师:还有两种水果大家都不太熟悉,分别是莲雾和释迦。
教师:根据农矿产品分布图和地形图来分析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讲授:根据台湾地形图可知,铁、铜、锰等金属分布在台湾山脉地区,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而石油、天然气、海盐等分布于四周浅海。
教师结合图讲授:台湾岛内植物数量大,种类多种多样,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种近4000种,其中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过渡】台湾岛被称为“祖国富饶的宝岛”,这是为什么?富饶之处体现在哪里?
教师:将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美称和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方甜岛:由于台湾盛产甘蔗,因此称为东方甜岛,可看出当地气候为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上米仓:由于台湾适宜种水稻,可看出当地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
水果之乡:台湾水果种类多且丰富,可看出气候多样。
兰花之乡:台湾多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
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拥有自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展示野柳地质公园、日月潭景点图片,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
(板书)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地形、气候、河流
2.美丽富饶的宝岛
三、外向型经济
提问:我们身边有很多来自台湾的产品,比如:康师傅方便面、宏碁电脑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品牌产品、商家企业都源自台湾,它们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峡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岸经济共同发展,而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共识。你还知道哪些台湾的著名品牌?
学生:徐福记、永和豆浆、华硕等。
教师过渡:那台湾省的经济如何发展的?
讲授: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因素有哪些?
学生:台湾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其海岛多港口,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教师总结:台湾有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多优良港口,有外国资源注入和政策扶持,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巩固提高
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1.概括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
2.思考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3.按提示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学生按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教授:台湾经济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生产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初级产品),例如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产业类型为原料密集型产业。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90年代,这个阶段是台湾经济飞跃的阶段,加工工业快速发展,工业产品(普通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包括纺织服饰、玩具和众多种类的日用消费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成功改善了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工业从初级加工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发展迅速,产品(高附加值产品)销往全世界,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产品有电脑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等软硬件,产业类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①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②台湾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③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板书)三、外向型经济
1.经济发展的历程
2.经济发展的特点
3.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完成知识结构图。
板书设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