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21:3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4.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青藏地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上面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底和盆地,因此“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那么你所了解的青藏有哪些自然特征呢?
学生:谈论各自外出的见闻,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教师:课件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表现青藏地区特征。
过渡: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板书)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新课讲授
一、世界屋脊
教师:展示青藏高原范围和位置图,引导学生读图回答问题:观察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描述其范围。
学生:读图分析,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的西部。
2.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分析,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横断山脉以西。
教师:穿过青藏高原的主要纬线:30°N,40°N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雪山连绵的景观图,提问这样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引用气温每升高1000米降低6摄氏度,推测出青藏高原的“高”。
教师:展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归纳本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并说明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
学生:学生读图,找岛并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在图上的位置,说出本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并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教师:出示我国地势剖面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高大的高原。
总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教师:出示青藏高原的景观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湖泊星罗,沼泽连片
学生:欣赏青藏高原景观,将知识转化成感性认识
教师:展示青藏高原地形图,引导学生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
学生: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并是这些河流的发源地。
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第三大咸水湖——纳木错
教师:为什么青藏高原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
出示澜沧江源头、长江源头等
教师: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拉萨和成都两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
(1)两地(同纬度附近)气温有何差别?什么原因造成的?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
(3)请归纳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生:
教师:拉萨常年温度较低,降水少,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成都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青藏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什么?哪种资源比较丰富?
学生: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冬寒夏凉,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教师: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时间:暑期,交通工具与线路: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同学们以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3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棉衣: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
防晒物品: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
教师:展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
补充介绍:(1)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如茵,毡房点点,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副动人的雪域牧场风光花卷。
错那湖是高原淡水湖,汇聚了唐古拉山脉南部的许多山溪,生态环境良好,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美丽。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泊,周围高山环抱,水色青绿,碧波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湖畔绿茵如毯,野花竟开,羊群如云,充满了诗情画意。
可可西里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教师: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牦牛毛长皮厚,体矮身健,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教师:因为青藏地区的气候寒冷,高山草甸分布广泛,只能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平原地区的畜种一般不能。
教师:展示中国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请读图找出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的两大牧区,并找出其主要的畜种。
生: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牦牛、藏绵阳、藏山羊。
教师:(再次展示牦牛图片)毛长皮厚,是为了能够抵御寒冷;体矮身健,是为了方便爬山负重。请思考青藏地区为何不能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生:因为海拔高,气温低,不能满足种植发展。
教师:但是我们仍然在这里能找出部分种植业的分布。展示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读图找出分布的作物及主要分布地区。
生:青稞、小麦、豌豆;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教师: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高的地区以青稞和小麦为主,也种植豌豆,海拔低的地区,以水稻、玉米为主。
湟水谷地---以青稞和小麦为主,也有一些豌豆。
教师:那么河谷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教师总结:这里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形平坦,土质较肥沃,水源充足。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是我国青稞的高产区。
教师:深受高寒影响的农业影响了这里的饮食,这里的主食是糌粑,使用青稞、豌豆制成的;牛羊肉也是餐桌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爱喝用青稞酿造的青稞酒,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三)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雅鲁藏布江谷底图片和资料,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5分钟时间从以下是三个方向进行分析,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底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阅读图9.5,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底发展农业所具备的热量条件。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底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底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从不同方面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1.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与拉萨纬度相当,海拔比拉萨低1500~2000米,根据“海拔每下降100米,气温升高约0.6℃”计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比拉萨市气温大约高9~12℃。夏季拉萨市7~9月平均气温约15℃,同期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月平均气温超过20℃,与成都平原的春秋气温接近。所以,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2.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夏季有降水,加上紧靠河流,方便引水灌溉,水源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3.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完成知识结构图。
板书设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