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解读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解读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6 10: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生命的诗意
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
蒋勋:所谓诗,其实也就是生命里的感触,然后像玩一样地玩一个东西。有了这种丰富感触,认真去“玩”,品尝个中滋味,就是诗人了。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 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 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我们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经典永流传》
陶渊明
曹操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一、单元导入
三山五岳巍峨挺拔,丝路绵延共通古今。这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土地,一方土
地有一方土地的灵秀。塞上风和,快马扬鞭驰骋绿浪;江南日丽,画船听曲漫饮春茶。五千岁月书就的画卷上,群星璀璨,各显神通。圣人传我仁礼,诗词塑我浪漫,看我天山雪,捧我东海水,飞天揽月,入海骑鲸。本单元让我们走进古诗词,跟着古人看看这大千世界,感受生命孕育的蓬勃诗意。
二、学习活动
1.披文入情
初读: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理清楚每首诗词的意思,熟读背诵。
再读: 品味朗诵,赏析古诗词的音韵美,理解诗歌情感。
三读: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在诵读中加入个性化理解。
2.自主探究
借助文本资源,了解诗词创作背景,根据诗歌意境自主设计配乐和插画。
单元导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程目标而设计的学习单元。本单元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单元聚焦“生命的诗意”,汲取古人智慧,借先贤文论诗论,解读诗词潜藏的伟大人格、生命情调与精神气质。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词文化,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教师教学要服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充分考虑学习情境,有效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性学习,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古诗词单元,以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双线
索进行设计,单元选文为魏晋时期、唐朝、宋朝等三个时期的诗歌作品以生命的
诗意为主题,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以此为契机,学习中华古诗词,
让学生以一种更集中的方式,探究古诗词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蓬勃的生
命力,聚焦生命的诗意,取法千载经典,汲取古人智慧,感悟其静穆冲和的伟大
力量;在浮躁的社会里烛照自己的内心,品读诗词的趣味,享受生命的丰盈。发
挥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
学情分析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欲高涨,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古诗词鉴赏
能力具有差异性,所以应该在古诗词单元学习中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尽
情表现他们的个性魅力。通过古诗词的充分学习,让学生接触来自各个时代的声
音,聆听我们中华历史上大师们的人生智慧,激发个性创作的灵感。
文化
目标
思维
目标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创作文学短评。
语言
目标
疏通诗歌大意,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建构运用
发展提升
传承理解
单元目标
通过学习本单元经典诗歌作品,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审美
目标
鉴赏创造
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品味涵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3. 尝试创作诗歌、撰写文学评论,分享交流自己从古诗词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不同的心情的手法,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丰富学生文学审美体验,拓宽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难点
学习篇目
篇目 作者 体裁 写作时代 主题
短歌行 曹操 古体诗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 诗意人生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古体诗 东晋末年、官场黑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古体诗 开元盛世、受到排挤 登高 杜甫 七律 国家衰败、漂泊流离 琵琶行 白居易 古体诗 遭遇贬谪、漂泊流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词 遭遇贬谪、壮志难酬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词 国难当头、壮志难酬 声声慢 寻寻觅觅 李清照 词 亡国丧夫偏居、怨苦凄悲
《忧与归:不同的人生抉择》
“忧”与“归”分别为曹诗和陶
诗中的诗眼,围绕其展开诗歌学
习与鉴赏,体悟不同诗人的思想
情感和人生追求。
《归园田居
(其一)》
《短歌行》
2 课时
学习板块一
魏晋亦风流
《失意境遇中的诗意生命》
通过摘取三首诗中的关键句,重
点欣赏其中的景物描写段落,结
合诗人的生命遭际,理解诗歌中
隐含的人生感慨,分析诗歌体裁
与诗人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感
受三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遭遇
中,寄托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和态
度。
《梦游天姥
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
4课时
学习板块二:
三星映全唐
《词风相异情思异》
三首宋词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
风格。通过群词阅
读,分析诗歌中典故的内涵及其
对主旨表达的作用,理解诗人借
助典故委婉表达的情志,探析诗
人的艺术表现手法,体悟诗歌营
造的氛围与意境。品赏其不同的
词风特点,体会词作在表现词人
情感和营造意境上的异同。
《声声慢》
《念奴
娇·赤壁怀
古》
《永遇
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3 课时
学习板块三:
铜琶红牙板
《激扬文字》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或者创
作诗歌,表达自己对生命诗意的
认知,分享交流,学习借鉴,完善
自己的作品,参加本班公众号“诗
香致远”专栏评选。自主构建本单
元内容,内化沉淀。
成果展示
1 课时
学习板块四:
评古看今朝
学习任务
一、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人理解作品。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
二、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组织一次班级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典诗词在小组内朗诵。朗诵前,要反复揣摩其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朗诵脚本;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学习借鉴。
2.每个小组推举代表参加班级朗诵会。可以为诗词配上合适的乐曲和图片,增强朗诵效果。
三、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田园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通感、比喻、拟人)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任务分解(任务、问题、活动、要求)
任务一 问题 活动 要求
诵读 背诵 默写 本单元8首(篇)古诗词都属于课标要求必背篇目,因而背诵、默写的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背诵、默写任务,需要计划、方法、技巧和反复巩固。 一对一帮、组内互比、班内竞赛 1.利用语文早读课反复自由地诵读。
2.要在理解诗词语义的基础上背诵、记忆。
3.各小组相互交流诵读、背诵、记忆的技巧和方法,组内采取一对一的互助。
4.各小组自行组织组内背诵、默写比赛。
5.单元教学结束后,班级组织本单元诗词默写比赛,以组为单位评出一二三等奖。
任务分解(任务、问题、活动、要求)
任务二 问题 活动 要求
诗歌鉴赏交流 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本单元各诗词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课堂交流、成果汇报 1.单元教学结束后,请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每个人形成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文字,然后与同学交流。
2.利用课堂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每人不超过5分钟,交流后,各小组形成小组学习成果汇报,2500字以上,word文档提交老师。
3.必须针对问题;回避问题需重做。
2.本单元各诗词的创作背景如何?诗人有什么特殊遭遇?这种遭遇如何体现在作品中? 3.本单元哪位诗人的人生际遇让你感慨最深?哪首诗词的内涵对你启发很大? 任务分解(任务、问题、活动、要求)
任务三 问题 活动 要求
班级 诗歌 朗诵 会 1.如何揣摩古典诗词的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 古典诗词朗诵会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典诗词在小组内朗诵。朗诵前,要反复揣摩其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朗诵脚本;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学习借鉴。
2.每个小组推举代表参加班级朗诵会。为诗词配上合适的乐曲和图片(制作PPT),增强朗诵效果。
2. 如何设计朗诵脚本?重点设计什么? 3. 如何选用或制作诗词朗诵的配乐和PPT。 任务分解(任务、问题、活动、要求)
任务四 问题 活动 要求
写作 文学 短评 1.本单元每篇诗词各表达了怎样的的意蕴?请任选一首详细分析。 文学短评写作 1.每个同学任选本单元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2.短评题目自拟,作文纸写作。
2.本单元每篇诗词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首详细分析。 通读 自主品味 读懂诗意 第1课时 疏通八首诗词大意,总结八位诗人的人生境遇,体味生命诗意。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第2课时 单篇精读《短歌行》,学习典中显志。
诵读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3课时 单篇精读《归园田居》,缘景明情。
赏读 鉴赏品析 解读诗法 第4课时 单篇精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读会情。
第5课时 单篇精读《登高》,体会人生之“悲”。
第6课时 单篇精读《琵琶行并序》,体味天涯沦落。
第7课时 单篇精读《赤壁怀古》,体会借古抒怀。
第8课时 单篇精读《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用典。
悟读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9课时 单篇精读《声声慢》,感受无限之愁绪。
撰写诗评 第10课时 单篇自主赏读,创作诗歌短评,制作班级诗话。
自主赏读诗词
例赏《琵琶行》,认识文学短评
选择切入点,学写文学短评
创作诗歌短评,制作班级诗话
创设诗歌情境
汇总表格,知人论世
映射文本,体悟情感
创设情境,以意逆志
缘景
明情
诗词
诵读会
诵读展示,各显神通
对比鉴赏,感受情感
学会用典,借古抒怀
第二课时借典抒怀
第七八课时诵读体味
第一课时疏通诗意
第三四课时鉴赏诗法
品读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第十课时撰写诗评
第五六九课时主题总结
鉴赏
品析
总结人生失意
品味生命诗意
以读会情
数典明意
找寻意象,解读典型
描绘画面,体会意境
置身诗镜,缘景明情
典为何物,辨明原旨
用典何故,解读意旨
用典何效,品味妙旨
制作诗意卡片
制作卡片,疏通诗意
组际交流,质疑解惑
规律总结,解诗家语
单元框架:本体·任务·情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提问法
展示法
比较式阅读法
小组自主研讨法
【诵读体会】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诵读展示篇目(8选1),确保每篇都有交流研讨,感受作者思想情怀。
【知人论世】
从知人论世专题切入,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交流探讨、分工合作,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教材注解、学案资料、工具用书等,运用比较式阅读鉴赏方法完成单元任务。
(提示:可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代表作、作品风格、思想情感、历代评价等方面查阅整合)
【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自己擅长或爱好绘制表格或思维导图,可多种形式呈现,选派代表上台讲解。
发表对诗人生命的诗意的认识与对自身生命现实的思考。
课前活动
在班级里成立诗词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首诗歌,组内合作,解决疑难,制作“诗意卡片”,并推选代表进行展示讲解,帮助同学疏通诗歌大意。
篇目:
重难点字词:
诗歌内容:
学习支架:“诗意卡片”基本内容
活动一 卡片展示,疏通诗意
活动二 组际交流,质疑解惑
活动三 规律总结,解诗家语
课中活动
活动一 卡片展示,疏通诗意
以小组为单位,为选择那首诗,创意制作“诗意卡片”,帮助同学们扫除文言障碍,疏通诗歌大意,并尝试用几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利用智慧课堂投屏功能,将小组制作的“诗意卡片”投在智能白板上,由小组代表讲解重难字词,扫除文言障碍,分享诗歌内容。
活动一 卡片展示,疏通诗意
学生作品
写作背景
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朝代 作者 简 介 时代背景 思想情感 生命的思考
自我领悟
魏 晋 曹操
陶渊明
字孟德
开创建安文学
《观沧海》《龟虽寿》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欲举兵南下,将才短缺,一愁莫展
愁时光流逝
负豪情壮志
忧功业未成
思求贤若渴
志存高远
要成就大业
逆难而上
名潜
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
生逢乱世
当朝风气腐败
出仕厌恶官场
不为五斗米折腰
辞官归隐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喜爱自由
归隐是精神胜利法做人顺心而为
学会以退为进
容易消极无为
写作背景
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朝代 作者 简 介 时代背景 思想情感 生命的思考
自我领悟
唐 朝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青莲居士 诗仙
浪漫诗人
诗风雄奇豪放
飘逸洒脱不羁
长安被权贵排斥
政治失意苦闷
认清当朝荒淫腐朽
傲岸自信
蔑视权贵
不卑不亢
向往自由
杜少陵 杜工部
现实主义 诗圣
诗风抑扬顿挫
盛唐转衰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百姓疾苦年老多病漂泊异乡
忧国忧民
漂泊之苦
年老多病之愁
字乐天 香山居士《长恨歌》
《琵琶行》
藩镇当权上表得罪权贵,被贬江州,路遇落魄琵琶女
贬谪苦闷
压抑惆怅
离情别恨
自我悲伤
个人命运与国家关系
生命衰弱顽强抗争,自我劝勉
为国赤城屡受打击
不应泄气,妄自菲薄
写作背景
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朝代 作者 简 介 时代背景 思想情感 生命的思考
自我领悟
宋 代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文学书画美食家
东坡居士 豪放派
意境开阔雄浑
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年岁渐老功业未成
人生易老之叹
仰慕功名
壮志难酬忧愤
人生短暂的旷达
号稼轩 豪放派
爱国词人
词热情洋溢 慷慨激昂
认清政治斗争险恶
一生一心抗金
对当权冒进忧心
渴望建功立业
不为重用愤慨
壮志难酬不平
易安居士 婉约派
崇尚典雅情致
善用白描 语言清丽
金兵入侵
国家动乱
丈夫病亡
晚年漂泊
亡国之恨
夫亡之悲
漂泊之苦
衰老憔悴之愁
人生不顺十有八九
郁郁寡欢还是志士抗命?懂得放下也是一种智慧,要积极上进乐观旷达。
爱国担当,牢记初心,矢志不移,满怀激情忠心报国。
百愁缠身莫颓废
乐观自信万事解
政局动荡:人生不顺 仕途多舛
颠簸流离 国破家亡
个人与国家紧相连
泪水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不过泥泞。
与其困苦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
和平盛世:我们生在红旗下,我们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如果信仰有颜色,就是那一抹中国红。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自我领悟与人生追求
专题 朝代 作者 简介 时代背景 作品 风格 生命态度 精神追求 生命思考
自我领悟
生命的诗意 ↓ 知人论世 魏晋 曹操
陶渊明
唐朝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宋代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参考样式二、绘制大单元表格
活动二 组际交流,质疑解惑
组际互换“诗意卡片”,围绕卡片上的内容,对于展示中未提及或是讲解不明的的字词句,进行质疑再解读,举一反三,追求对诗歌大意进行深度解读。
活动二 组际交流,质疑解惑
示例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作动词,意为“遮蔽”,难点字词,易被关注。但对应的“罗”字,却容易被忽略,根据诗歌对仗的特点,“罗”也应为动词,意为“罗列”。
活动三 规律总结,解诗家语
小组合作研讨,在疏通本单元的诗歌大意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诗歌语言和白话文的区别?请尝试从语法角度,总结诗家语的语言规律,并举出实例。
学习支架
活动三 规律总结,解诗家语
诗的艺术语言,具有含蓄性,跳跃性,凝练性。
“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言的。即无法,无理,无言。”
省略性。“慨当以慷”,省略了主语“我”。
倒装性。“慨慷”应作“慷慨”。
古今异义。“慷慨”译“歌声激越不平”,今义“大方”。
无义衬字。“慨当以慷”,“当以”,无实义。
活动三 规律总结,解诗家语
以“慨当以慷”为例
总结
读懂诗歌大意是鉴赏品析诗歌的前提,但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诗人常常会对诗歌的语言作一定的变形处理,所以掌握“诗家语”的语言规律,关注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疏通诗歌大意,是解读诗歌的关键和基础。
针对同学们展示的情况及时分析补充、总结反思,充分肯定同学们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研讨取得的成果,尊重每位同学对生命的思考独具个性的见解。
引导同学们要多用、善用比较式多角度的阅读方法来鉴赏诗词,把握诗歌内涵。系统掌握古诗词必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探讨能力,发展与提升思维素养。
【知识拓展】
运用比较式方法阅读鉴赏诗词,除了从知人论世方面切入,还可以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手法技巧、思想情感等角度切入,可以分版块、分专题进行比较分析,充分感受诗词的语言、节奏、音韵、意境之美。更快更好把握诗歌内涵,体察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意境壮阔、风格豪放,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时光流逝,功业未成,却举杯邀月,看淡世态,选择洒脱旷达过余生。
示例: 感受苏轼的生命状态与精神追求
思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否表达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思想?如何理解?
他一方面仰慕周瑜、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主观上是积极进取、乐观旷达的。
示例:生命的思考与自我领悟
自我思考与感悟
当你觉得生活实苦,不妨看看苏轼吧:
看他如何在凄风苦雨的黄州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看他从翰林学士到狱中囚犯,再到东坡躬耕,却仍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勇气,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重要的是,他心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向往,他说“人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不曾有一日厌世逃避,而是能说服自己,怀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冀——扎根人间烟火气,从中探求快乐之道。
苏轼的价值更在于,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让自己快乐。
【单元主题透视】
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