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5 18: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背景: 的诞生,其标志是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建立。
(2)目的:防止 独裁。
(3)内容
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的政治制度。
③规定实行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4)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 的进步意义。
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
(1)开始:辛亥革命后。
(2)转折: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和 被镇压。
(3)失败: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 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影响: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但不久被迫取消帝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
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
(1)开始:1928年。
(2)表现
①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3)实质:一党专政。
(4)结束: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 ,取代国民政府。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建立: 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3)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 、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
(4)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 政权的尝试。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1)措施
①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 ”原则。
(2)作用: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人民政权
(1)举措
①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②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 。
(2)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知识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基础: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确立: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3)性质:是以 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4)作用: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5)挫折: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6)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内容
① 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 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3)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 ”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4)完善
①改革开放后,该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②2013年11月,中共 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③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能力提升】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帅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同时又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旨在( )
A.加速清朝统治垮台 B.维护总统的核心地位
C.完善宪法修订程序 D.防止袁世凯独断专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上述条文( )
A.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B.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3.1912年,中国封建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是,袁世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之后,就千方百计摧毁辛亥革命的成果,实现独裁统治,逐步恢复帝制,建立袁氏朝廷。这一现象( )
A.体现传统观念依然深厚 B.说明民众民主意识薄弱
C.导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 D.反映帝国主义保守态度
4.民国初年,随着第一届国会选举的进行,一时间林林总总的党派团体纷纷涌现,政纲宣言令人眼花缭乱,竟至“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政党政治的活跃体现出( )
A.民国时期基本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B.国民革命的高潮加速到来
C.南京临时政府取得了正统的地位 D.宪政活动拥有一定社会基础
5.曾于1912年担任江西众议员的文群后来回忆说:“当时议员中除极少数留学欧美者曾目击彼邦国会实况,研习英儒洛奇诸人学说,或服膺美国杰弗逊等言论以外,其他多数议员对于民主制度实尚隔膜,其中虽有不少留学日本者,而当时日本亦并无民主规模可资学习。”在此,文群意在( )
A.强调民初实施宪政的人才匮乏 B.指出民初议员分配的地区不均
C.否定民初实行宪政的迫切需要 D.主张议会制度当效法欧美模式
6.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训政纲领》规定:中华民国于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利,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这意味着( )
A.主权在民思想得以体现 B.民众的基本权利被剥夺
C.三民主义学说得到贯彻 D.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
7.1941年年初,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众性的民主选举运动在边区各地开展起来。在选举中,边区各阶级的选民投票率平均达80%,选出了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基本上贯彻了“三三制”原则。这一做法( )
A.目的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B.激发了群众建立新中国的热情
C.背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 D.推进了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 )
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
答案以及解析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1)资产阶级共和制度(2)袁世凯(3)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4)君主专制制度
2.(2)二次革命(3)国民党
3.(2)监察(4)总统府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2)1931(3)工人(4)人民革命
2.(1)三三制
3.(1)人民政府
知识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2)1954(3)人民代表大会(4)人民
2.(2)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十八;中国共产党
【能力提升】
1.答案:D
解析:根据“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帅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同时又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D项正确,排除B项;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A项;C项不是主旨,主旨是限制总统权力,排除C项。故选:D。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可以看出是要求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进行制约,结合书本知识我们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度集中,D符合题干要求;ABC选项都是对题干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袁世凯并不满足,千方百计摧毁辛亥革命的成果,实行独裁统治以至于着手恢复帝制,这体现了传统封建观念依然浓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民主意识,排除B项;“导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帝国主义保守态度,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年,党派团体纷纷涌现,挂一党籍现象较为普遍,这体现了民主宪政活动的活跃,也反映出宪政活动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基本实现”的说法不符合民国初年的史实,排除A项;国民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南京临时政府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议员中除极少数留学欧美者曾目击彼邦国会实况,研习英儒洛奇诸人学说,或服膺美国杰弗逊等言论以外,多数议员对于民主制度实尚隔膜”可知,民国初年,在推行宪政过程中,相关的人员人才较少,多数人对于什么是民主政治并不了解。由此可知,文群意在强调民初实施宪政的人才匮乏现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区的不均,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才缺少,不是否定民初实行宪政的迫切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主张议会制度当效法欧美模式,故D项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以及“以政权付托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这将属于人民的权利转移到国民党中央,名为“代行”“付托”,实为剥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实,排除。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A.错误,三三制的目的是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B.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C.错误,材料“三三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材料“在选举中,边区各阶级的选民投票率平均达80%,选出了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反映了三三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D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享有和平和繁荣”“在新中国少数民族……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表明,其赞赏的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新中国的民族政策,A项正确;题干与基层民主无关,B项排除;题干中没有提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排除;题干涉及的是民族政策,而不是统一战线,D项排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