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前导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前导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5 18: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基础知识】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含义:指以____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___人。
(3)特点:从事____和采集,过着____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____。
2.新石器时代
(1)含义:指距今约1万年前进入的以____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特点
①已经大量使用____,开始从事____,饲养____,生活逐渐稳定。
②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____的发展基础。
(3)主要遗存及其特征
时间 文化遗存 分布位置 特征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____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典型器物是__ __,以____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
____文化 长江下游 居民种植____,并且掌握了__ __技术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代表器物是____,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都出土了精美的____,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3.中国原始社会的组织演变
(1)阶段演变:原始社会的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
①时间:____时代晚期出现。
②特点:____低下,氏族成员共同____,成果____。
(3)父系氏族社会
①时间:____时代晚期出现。
②特点:社会____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___出现;____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____阶层出现;人类即将迈入____的门槛。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
(1)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____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2)五帝中的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通过“____”继承王位。
(3)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____的初始形态。
2.我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建立
(1)时间:约公元前____年,禹建立。
(2)地位:我国最早的____国家。
(3)政治特征
①____制代替了____制;____是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夏朝社会仍然是____;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____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4)夏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____遗址。
(5)灭亡:约公元前____年,被商汤所灭。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____年。商朝都城多次迁移,后定于殷,故称殷朝。
(2)建立者:____。
(3)特征
①文化: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____,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②经济:殷墟遗址出土了许多____,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③政治:商朝国家机构完善。____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____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的管理实行____,____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____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4)商朝势力范围:东到____,西及____,南跨____,北至____。
(5)灭亡:公元____年,周武王率众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2.西周
(1)建立时间:公元____年。
(2)建立者:____。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政治制度:西周实行____与____。
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②作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解决了____在____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5)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____”;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3.商周的社会经济——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____是基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___农具极少。
(2)手工业:____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大量的青铜器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跟踪训练】
1.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原文明占据主导 B.早期国家雏形产生
C.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史记 五帝本纪》曾记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
A.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 B.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C.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 D.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
3.古史相传,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舜年老时,也用同样的办法将权力传给禹。这种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方式( )。
A.盛行于新石器时代 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带来了阶级的分化 D.导致“家天下”现象出现
4.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 夏本纪》写道:“帝禹以天下授益……益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 燕策一》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启用武力夺取王位 B.益将王位让于启
C.启最终继承了王位 D.禹直接传位于启
5.“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 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6.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郡县制遭到破坏 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7.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 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D.强化诸侯的归从意识
8.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知识】
一、1.(1)打制 (2)北京 (3)渔猎 群居 用火
2.(1)磨制 (2)①陶器 原始农业 家畜
②多元一体
(3)仰韶 彩绘陶器 粟
河姆渡 水稻 养蚕缫丝 黑陶 玉器
3.(2)①旧石器 ②生产力 劳动 共享
(3)①新石器 ②贫富分化 部落联盟 私有制
权贵 阶级社会
二、1.(1)黄帝和炎帝 (2)禅让制 (3)国家
2.(1)2070 (2)奴隶制
(3)①世袭 禅让 夏王
③聚族而居 直接
(4)二里头 (5)1600
三、1.(1)前1600 (2)汤 (3)①占卜记录
②青铜器 ③商王 尹 内外服制 内服 外服
(4)大海 陇山 江汉 燕山
(5)前1046
2.(1)前1046 (2)周武王 (4)分封制 宗法制
②统治阶级内部 权力 (5)国人暴动 犬戎
3.(1)井田制 青铜 (2)青铜铸造
【跟踪训练】
1.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材料意在说明中华文明的来源包括了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占据主导”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项;早期国家雏形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族形成的过程,并不能体现华夏认同观念,排除D项。故选:C。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和“‘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邦国”的血缘宗法特征也是相当突出的,“邦”作为早期国家的总称,其血缘性是相当明显的,所以万邦时代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尧年老时……将权力传给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方式是禅让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B项正确;尧舜禹时代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禅让制,和阶级分化无关,排除C项;“家天下”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其特点是世袭制,而材料强调的是禅让制,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两则史料都可说明最后是启继承了王位,故选C项;A项与《史记》的记载不符,排除;B项与《战国策》的记载不符,排除;D项与《史记》及《战国策》的记载皆不符,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得出商代推行神权政治和内外服制度,商代相较于夏代,在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排除A项;商代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商王朝推行神权政治,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有机结合,但“开始”之说与史实不符,且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作为诸侯,郑庄公的种种行径:“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说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已被破坏,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不是郡县制,A项错误;B项错在“开始”;D项“彻底”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选C。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仅新诸侯即位时盟誓,而且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周天子通过经常性的盟誓活动让诸侯宣誓效忠,目的是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强化诸侯的认同和归从意识,D项正确;异姓诸侯不属于宗族内部,排除A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排除B项;盟誓活动并不能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A.题干反映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在诸侯墓中出土,这说明春秋时期等级制度的破坏,宗法制度是关于血缘继承的制度,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B.春秋时期分封制度走向瓦解,但是“崩溃”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错误;C.春秋时期传统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但是“颠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C错误;D.结合所学可知,周礼规定天子与诸侯使用的鼎数量和规格不同,以维护分封制下等级秩序,材料中诸侯墓出现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正确。故选:D。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