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冲刺特训卷(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钵子(bō) 褴褛(lǚ) 萦绕(yín) 娴熟(xián)
B.凹陷(āo) 富裕(yù) 翡翠(fěi) 吞噬(shì)
C.追悼(dào) 急遽(suì) 掺和(chān) 日晷(guǐ)
D.宪兵(xiàn) 温馨(xīn) 缰绳(jiǎng) 账簿(b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文献 占拒 清脆 控制 B.小贩 挪移 依畏 哀思
C.严峻 执行 肿胀 鞭炮 D.恐布 单调 领域 倾覆
3.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端午吃粽子(万事如意) B.建筑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
C.过年吃鱼(年年有余) D.中秋吃月饼(幸福团圆)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今天的雨好大啊!
B.门前流水尚能西! 虎毒尚且不食子。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我不喜欢吃甜的,但西瓜除外。
D.因风飞过蔷薇。 因为经历过坎坷,所以更珍惜安稳的生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B.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C.我望着浅笑盈盈的您,一字一顿地念着“方—老—师”。
D.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题目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用插叙的手法反复强调父亲的忌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表里的生物》一文中童年的“我”是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D.《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的判断有相同的地方,即认为一天之内,太阳离人有远近之分。
7.文文想在习作的开头说明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引用下面的名句( )最恰当。
A.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B.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二、句子练习
8.按要求写句子。
(1)波义尔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缩句,缩到最简)
(2)小狐仙平时都是住在牛棚里的。(改为反问句)
(3)“我没说我不喜欢。”玛琪急忙说。(改为转述句)
(4)请将下面的毕业赠言补充完整。
您是春雨, ;您是阳光, ;您是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您眼角的皱纹,有一条为我们而生;您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们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不就是您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的写照吗?在这离别之际,我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9.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自启动以来,有市民近8万名报名参加。②5月27晚的终极赛场上,年纪最小的选手仅8岁,可他能背诵近700首左右诗文。③大赛中,他一路战胜了许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最终获得“诵读榜眼”。④而“诵读状元”和“诵读探花”都是80后人民教师。⑤这次大赛,在我市掀起了一场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把 和 调换顺序。
(2)第②句语义重复,应删去“ ”。
(3)第③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 ”。
(4)第⑤句词语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
三、填空题
10.读拼音,写字词。
干cuì 花ruǐ zhēng jiǎo bō li
躲bì 领yù qiū yǐn pái huái
11.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重( )天( ) ( )可( )议 司( )见( )
五( )四( )
(1)类似画“_____”的含有数字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一个: 。
(2)时间流逝本就是 的平常现象,朱自清却能写得如此感人。(选词填空)
12.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2) ,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3)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燮《竹石》)
(4)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若到江南赶上春,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6)《淮南子》是这样看待变革创新的:“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鸺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本文选自《 》,孟子被尊为“ ”。
14.“通国之善弈者也”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的意思分别是 , 。
15.①文中的“ ”说明了两个人的学习结果。②文中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 ,而后一个人 (填成语)。③选文告诉我们 。
16.“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 )的语气。
A.语调上扬,读出反向
B.语调舒缓,读出疑向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潸潸(shān juān)了。
17.文段选自《 》,作者是 。
18.请将括号内不正确的拼音用斜线(\)划掉。
19.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明了
21.联系生活实际,请写写你对时间的理解。
阅读理解。
失败是个未知数
你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达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争不到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头,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的道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了。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整旗鼓,终于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
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22.本文在论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比喻,如以“ ”来比喻人生受挫折;以“岔道”“分出两条路”来比喻 。
23.文章用“你认为对吗”这个问句收束全文,其表达作用是( )
A.照应开头,引人思考。 B.照应结尾,揭示主旨。
C.设置悬念,拓开话题。 D.照应开头,完善结构。
24.文章列举了什么事例?以此来证明什么道理?
25.作者为什么说“失败是一个未知数”?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天地。
近年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面对灾难,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爱心人士、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一个大国的井然有序令无数外媒叹为观止。作为一名小学生,面对疫情期间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学习方式,面对人类还没有攻克的新冠病毒,面对科技强国的使命……你有什么心愿和想法吗?请你写一篇作文,表达出你的心愿。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萦绕(yín)——yíng
C.急遽(suì)——jù
D.缰绳(jiǎng)——jiāng
选项B读音全都正确,因此选择B。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占拒——占据:据有或用强制性手段取得。
B.依畏——依偎:紧挨着;亲热地靠在一起。
C.正确。
D.恐布——恐怖:因受到某种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3.A
【详解】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
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风俗寓意的了解。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
A.不恰当,端午吃粽子寓意:1、是纪念屈原;2、求子,人们互赠粽子寓意是求子;3、有“光宗耀祖”的寓意,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着“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粽子;4、“功名得中”的寓意,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取功名。
B、C、D恰当。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辨析。
A.“雨雪霏霏”的“雨”意思是下雨,落下;“今天的雨好大啊”的“雨”意思是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意思不同;
B.“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尚”的意思是尚且、还能。“虎毒尚且不食子”的“尚”的意思是尚且。意思相同;
C.“但爱鲈鱼美”的“但”的意思是只。“但西瓜除外”的“但”的意思是不过,可是。意思不同;
D.“因风飞过蔷薇”的“因”的意思是依,顺着。“因为”的“因”的意思是理由。意思不同。
因此选择B。
5.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提示语在引语中间:前后引语各位于一组引号中间,提示语后面使用逗号。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后面应该使用逗号,选项使用有误。
B、C、D三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因此选择A。
6.B
【详解】考查了体会文章的主题、课文理解。
A、C、D正确。
B.不正确,《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遇难后的回忆,表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并没有反复强调父亲的忌日。采用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没有用插叙的手法。
7.C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A.“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鸟如果想展翅高飞,那就先要学会如何振动自己的翅膀;人如果想上进,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
B.“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的方法是在于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由浅入深,读熟之后在认真去思考。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出于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话的意思是: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根据句子意思,结合题目要求,文文想在习作的开头说明“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应该引用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故选:C。
8. 波义尔是化学家。 难道小狐仙平时不都是住在牛棚里的吗? 她没说她不喜欢,玛琪急忙说。 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波义尔”,谓语是“是”,宾语是“化学家”。
(2)本题考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
添加“难道……不……吗”,结尾用问号。
(3)本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根据以上方法,原句应将冒号和前引号改为逗号,删去后引号;将“我”改成“她”。原句应改为:她没说她不喜欢,玛琪急忙说。
(4)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根据是给内容“您是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可知,“遮风挡雨”是用来形容“大树”,指大树的作用,我们在填写横线上的内容时,要结合给出的前半部分进行填写。如:您是春雨,润泽了我们的心田;您是阳光,照亮了我们的人生等等。前两个横线上填写的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9. 市民 近8万名 近/左右 的称号 一场 一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把“市民”和“近8万名”调换顺序。
(2)第②句语义重复,把“近”和“左右”删去其中一个。
(3)第③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称号”。
(4)第⑤句词语搭配不当,应把“一场”改为“一股”。
10.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脆、蕊、蒸、饺、璃、避、域、蚯、蚓、徘、徊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1. 见 日 不 思 空 惯 湖 海 三头六臂 司空见惯
【详解】考查了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词语的仿写。
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
(1)“五湖四海”是含有数字的词语,类似的词语有很多,如:五颜六色、一干二净、一举两得。
(2)形容时间流逝是非常平常的现象,应选“司空见惯”。
12. 及目中则如盘盂 何当金络脑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今夜月明人尽望 千万和春住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详解】考查了根据文言文默写、名言警句、诗歌默写。
(1)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全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3)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4)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5)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13. 孟子·告子上 亚圣 14. 助词,的 代词,指鸿鹄 15.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16.A
【解析】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该文章题目是《学弈》,选自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1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通国之善弈者也: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助词,的。
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 代词,指鸿鹄。
15.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①文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说明了两个人的学习结果。
②从“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鸺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可知文中两个人的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而后一个人三心二意。
③选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16.本题考查了朗读语气。
结合内容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他的智商比不上另一个人吗?是反问句,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17. 匆匆 朱自清 18.jìn juān 19.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月亮弯了,有再圆的时候;星星睡了,有再醒来的时候。 20. 比喻 时间消逝得很快,无声无息的。 21.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解析】1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段选自《匆匆》,作者是朱自清。
18.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禁:jìn,明令取消;制止。jīn,受得住;耐(用)。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故读“jīn”。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19.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运用了三个“……去了,有再……”的句式,是排比句。仿写时注意。
示例:玫瑰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枫叶落了,有再红的时候;榕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20.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掌握。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写写你对时间的理解即可。
示例:时间稍纵即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2. 栽跟头 成功与彻底失败 23.A 24.文中举了一位将军重整旗鼓打垮对手的故事,以此来证明失败并非最终结果,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25.因为失败后既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重获成功的可能。
【解析】22.本题考察了对比喻论证的理解。
从“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知,作者把“栽跟头”来比喻人生挫折,从“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可知,作者把痛苦比作“岔道”“分出两条路”。
23.本题考查议论文结尾使用问句的理解。
用疑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挖掘出更深刻的主题,也拓宽了文章的内容。应选A。
24.本题考查对举例论证的掌握。
从文章“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了。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整旗鼓,终于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可知,文中举了一位将军重整旗鼓打垮对手的故事,以此来证明失败并非最终结果。;从“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 ”可知事例告诉我们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25.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句子。
阅读文章可知,因为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希望。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26.范文:
我的心愿
过年啦!一听这三个字,一幅幅画面立刻浮现在我眼前:街道上许多行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有说有笑;商场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充满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年味,热热闹闹过大年。而今年这个春节却异常冷清,街道上偶见几个行人匆匆而过,除了超市,其他的商场都关门,一片凄凉的景象。
怪谁呢,还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惹的祸。它在中国肆虐,伤害了许多无辜的生命,闹得人们惊慌不已,但是有勇敢的白衣天使在,我们什么也不用怕。他们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病人的健康。钟南山爷爷都已经80多岁了,依然在前线战斗着,他说的话:“把病得最重的送到我这儿来”已成了热搜。“若有战召必回!”天使们的话语掷地有声。他们勇敢,他们有担当。他们战斗在抗疫一线,不顾脸上留下的一道道口罩印,不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在万家团圆时依然守在病人身边,全心全意的照顾病人!我在此跟奋战在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表达最真挚的感谢!也祝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归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白衣战士们不辞辛劳日夜奋战,中国人民都深深地被感动了,大家纷纷在行动。身在国外的华侨有的购买了成千上万的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支援我们敬爱的祖国;口罩生产厂也日夜兼程赶制口罩;群众中有人抱着一大箱口罩在派出所门口悄悄放下就跑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疫情。
寒冬已经过去,春天已迈开脚步悄悄走来,病毒一定会在我们众志成城下被击败的!疫情时节考验每个中国人,等疫情过后,我们必须对医护人员多一分敬意!多一份尊重!因为有他们守护,我们才有健康和欢乐!亲爱的白衣天使们、战斗在一线的勇士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等到疫情过去时,我们一起丛中笑。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表达。
仔细阅读题干,可知为自命题作文。结合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以及疫情期间的变化,面对新冠疫情以及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谈谈自己的心愿和想法。
构思:
开头:点明疫情的背景,引出自己的心愿。
中间:为战胜新冠疫情,许多能人志士竭尽全力。谈谈自己心愿的产生的原因,可以选择具体的事件或者有特点的人物进行写作,并且谈谈自己愿意为自己的心愿付出何种努力。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