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西门豹治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西门豹治邺》。PPT: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孩子们,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战国时期,有位地方官,他的名字就叫西门豹。请位同学来普及一下
生读资料卡
他虽然官职不大,却被后人一直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请位同学来读一下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我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好,相信同学们在课下已经预习过了,
师:字词都会读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了,看看这几组词,你能读对吗?
一定要把音读准,同学们自由读一下,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PPT:西门豹 巫婆 官绅 徒弟
娶媳妇 逼迫 淹死
干旱 开凿 灌溉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骗钱害人
请一列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每人读两行
师:真好;好极了;非常准确。
大家预习的真到位呀。
在这些标红了的一类字当中,有一个字“撇”画特别多,是哪一个字呀?
没错就是,“豹”字。
大家来看这个字,比较难写,谁来说说在字形方面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
左右结构,写时需注意一下左边的“豸”字的笔顺:撇、点、点、撇、弯钩、撇、撇。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撇画要穿插在左边的“豸”第二个撇画下面。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请举起你的右手书空,跟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同学们请看这一行字,都是——人名,本篇课文就是关于这些人名串联起来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儿?
师: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说一说。
出示: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______来到____这个地方时,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施计破除迷信,________________,并大力________,使邺县繁荣起来的故事。
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县这个地方时,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施计破除迷信,惩治官绅和巫婆,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繁荣起来的故事。
师:同学们预习的可真充分,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很长,能分成三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画的不同颜色,给他们来分分段。
生: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师:没错,这就是这篇文章十六个自然段的段落划分,这样一分,这篇文章就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了。
师:西门豹来到了邺县,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他就展开了调查,他向一位老大爷提了四个问题,那你赶快找一找,提了哪四个问题?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
生在文中找答案。
师:找到了吗?那好,现在我想来当当西门豹,你们来当当老大爷,行吗?注意哦,老大爷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啊?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表情呢?这位老大爷,邺县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生:老大爷说,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师:是吗?这话是谁说的?
生: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神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师:那新娘是哪儿来的?
生: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神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师: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生: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师:你瞧瞧,西门豹这一问接着一问,问得可真够——怎么样啊?
生:问得可真够仔细。
师:真够仔细,真够——
生:真够详细。
师:真够详细,真够细致啊。
西门豹在干什么呀?在调查原因,这就是摸清底细(板书)
那经过了这一位位老大爷的回答,我现在可明白了,为什么邺这个地方天地荒芜、人烟稀少了,你们明白了吗?
PPT:我知道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了:
原因一:
原因二:
师:明白了。那谁能说说?
生:是因为巫婆说要给河伯娶媳妇,所以这地方越来越穷了。
师:这是原因之一。板书:细致
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还有一个原因是每年巫婆都要每家给河伯娶媳妇出好多钱。
师:还是为了给河伯娶媳妇。还有吗?
生:每年夏天都闹旱灾,收成不好。所以越来越穷了。
师:是啊,你看看邺这个地方,人祸加上天灾,它能不穷吗?这人祸要大于天灾,怎么能不穷啊。
PPT:原因一:人祸
原因二:天灾
孩子们,此时此刻,我们明白了原因,明白了真相,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告诉我。
生:我想除掉巫婆。
师:你们想吗?
可是你们看看那西门豹,他却是怎么做的呢?他不紧不慢地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生:其实他心里已经想好办法了,所以他会跟老大爷这样说
师:他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去送新娘。已经想好了办法。你看看,这西门豹此时此刻已经摸清了底细,心里早就有数了,可是还是不动声色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并且要亲自去送送新娘。
师:好戏开始了,这西门豹是如何用他的智慧巧妙地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请你读一读下文,找一找体现西门豹巧妙解决问题的句子,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开始吧,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
生默读圈画,师板书:机智
师:有的同学已经画好了,也把自己的感受写好了。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好了,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来,孩子们咱们来交流一下好吗?说说你画了哪句话,把你画的那句话读给大家听听,来,你来。
生: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还有,“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发现西门豹很聪明。
师:聪明在哪?
生:把姑娘给救了。
师:同时还把——
生:巫婆给除掉了。
师:是的,把巫婆给惩治了。很好,孩子,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来,就读这一句。
PPT: 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生读西门豹的话。
师:还有想读的吗?
生2读。
师:孩子,别急着做。我听出来了,你把这三个不字读得很重,为什么这样读?PPT:不字变红。能说说吗?我提示你一下,这个姑娘是真的不漂亮吗?
生:这个姑娘很漂亮,西门豹是想找个借口把这个姑娘救了。
师:找个借口把姑娘救了,可是还不能让谁听出来?
生:不让巫婆听出来。
师:所以西门豹在说这番话时就要很——
生:很坚定。
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坚定,读出他的成竹在胸。一起来,他回去头来对巫婆说。
生接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他抓住了西门豹的语言来体会西门豹想办法的巧妙,其实,在这段文字里,还有西门豹的动作,也能看出他的巧妙来。我们来看看这几句话,你自己先读一读。
PPT: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说完,他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看看我变红的这几个字,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来,你来说。
生:第一个他叫把巫婆扔进漳河,第二个它看没有动静,又叫把官绅的头子扔进漳河。最后他又想把其他的官绅扔进漳河。
师:你说又想把,你从哪个字看出他是想把其他的官绅扔进漳河?
生:我从要字。
师:一个要字。前面两句说的是西门豹说完就叫卫士把——巫婆和官绅扔进了漳河,那这一句是——想把他们扔下漳河去。你们说,扔了吗?
师:他是真想扔吗?为什么不扔呢?
生:不扔是有原因的,因为那些官绅……
师:你看,扔下去的都是什么人?
生:巫婆和官绅的头子。
生:巫婆想的馊主意。
师:他们是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其他人是——
生:其他是帮凶。他们也是无辜的。不应该扔进河里。
师:他们不是无辜的,他们是帮凶,但是他们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还是会变好。
你能不能联系下文来看看,他们还能变好。
生:我从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都不敢出。说明他们能改过。
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师: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已经起到了惩罚他们的作用。同时,你再看看下文,老百姓们呢?
你来说。
生: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师:是啊,通过这件事,西门豹不仅惩治了官绅,还让老百姓们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骗人的。同时也破除了老百姓心中的那份迷信。你看,一举两得。西门豹用他的机智,巧妙地解决了人祸这个重大的难题。那么天灾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十六自然段。
生: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师:西门豹就是这样用他的聪明智慧巧妙解决了邺县这个地方的天灾和人祸的问题,课文我们就学完了。同学们能否通过屏幕上的提示来复述一下这篇课文。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巫婆官绅
骗钱害人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发动百姓 开凿渠道
生: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复述的呢?
生:了解课文内容
师:没错,我们在复述课文的时候,首先要熟悉课文内容,所以多读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板书)
那第二点,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分了三个部分,同学们在复述的时候哪一部分说得非常详细呢?
生:第二部分——破除迷信
师:没错,像这样重点的部分我们就需要详细复述,这就叫——抓主要内容(板书)
西门豹治邺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的,所以我们在复述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顺序(板书)
生:这就是我们复述课文的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