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学方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同时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
2.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将农业与生活生产进行联系。
3.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现状,知道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农业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2.知道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将农业与生活生产进行联系。
2.能分析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突出现代化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四个部分的内容。本课时为第1课时,重点介绍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的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为后续2个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饮食与农业作为导入,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并体会到农业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兴趣。继而通过“人口大国”一天的消费数据,说明农业对我国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针对农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展示火锅图片 1.观看图片 2.讨论火锅食材的来源 1.通过日常饮食引出农业的概念 2.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环节二 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知识讲解】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阅读教材学习
【图片展示】各农业类型(种植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的特点和定义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直观地理解各农业类型的特点
概括明确: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还是生物本身
【找一找】找出火锅图片中的食物所对应的农业类型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学以致用
过渡 【提出问题】除饮食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与农业密切相关? 思考并回答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了解农业对民生的重要作用
环节三 农业的重要作用 概括明确:农业对人口层面的重要作用——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物质资料和工业原材料
【材料展示】中国14亿人1天消费量 通过实际数据感悟农业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数据,了解农业对人口大国的重要意义
概括明确:农业对国家层面的重要意义: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过渡 国家对农业非常重视,针对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环节四 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成效 【材料展示】展示对话:国家的惠农政策 提炼关键字,归纳材料意义 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
概括明确: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村实现小康是全面奔小康的关键,因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
【材料阅读】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引导性提问:举例说明接触过的现代农业 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通过教材的阅读材料,了解多元化现代农业的现状
【图片总结】现代农业的几类典型代表 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直观地感受农业发展现状
【讨论活动】阅读教材图文材料,证明“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约20%的人口” (读图点拨:先阅读图例,再读横纵坐标,再进行横向对比)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分析点:分析四国耕地面积对比、四国粮食总产量对比、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对比) 通过分析材料,了解我国农业实现的奇迹。
概括明确:所以,我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口。
【拓展阅读】大国粮仓 粮食浪费与光盘行动 通过具体粮食浪费数据来理解光盘行动的重要性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实际数据,了解农业对人口大国的重要意义,践行光盘行动
环节五 课堂小结
环节六 当堂练习
五、当堂练习
1.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
A. 国民经济的主导 B. 国民经济的基础
C. 国民经济的关键 D. 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2. 在以下活动中,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 )
A.草场放牧 B. 水塘养鱼 C. 野外探矿 D. 植树造林
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 )
A. 种植业 B. 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4. 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
【参考答案】BCA(第四题连线)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利用土地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产品的部门
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2.农业的重要作用
(1)提供生活物质资料和工业原材料
(2)国民经济的基础
3.我国农业所取得的成效: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近20%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