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状况、人口问题和表现,以及人口政策;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阅读“我国人口的增长”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制作PPT。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观看视频“【地理探索】[中国新闻]国家卫计委: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峰值14.5亿”,引出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以及未来的人口压力。
国家卫计委: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峰值14.5亿
(以上为素材库中【地理探索】[中国新闻]国家卫计委: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峰值14.5亿视频截图)
承转: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知识。
【新知讲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总数大
多媒体展示下列资料: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4.12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这意味着:
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若这些人排成了一队,可绕地球赤道40圈!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
教师: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4.1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多媒体展示资料:
我国平均每分钟出生约36人,每小时出生约2250人,每天出生约4万人。近几年,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平均1200万左右,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数!
提问:这些数字又说明了什么?
回答:人口增长速度快。
承转: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都这样快吗
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以上为素材库中【教学图片】中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学生读图,运用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总趋势是怎样的?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3)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4)1980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总结、归纳:
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不断增长,到 1949年以后曲线呈直线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一次增长高峰。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1980年以后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90年代末期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了生育高峰期,由于育龄人群总数降低,所以人口增长明显减慢。
计划生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图
(以上为素材库中【教学图片】中计划生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图)
提问:我国既已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趋势还是不断增长?
回答:因为人口基数大。
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板书)
承转: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人口问题(板书)
多媒体播放有关人口四则资料,了解人口问题。
资料一:中国人口年龄构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5.38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但是劳动力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然比较大,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但也存在着就业困难等问题。
资料二:中国的春运
2017年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2017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57亿人次,同比增加3275.2万人次,增长10.1%,创铁路春运旅客发送新纪录。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1.8亿人次,同比增加3441.4万人次,增长23.5%,高铁旅客发送量首次超过普速旅客列车,成为春运旅客运输的绝对主力。
资料三:变少的人均资源
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 总量在世界排名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3 1/3
矿产资源储量 3 3/5
河流年径流量 6 1/4
森林总面积 6 1/5
耕地总面积 4 1/3
资料四:我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结合身边实际情况,总结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
(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
(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教师进一步拓展,解释“人口”与“人手”的关系,理解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靠两只手发展生产,创造财富;人又是消费者,会消耗资源和能源。人口太少,缺少人“手”,资源不能充分被开发利用,经济难以发展; 人口太多,增长过快,生产出来的财富,大部分会被新增加的人“口”吃掉,自然环境会因负担太重而遭到破坏,经济也难以进一步发展。因此,人口过多和过少都不是好事。人口数量的多少必须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必须和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相适应。只有当人“手”生产的财富,大大超过人“口”所消费的财富时,经济才能繁荣,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过渡:面对人口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对策?
教师总结: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教师:想一想: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几代人?
学生:一代人。
教师:实行计划生育和不实行计划生育情况下,2010年我国人口分别是多少?
学生:实行计划生育:13.4亿,不实行计划生育:16.8亿。
教师:实行计划生育和不实行计划生育情况下, 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
和人均教育经费分别是多少?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拓展提问:2019年,我国放开二孩政策,这又是为什么?
回答: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比例失调问题。
承转:知道了中国人口的数量,我们还要来了解下,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人口东多西少
1.人口密度差异
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倍多。
提问:中国人口密度是34个省级行政区都一样吗?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密度”图。
中国人口密度图
(以上为素材库中【地理地图】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
提问:从图上可看出,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不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哪里?
引导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上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非常不均的,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而西部人口密度小。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是以黑河——腾冲为界线。
知识拓展:
黑河—腾冲线,也叫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市,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人口分布的规律和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在人口地理学及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多媒体展示“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图,让学生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
过渡:造成我国人口密度差异如此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东部地区地势平坦
通过读图对比,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且经济较发达,发展水平好。
总结:1.自然原因:东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热条件充足,耕地多,以种植业为主;西部高原山地为主,水分不足,耕地少,以畜牧业为主。2.人文原因:东部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反之。东部开发早,西部晚。
教师在讲完人口密度差异以后,进行课堂活动,可使用资源【活动设计】【活动设计】理解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以及问题。
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图
(以上为素材库中【活动设计】中的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图)
二、人口分布特点:(板书)
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板书)
2.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板书)
讨论:我国人口分布差异形成的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归纳总结:
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各地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人口的分布自然就有所差异。
承转:那么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面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归纳总结:
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不过,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也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
典型例题
例1.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答案:A
解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例2.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增长快带来的问题是( )
A.交通压力大 B.就业困难
C.居住条件差 D.国防兵源不足
答案:D
解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故选D。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状况,包括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政策及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所以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1.人口总数大。
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问题。
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人口分布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2.造成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