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一、了解民国时期中国尝试建立政党政治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实质和局限性,培养理解政治制度的形式和本质的能力
二、了解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确立不同政治制度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涵和历史依据,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探究活动一:从国旗、宪法之变看中国政治之变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
四、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之,议院不得干涉;
五、统帅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六、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交决;
七、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民众革命开始脱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国家的变革和实现过程
主权在君
封建等级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1、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 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诞生注:中华民国国旗为五色旗;改用阳/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元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①时间:1912年3月份②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将民主理念转变为法律性文献,维护革命成果③原则:国家主权在民、公民自由平等④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和美国1787年宪法⑤内容A、三权分立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与国务员共同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B、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大总统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正式生效注:国务员由内阁总理及各部总长组成⑥影响A、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的灭亡和共和制的确立C、实际中广大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政治权利,也没有能够真正限制袁世凯
(3)政党政治的尝试
北洋军阀指产生于清末的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北洋既是历史概念,也是地理概念,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政党政治与宋教仁案
【历史纵横】民国时期的党派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原因: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成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
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势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兄弟非小视他党,因恐他党不能胜任,故不得不责之国民党员。
——宋教仁《在国民党湘支部欢迎会上的演说》
1914年1月,解散国会
1916年1月,袁世凯称帝,建立中华帝国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大典
1913年10月,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14年5月,废除《临时约法》
1914年12月,《总统选举法》
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专制独裁、独揽大权、复辟帝制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
1913年3月20日,二次革命失败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
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1913.3宋教仁北上组阁,于上海车站遇刺,袁世凯“听之愕然”
“查明”布置暗杀活动的人:国务总理赵秉钧
幕后真凶:???
超长任期
10年
无限连任
提名下任总统
+
+
=
变相世袭
(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京师请愿团、教育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和筹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的风潮。
——李侃 等《中国近代史》
《大总统选举法》和《中华民国约法》:
参议院263人,平均36.6 岁; 众议院 596 人,平均 36.3岁,两院平均36.4 岁。
30~34岁人数最多,参议院115人,占43.73% ,众议院193人,占32. 38% ; 35~39岁次之,40~45岁者又次之。50岁以后议员不过6% ,60岁以上者6人,不足1% 。
——彭涛、杨天宏:《民初国会建置中的“型制”设计》
美国第九十六届国会众议员和参议员在1977年1月举行第一次会议。当时议员平均年龄是49.5岁,是过去三十年中最年青的一届国会议员。
——宗询:《美国国会年青化的趋势》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无一人可统御,军阀混战,各自为政
直系
冯国璋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导致北京政权
由不同军阀控制
经济:经济破坏,民生凋敝,正常生产生活破坏
1917.5
【府院之争】
1917年
张勋复辟
1920直皖战争
1922直奉战争
1924直奉战争
政治上军人政治
分崩离析
各自为政
庄士敦认为,中国有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文盲,在识字的人里面,关心政治的人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因而中国关心政治的人不会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处于任何一种议会制度下的政治权力,都将不可避免地转到职业政治家手中。而在这些人中间,只有极少数人是忠心耿耿地谋求国家和人民幸福的无私爱国者”。
——彭涛、杨天宏:《民初国会建置中的“型制”设计》
北洋军阀统治十六年中,前后更换了十三任总统(包括临时总统、临时执政、摄政内阁大元帅等称谓),更换了四十六届内阁。北洋军阀各派出卖主权,争权夺利,混战不已……
——摘编自祝伟坡《北洋军阀各派统治的更替》
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及所学,概括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西方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其制度的确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整个国家严重资本主义化之后。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虽然在形式上,民初各政党获得了较多的政治权利,但在关键的政权问题上,手执枪杆子的袁世凯是不会让步的。……因此,在当时中国国情下,如果政党要去搞所谓政党政治,要么成为独裁者欺骗民众的工具,要么成为独裁者刀俎下的鱼肉。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①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盲目学习照搬英美模式。
②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国民民主意识淡薄,缺乏群众基础。
③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
④政党仓促成立,党争不休。
⑤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
⑥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不少人把民主的文本或宪法简单地视为一套可拆卸的政治装置。一旦一个国家安上这套装置,该国就变成民主国家或立宪国家。但实际上,民主文本或宪法本身不过是几张纸。民主的文本或宪法能否运转起来,以及能否运转得好,全赖实际的政治过程,全赖主要政治力量的所作所为,全赖政治家领导力与选择。所以,民主这套政治装置究竟怎样,不仅取决于这套政治装置本身,更取决于安装和操作装置的人 ——包刚升《政治学通识》
2、国民党的军政、训政、宪政时期(1)国民党军政时期(仅作了解)①时间:1924——1928年②内容:用武力扫清障碍(进行北伐);委员合议制(国民政府委员会负实际责任)注·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的延续;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权在民
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还政于民”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年
(2)国民党训政时期①时间:1928——1948年②背景:1928年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③内容: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A、国民党代行政权: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B、五院制: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C、国民党监督国务: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④评价:国民党所谓的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国民党宪政时期①时间:1948——1949年②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③内容: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④评价: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独裁统治披上宪政外衣,但最终挽救不了自身的覆灭
◎正副总统就职典礼
政治统治 政治特点 宪法
南京临时政府 ①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②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制 (三权分立、内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政府 ①1912年8月,同盟会与几个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宋教仁主持党务; ②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多数党领袖;③(1913年春,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政党政治;袁世凯独裁统治 军阀割据 《中华民国约法》
南京国民政府 ①1928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②1946年11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中华民国宪法》; ③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训政、宪政口号下的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 《训政纲领》
《中华民国宪法》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1)背景:1927—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
(2)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令,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①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②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③大会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宪法大纲规定:
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3)意义:
①指导根据地建设和革命;
②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
苏维埃,俄语意即“代表会议”或“委员会”,是指俄国无产阶级于1905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工人和农民的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和更换。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①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②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③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④ 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它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新名词亦不少。
——张思曾:《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1934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共产党人的民主实验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
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1)背景:
(2)目的:
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3)措施:
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何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1937年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实行“三三制”
19454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抗日战争接近尾声
各阶层联合
中国共产党领导
民主协商
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实行民主选举。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各占1/3.
晋察冀边区
唐县选举第一任
女县长陈舜玉
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2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的三条基本原则:①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应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②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故于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以便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③承认富农的生产方式带有现时中国比较进步资本主义性质,故应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共产党人的民主实验
3、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1)背景: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随着战局变化中共领导的解放区扩大(2)内容①设立行政区:在解放区设立行政区,巩固新兴人民政权;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注: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行政区先后建立(仅作了解)②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③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已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3)意义: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政治与理论基础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地方的适当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毛泽东
探究活动:比较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
时期 制度建设 地区 意义
土地革命 苏维埃政权 农村革命 根据地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 边区政府、 参议会、 三三制原则 抗日 根据地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放战争 行政区 解放区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
三、理想与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梳理八二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新措施:
①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
②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固定任期,每届五年
③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新地位:
①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②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建立过程①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②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大表大会制度(2)主要内容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
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常设机关③核心是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大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当家做主权力④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3)当时意义: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一化三改顺利进行
(2)曲折发展①1957年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思想影响,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人民代表大会被削弱②十年文革期间,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更是遭到严重破坏和挫折(3)恢复完善①文革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恢复②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2宪法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并实行差额选举);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固定任期,每届五年;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4)现实意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起初主要由内战时国民党左派及其后裔组成
全称为中国民主同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
全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是由经商界人士及有关专家组成
全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是以高、中级文教知识分子为主
全称为中国致公党主要是以归侨人士为主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农工党全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台盟全称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要由台湾省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人士组成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建立过程: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2)主要内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基本方针)③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④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⑤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3)完善发展: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写入宪法(4)现实意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确立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通过(2)主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在宪法规定内行使自治权注:我国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区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仅作了解)
(3)历史意义: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
蒙古族传统服饰
维吾尔族美女美食
壮族传统服饰
回族服饰
藏族服饰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建立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首先发育于城市(2)主要内容: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确立目标
作出决定
2013年11月
2019年10月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能够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
在根据地和
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建立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
袁世凯复辟始末
训政时期
宪政时期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行政区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知识框架: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