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1.2元素与物质分类(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1.2元素与物质分类(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6 18: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第二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
1.胶体金法抗原检测
2.乳胶法抗原检测
3.荧光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
课前任务
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通过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探究实验,对比胶体与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性质,发展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3.通过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化学学科的认同感,体会其在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发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
一、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分散质:
2.分散剂:
3.分散系: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叫分散剂。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为溶液、浊液、胶体。
100nm
1nm
分散质粒度
分散系类别
溶液
浊液
胶体
二、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分类依据: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实验探究1
可以制备哪几种分散系?
实验药品: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步骤: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三种分散系
氯化铁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铁浊液
观察对比三种分散系的外观状态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的分类
胶体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如:烟、雾、云
如:牛奶、鸡蛋清
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介稳性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思考讨论
如何对三种分散系进行分离?
资料支持:半透膜孔径小于1nm。
过滤
分离浊液和胶体
渗析
分离溶液和胶体
胶体提纯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的分离
微观角度:三种分散系的分离
滤纸
半透膜
浊液
胶体
溶液


学习目标1: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目标检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散质颗粒直径为纳米级(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
B、胶体可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是胶粒带正电荷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B
学习目标2:掌握胶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2
如何简单地区分溶液与胶体?
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
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
亮的通路。
区分溶液和胶体
彩灯刺破夜空形成的美丽景色
早晨的阳光射入森林的美丽景象
学习目标2:掌握胶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3
部分区域有丁达尔现象
部分区域无丁达尔现象
1.预测激光笔照射浊液的现象。
2.实验验证。
学习目标2:掌握胶体的性质
思考讨论
氢氧化铁胶体和浊液二者性质差异为何如此巨大?
氢氧化铁浊液
氢氧化铁胶体
学习目标2:掌握胶体的性质
胶体的电泳
注:不同的胶粒可能带不同的电荷。
电泳:胶体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氢氧化铁胶体离子结构
学习目标2:掌握胶体的性质
思考讨论
如何打破胶体的介稳性使胶体微粒聚集
加入产生的离子所带电荷与胶体微粒所带的电荷相反的可溶性盐;
加热;搅拌。
胶体的聚沉: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学习目标2:掌握胶体的性质
目标检测2
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B
学习目标3:提升化学学科的认同感,发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河水中细小的沙粒悬浮于水中形成胶体,遇到海水时形成沙洲,比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你能解释这些区域的形成原理吗?
学以致用
海水含盐量高,有大量的阴、阳离子,河水胶体微粒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发生了胶体聚沉现象。
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3:提升化学学科的认同感,发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目标检测3
牛奶是常见的胶体,牛奶中的微粒可以与酸中的物质反应,也就是聚沉,使牛奶中的蛋白质沉淀而凝结成块,不利于消化吸收。
生活小贴士:
解释喝完牛奶不能吃酸性食物原因。
学习目标3:提升化学学科的认同感,发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总结梳理
用树状分类法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堂小结】
1.分散系的定义及分类
2.胶体的性质
3.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丁达尔现象
2.电泳
3.聚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