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 (6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 (6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21: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河曲、河流阶地的发育过程。
2.描述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推测崇明岛的演化趋势。
3.结合实例,说明河流地貌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
②使得一些地区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形成河流侵蚀地貌
③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堆积作用),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河谷
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下蚀
使河床加深
侧蚀
使河床展宽
溯源侵蚀:
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
下软上硬
河流侵蚀地貌—部分瀑布
瀑布的形成过程
①瀑布发育地区,上部岩石较坚硬不易遭受侵蚀,下部岩石较松软容易遭受侵蚀;
②受河流下蚀作用,下部岩石被侵蚀,上部岩石崩塌下落,逐步形成瀑布;
③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瀑布逐渐向源头方向后退;
④受侧蚀作用影响,瀑布逐渐加宽。
初期
成熟期
中期
沟谷
V形河谷
下蚀
溯源侵蚀
沟谷加深和延长
出现河曲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侧 蚀
侧 蚀
槽形


河谷的演变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图2.26)。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长江岸线镇江段南岸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北岸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所以岸线会持续不断的向北移动。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3.与下图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地理位置(河段)、河谷形态特点?
V形谷
地理位置(河段):山区或高原段(上游)
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槽形谷
地理位置(河段):平原(河流中下游)
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长江三峡-瞿塘峡
--河流地貌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 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1)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2)三峡地区的地貌是河流地貌中的哪种?
(1)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形成。
(2)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加深、延长,形成V形谷
流速快
落差大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V形谷的形成
槽形谷的形成
流速减慢
落差变小
下蚀减弱
侧蚀表现出来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槽形谷
河谷
展宽
河流侵蚀地貌----河曲、牛轭湖
侧蚀的具体原理
侧蚀与横向环流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
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
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
使得水流螺旋状推进的系统。
横向环流: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由于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流变得
越来越弯曲
河流侵蚀地貌----河曲、牛轭湖
凹岸:河岸凹入的部分
凸岸:河岸凸出的部分
识别河流凹凸岸
c
d
凸岸
凹岸
凸岸
c
d
凹岸
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和农业生产,利于“淘金”,水浅不宜建码头;
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水深较深,适合修筑码头。
河曲形成过程
人教版必修一4.1 常见地貌类型2 - 河流地貌(共1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4.1 常见地貌类型2 - 河流地貌(共16张PPT)
①在地势平缓地区,河流不断侧蚀形成河曲。
②随河水不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程度逐渐增大。
③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根据视频和图描述牛轭湖的形成
侧蚀:使河床发生侧向迁移,河谷拓宽,并导致河曲、牛轭湖的发育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荆江段河道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长江上游,流量大 B.落差大,下蚀作用强
C.地形平坦,侧蚀作用强 D.位于长江上游,流速快
7.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增加径流量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示意天鹅洲故道群。
1.在下图中绘制出河流CD断面的河床剖面及河流表层、底层的水流方向。
2.简述天鹅洲故道的形成过程。
3.从防御自然灾害、交通运输角度,简述荆江河道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①荆江河段流经地势平缓处,侧蚀作用较强。
②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荆江河段河道更加弯曲。
③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颈部,裁弯取直,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原河道留在原地,形成天鹅洲故道。
①主河道变平直,加速洪水下泄,减少洪灾;②缩短航程里程,减少运输危险因素。
曲峡(嵌入式蛇曲)形成过程
从南到北,有数条大河切穿了太行山的主脉。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区域,也正是曲峡最为壮观的区域。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从高山流入平原时,具备了很大的势能,因此溯源侵蚀作用都很强,最后切穿太行山脉的主脉,并由此形成了极为幽深、壮美的曲峡景观。
太行山曲峡
河流上游
落差大,下蚀溯源侵蚀强烈
发育为“V”形河谷
河流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槽形”河谷
河流下游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逐渐停止,转为沉积
牛轭湖
小结: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洪(冲)积扇
发育于山前地带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河口处)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或季节性洪水在山区流动
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
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山前冲积平原
地势陡峭
水流速度快
水流流出谷口
地势趋缓
水道开阔流速放慢
多个冲积扇
扩大并彼此联合
冲积扇特点
实验冲积扇景观图
提示:位置、形状、特点
A
B
C
A
B
C
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②扇状堆积体;
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扇顶
扇缘
颗粒物由粗到细
砾石
粉砂
粘土
一般来说,降水多且多暴雨的气候条件,河水流速增大,冲蚀力强,上游地区松散物质供应充足,河水泥沙含量高且堆积区地形平坦开阔,形成的冲积扇较大。
影响冲积扇的大小因素
沉积物供给量(河流泥沙含量)
气候因素(洪水大小、河流的流量、流速)
物质来源区
堆积区的地形条件
山前冲积扇的特点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1. 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 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或位于第二、 三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
太行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
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形变得平坦,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床
枯水位
洪水位
河漫滩
凸岸
凹岸
中下游地区,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期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河漫滩被废弃并连接在一起
河漫滩平原
河南北部
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
地理位置、形态特点、物质组成?
地理位置:河流入海口、入湖口(河口处)
形态特点: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②水下坡度平缓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①河流含沙量大
③海水(湖水)
顶托作用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
三角洲平原
②水下坡度平缓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①河流含沙量大
③海水(湖水)
顶托作用
河流入海口是否
一定会形成三角洲?
③入海口处地势落差大,河道狭窄,水流速度快;
①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
②泥沙在流域内其他地方沉积,河流含沙量少;
④河口处海水搬运能力强,海水的顶托作用较弱。
【分析】刚果河入海口、
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密布,植被覆盖率高,刚果河含沙量低;
刚果河中游流经刚果盆地,地形平坦,流速较缓,泥沙沉积于盆地内部,入海泥沙少;
河流入海处落差较大,河道较狭窄,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
三角洲地貌特征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俄罗斯莉娜三角洲
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
河流上游:下蚀
峡谷/V形谷
河流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槽形谷
牛轭湖
河口:堆积作用
三角洲、三角洲平原
河流下游:沉积作用为主,侧蚀
河漫滩、河漫滩平原、河曲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冲积平原
河源:溯源侵蚀
山前:堆积作用
冲(洪)积扇、山前冲击平原
河流侵蚀地貌:v形谷、槽形谷、瀑布、河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为什么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和最有利于城市发育的地区
(1)河流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平原土肥肥沃,便于耕作,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地势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节省建设投资。
2.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河网密布地区,耕地破碎,聚落规模较小
(2)河流稀少地区,耕地集中,聚落规模较大
(3)高原山区,地势崎岖,耕地面积小,聚落规模较小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聚落规模
高原 河谷地带 ①地势低、气候温暖; ②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多呈带状 小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多呈带状 较小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②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③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带状 或 团状 较大
河流与聚落
江西婺源月亮湾乡村聚落呈“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宅高田低”布局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耕作区(低田)位于较低的河流旁,可以方面取水灌溉,灌溉水源便利,而住宅区则位于较高的坡地,能避免丰水期的水涝灾害。
河流与聚落
山区河谷聚落
右图中聚落布局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
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流水作用
侵蚀
作用
堆积
作用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侵蚀地貌
河谷的演化
V形河谷
槽形河谷
堆积地貌
冲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可能发展为平原
课堂小结
河谷阶地(河流阶地)
1.概念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剧,原来的河漫滩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成因:地壳间歇性抬升 + 河流侵蚀作用
3.新老关系:海拔越高的阶地,形成越早,越古老。
4.比较不同时期的河流流速大小:河流流速越快,河流搬运能力越强,对应的阶地颗粒物组成越粗大。
5.比较不同时期的水土流失程度:水土流失越严重,对应的阶地厚度越大。
真题研析
(2018·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3.D
4.B
地质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以假想的竖直平面与地形相切所得的断面图。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1)该河流的流向是 (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洪水水位时,河谷谷坡上就形成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试推测河漫滩发育成阶地是 (  )
A.河流流量减小,河床裸露形成
B.植被破坏,河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
C.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
D.河漫滩和阶地都由流水搬运作用形成
课前背诵
1.山前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和砾石;
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形变得平坦,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联合,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
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河流中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
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
和田自古出美玉,玉龙喀什河从M地到P地间的河滩是采玉的重要地段,当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从M地到P地对采玉河滩进行实地考察,下图为玉龙喀什河部分流域图。
(1)同学们发现N处河滩鹅卵石的直径大都在8 cm左右,推断下图中能正确反映M、N、P三地河滩鹅卵石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2)有关图中M、P、N三地的鹅卵石分选性说法,正确的是(  )
A.分选性相同
B.M地分选性最好
C.P地分选性最好
D.N地分选性最好
通常,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1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2为沿图1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
(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
(3)分析图2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
(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上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裂点指在地质作用下河流形成较陡峻的河段与早期的平缓河段之间的交点,由于坡降突然下跌或突然变化,常形成急流、跌水和瀑布,下图示意某瀑布的形成过程。
5.由图示信息可判断,出现裂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流水下切 C.断裂下陷 D.岩性差异
6.从阶段一到阶段三,瀑布的位置(  )
A.前进 B.后退 C.不变 D.时进时退
河流侵蚀地貌—瀑布
瀑布的形成过程
①瀑布发育地区,上部岩石较坚硬不易遭受侵蚀,下部岩石较松软容易遭受侵蚀;
②受河流下蚀作用,下部岩石被侵蚀,上部岩石崩塌下落,逐步形成瀑布;
③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瀑布逐渐向源头方向后退;
④受侧蚀作用影响,瀑布逐渐加宽。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
A.下游泥滩 B.中游凸岸 C.上游凹岸 D.入海口处
8.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
A.风蚀蘑菇 B.移动沙丘 C.冲积扇 D.花岗岩风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