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同步练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同步练习(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06 22:02:59

文档简介

课堂即时练
高效课堂 活学活用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据此回答1~4题。
1.图中A区与C区的分界线是(  )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B.3000 m等高线
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2.我国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3.下列地形单元不在C区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4.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大
1~4.解析 我国依据地形和气候要素划分三大自然区,图中A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为青藏高寒区,C为东部季风区。A区由于气候干旱,牧草生长良好,以畜牧业为主;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发展了灌溉农业。
答案 1.C 2.B 3.A 4.B
右图为“世界某岛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该岛上主要山脉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6.该岛分布面积最广的自然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
5~6.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网及岛屿轮廓,可知该岛为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图中等降水量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且降水东多西少,说明该岛上主要山脉的走向呈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第6题,根据岛上年等降水量的数值可知,岛上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2000 mm;该岛纬度较低,应为热带地区,二者综合起来可判断该岛分布面积最广的自然植被应是热带草原。
答案 5.D 6.B
读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回答7~9题。
7.图中①区域较④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A.水分条件好 B.热量丰富
C.光照充足 D.地形平坦
8.从④→③→②→①,反映了(  )
A.地势越来越低
B.土壤水分越来越少
C.植被越来越茂盛
D.土壤酸性越来越强
9.①区适合发展的农业为(  )
A.河谷农业 B.乳畜业
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D.灌溉农业
7~9.解析 第7题,图中①区域为干旱区,④区域为湿润区,①区域较④区域降水少,光照充足。第8题,从④→③→②→①降水渐少,土壤水分含量越来越少。第9题,①区域主要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答案 7.C 8.B 9.D
二、综合题
10.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居大相径庭。①和②为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民居”特种邮票。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民居所处的自然区
民居分布的地形区
当地的主要气候类型
当地主要生态问题
农业类型
解析 图①中的陕北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多分布于陕西、山西两省区,处于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黄土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图②中的内蒙古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上牧区的民居形式,位于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答案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种植业
畜牧业
课堂即时练
高效课堂 活学活用
一、单项选择题
读英国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
1.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自然原因是(  )
A.贫瘠的土壤 B.温和湿润的气候
C.降水稀少 D.起伏的丘陵地形
2.英国早期工业主要分布在该国中部的曼彻斯特、伯明翰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土地租金
C.矿产资源 D.政策
3.英国苏格兰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因为(  )
A.交通便利 B.自然环境优越
C.科技力量雄厚 D.资源丰富
1~3.解析 第1题,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第2题,英国早期工业主要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兴起的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第3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资源关系不大。
答案 1.B 2.C 3.D
读图,回答4~6题。
4.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坡向
5.受自然环境影响,该地区适合发展(  )
A.稻作农业 B.草原畜牧业
C.灌溉农业 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6.图示区域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①石油化工 ②石油开采 ③纺织工业 ④汽车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6.解析 第4题,图示区域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城镇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沿岸。第5题,受干旱气候影响,该地农业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第6题,该地石油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石油开采工业。但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不适合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汽车工业,另外该区域光照充足,适合长绒棉生长,发展纺织工业的原料丰富。
答案 4.A 5.C 6.D
复种指数指一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下图是“我国福建、浙江、上海和山东四省复种指数变化过程”。读图回答7~8题。
7.形成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8.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全球气候变暖
7~8.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上海等南方各省复种指数均较高,而山东复种指数较低,说明影响复种指数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热量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第8题,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下降,在热量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最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
答案 7.A 8.B
二、综合题
9.用三根线连接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市,恰好组成一个近似的等边三角形。这个位于中国最中心的“三角形”就是“中三角”。下图为“长江中游三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游沿岸湖盆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性粮棉油生产基地,这与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列举该地农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至少3点)
(2)由图可以看出鄂、湘、赣三省矿产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省应大力开发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_。
(3)试分析“中三角”相关三省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势。
答案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任选3点)
(2)种类多 分布广 水能
(3)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水运便利;工农业基础好;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任答3点即可)
课堂即时练
高效课堂 活学活用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1~3题。
1.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水沿京杭运河调到华北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淹没大片耕地
B.加剧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C.加剧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
D.破坏沿线地区的森林资源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其优点有(  )
A.工程量小,水质好
B.可调水量大
C.可自流输水,调水能耗低
D.可调水量受季节影响小
3.除实施跨流域调水外,华北地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水资源短缺(  )
①发展节水农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工业 ③兴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引海水回灌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向华北地区输水,由于水位增高,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起沿线土壤盐碱化。第2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口位于中游地区,水质较好;比华北地区地势高,可自流输水;需要修建输水工程,工程量大;可调水量较小,且受季节影响较大。第3题,海水盐度较高,不能直接回灌地下水,故可排除B、C、D三项。
答案 1.C 2.C 3.A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是(  )
A.能源、水、矿产、矿产、生物
B.矿产、水、水、能源、生物
C.能源、水、粮食、能源、能源
D.能源、水、水、能源、能源
5.图中①⑤调出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酸雨、水土流失
C.地面沉降、土壤盐碱化 D.荒漠化、地面沉降
6.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有(  )
A.减轻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改善调出区的环境问题
C.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加大调出区与调入区的经济差距
4~6.解析 根据图中资源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②③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和东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①资源调出地为塔里木盆地,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⑤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4.D 5.A 6.C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7~8题。
7.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8.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7~8.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衰退性产业是指在某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成本也逐渐提高,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衰退性产业,如服装鞋帽生产、玩具加工组装等。第8题,由图可知,珠江三角洲衰退性产业向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将有利于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答案 7.C 8.B
二、综合题
9.近些年来,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G市属于________省,铁路名称是________铁路。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根据G市所在省区的轮廓以及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省区为江西省。第(2)题,江西省与广东省相邻,该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地价、房租比较便宜,工业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有便捷的交通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成为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所以转入的省区要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另外,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产业转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还要考虑迁入地地租成本以及交通的便捷情况等。
答案 (1)江西 京九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